前言
由于我国目前很多学校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依旧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依然是“满堂灌”的讲授法,由于未能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创新能力,许多学生对数学学科逐渐失去了兴趣,最终影响到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为了达到新课程改革下小学数学教学的预期目标,提升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建立一个智能学习型课堂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如何构建小学数学智学课堂以及建设智学课堂的具体策略。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兴趣是学习的最强驱动力,对于小学生来说,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至关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设计情境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引人入胜的游戏,从而提高学习效果,让学生在趣味活动中进行探究式学习,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对数学有更深层次的了解,也能使其在课堂上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能够促进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启发。这种互动可以提升课堂的活力,进而提高教学的成效。
二、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教师需要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法,转而通过设计富有吸引力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这要求教师能够巧妙地点燃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主动探索并掌握数学知识。比如:在教学《比和比例》一课时,我首先让学生认识了“比”的含义,然后让学生找出生活中的物品进行比较,并告诉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接着让学生列出三个以内的比例尺。再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表示物体之间的比例关系,可以画一条线表示,也可以画一个圆圈表示,还可以画出图形表示。最后让学生举例说明“比”的概念。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学生不仅理解了“比”的概念,还学会了如何以具体的方式呈现“比”。
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先给学生讲了一个寓言故事《小马过河》,并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个故事讲的是什么吗?”大部分同学都说不知道。于是,我又问他们:“你能将这个故事用数学语言重新描述一下吗?”有两名学生举手回答,其中一位学生说:“小马过河以后遇到困难,向老牛求救,可是老牛却说河水太浅,不能够过去;它又向松鼠求救,但是松鼠说水太深,过不去。此时,小马内心思索着,河水既不深也不浅,该如何是好?它灵机一动,就脱下了自己的外衣,套在了身上,然后就去趟水了,结果顺利地到达对岸了。”我听后很惊讶,然后问他:“你能把自己刚才的话用数学语言重新描述一下吗?”另一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可以用1/2表示河面与河岸的长度之比,然后用3表示衣服的长度。”看到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表达着自己对故事的理解以及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我心里很高兴,看来学生们已经懂得了如何运用数学思维来解决问题了。
三、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应将学生置于教学的中心,激励他们主动探索问题。教师还需重视对学生的激励与赞赏,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鼓励他们自主发现并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例如,在讲解“分数的意义”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问:“1/3有什么特性?”学生可能会回答:“1/3表示的量很小。”然后,我接着问:“你们知道为什么1/3很小吗?”这时,有些学生开始思索了,有的学生说因为它比10/6小,也有的学生说因为它是最小的1/3。于是,我继续引导道:“为什么10/6不是最小的1/3呢?”学生又纷纷开始思考起来。经过讨论后,学生们一致认为是分子相同、分母不同造成的。此时,我便趁热打铁,出示相关资料,让学生明白:10/6=3/4,即把10个苹果分成4堆,每堆3个;而把6个苹果分成3堆,每堆2个。这样,1/3就变得很小了。对于新知识,学生们都是通过独立思考得出的结论,并且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这种教学策略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考技巧,还增强了他们对学习的热情,同时还能提升他们学习数学的动力,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体验到成功和满足感。
四、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小学生天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为了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这种模式下,学生被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一名组长和几名组员组成,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例如,在教授《认识面积》一课时,我将全班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通过讨论和投票找到正确答案。这种方式不仅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还锻炼了他们的表达、组织和合作能力。
