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小学数学教学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项目式学习这一新兴的教学方式,正以其独特的魅力逐渐成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本文深入探讨了项目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际应用,通过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全面评估了其对提升学生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的积极影响。项目式学习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极大提升了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效性,更在无形中培育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批判性思维以及问题解决能力。本文旨在为小学数学教学革新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范例,以期推动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助力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多元挑战。
一、项目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一)有助于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项目式学习这一创新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角色发生了根本性转变,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探索者,学生根据项目需求,自主搜集资料,深入分析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方案。这一过程有效锻炼了学生的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学生在实践中真正学会了如何学习,如何独立思考,这种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未来的学习与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有助于拓展学生能力训练范围
相较于传统数学教学对知识和计算能力的单一强调,项目式学习通过实际项目的操作实践,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全面提升了数学技能,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全方位、多角度的能力培养,更加贴近现实生活的需求,为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三)有助于强化学生探索创新精神
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复杂的问题和挑战,项目式学习鼓励他们勇敢地面对这些挑战,通过实际的操作和探索去寻找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会如何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在不断的探索中发现新的思路与方法,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解决问题能力。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项目式学习存在的问题
(一)情景创设有效性低,任务驱动不足
项目式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情景创设的有效性经常不尽如人意,这种不足直接导致任务驱动感的缺失。项目式教学的根基在于通过实际的操作探索加深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一个恰如其分的情景设置是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催化剂。但很多时候学生并不能准确理解和应用所给定的教学情景,使学生难以依据这些情景去构思和设计项目。一些教师在构建教学情景时,未能将其与项目主题紧密结合,不仅削弱课堂教学效果,更偏离项目式教学的初衷。
(二)项目计划制订缺乏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理论上,项目式教学应以学生为核心,但在实际执行时,却往往忽视学生的声音,对学生意见和想法的漠视,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课堂参与度,更使得项目式教学变得形式化,失去了其应有的实践意义。主体性的缺失,是教师在推进项目式教学时必须正视和解决的重大问题,关系到教学模式的实质效果与学生的全面发展。如果教师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项目式教学就难以达到其应有教育效果。
三、项目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路径
(一)感受探究流程,挖掘项目趣味
项目化教学模式引领下,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深刻转变,从传统被动接受转变为积极主动的探索与发现,这种教学模式鼓励学生深入挖掘知识的本质,发现数学学科的魅力,并在这一过程中锤炼解题技巧,使所学知识更加深入人心。特别是在处理抽象概念时,项目化教学展现出了其独特的优势,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
以时间单位知识点的学习为例,通过项目化教学,学生可以亲身参与、实际观察,直观把握“秒”、“分”等时间单位的内涵,项目启动初期,教师通过布置观察钟表的任务,引导学生通过视觉与听觉的综合体验感受秒针的运动规律,观察秒针旋转的过程中,学生能直观理解秒针一圈代表的时间流逝,更能深刻领悟“分”与“秒”之间的逻辑联系。
项目化教学的精髓在于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而非仅仅依赖于教师的课堂讲解。当学生初