在课堂上,教师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设计合理的课堂流程,并在遇到突发情况时能够灵活应对。同时,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观察和引导,发现并表扬他们的优点,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此外,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通过多沟通、多交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在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构建智学课堂显得尤为重要。这种课堂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促进他们主动探索和创新精神的发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在互动中学习,互相启发,共同进步。教师的引导和鼓励,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尊重每个学生的特点和兴趣,提供适合他们的学习资源和方法。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不仅能够获得知识和技能,还能培养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小学数学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和合作精神。通过智学课堂的构建,教师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注重课堂拓展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着重于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为了达成这一教育目的,教师可以利用课堂之外的拓展活动,辅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例如,在教学《认识面积》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给一个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不同形状的图形贴上小纸条,再根据它们各自的特点进行分类,你会选择哪种?然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他们的作品,并指出哪些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哪些是平行四边形,哪些是梯形等。通过这样的拓展练习,学生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能够发现数学与生活之间存在的联系。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与生活相关的实践活动,如“制作多米诺骨牌”“测量物体”“制作沙漏”等。这些实践操作不仅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还提升了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技能。
六、丰富学习方式,让课堂互动更有趣
智能地运用知识,指的是以高效、精准乃至不可替代的方式运用所学知识。智学课堂中“智用”模块的核心理念,旨在通过智慧应用的过程,提升学生的学习技能、扩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加深学生的理解能力。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发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用数学视角、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现实世界的能力。例如,在《圆柱与圆锥》一课的课堂教学,通过展示“长方形(正方形)和直角三角形沿着一条轴旋转一圈形成圆柱和圆锥”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空间概念。当然,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难以将这思维过程语言化、具体化和可视化。通过智能地利用信息化工具(如软件,flash动画),可以使知识呈现更加直观,使学习过程更加引人入胜。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借助“互联网+”教学软件现场拍摄学生手中的长方形,然后通过学生旋转的演示,让学生在多媒体大屏幕上看到圆柱(圆锥)的形成过程。
七、丰富学生语言,让素养提升更深入
使用数学语言描述现实世界是一个多维度的过程,它不仅包括直接的口头表达,还涵盖了对数据的敏感度、构建和应用模型的能力。智学课堂中的“智言”模块,正是利用智能平台来培养这些素养的有效途径。在教授如《确定位置》这样的操作性强的课程时,教师可以利用平台提供的练习来规范学生的数学表达,例如明确指出某人的位置是另一个人的左边或右边,使用数对来确定行列顺序,以及在描述方向时使用“北偏”或“南偏”等准确用语,这些练习都强调了数学语言的精确性和简洁性。
在教授《用数对确定位置》以及六年级下学期的《用方向、角度、距离确定位置》时,教学内容不仅涉及到数学知识,还与地理学中的经纬度和方位识别等相关知识相联系。这些教学活动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表述模式,通过这一过程,强化了学生的模型构建和实际应用能力,从而更深刻地体现了数学语言在广义上的深度和应用范围。
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还培养了他们将数学思维应用于现实世界的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全面地理解数学语言的内涵,并在不同情境中灵活运用。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了全面的提升,为他们将来在更广泛的领域中应用数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八、优化评价标准,让育人工作更多元
新课程标准倡导评价方法的多样化、评价角度的全面性、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以及评价结果的深入应用。智学课堂的评价体系正是为了满足这些要求,克服了传统评价方法的局限性,如评价手段单一和评价结果应用不够紧密的问题。评价形式涵盖了口头表达、内容深度和成果展示,在评价维度上则包括了能力、应用和情感等多个方面。智能评价系统不仅有效补充了传统评价方式,还显著提高了评价的效率。
例如,在教授《认识三角形》这一课程时,教师可以采用多维度、分阶段的智学评价方法。从发现生活中的三角形、抽象出三角形概念、到提炼三角形的特性,教师可以在课前和课中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随着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教师可以利用智能平台推送关于三角形辨析、概念理解和高底绘制等能力的评价,从而实现课堂学习情况的高效反馈。这种评价方式不仅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辨析能力和分析能力进行了全面的考察,而且拓宽了评价的标准,使教育过程更加丰富多元。通过这种方式,智学课堂的评价体系能够更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更有效的教学反馈,以指导和优化教学策略。
结语
构建以核心素养为核心的数学智学课堂,是一种旨在提高学生能力、发展思维和拓宽视野的创新尝试。这种教学改革项目旨在满足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在实际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不断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技巧,丰富教学内容,并更新教学评价体系,以促进学生实现更加活跃、更高质量、更高效率的数学学习体验。
参考文献
[1]陈枫.“智”学“慧”教“明白”课堂——基于数据分析的小学数学课堂精准教学初探[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9,20(5):95-96,128.[2]周军.学习阶段:从“智学”走向“自慧”的应然之径[J].中学数学研究,2019(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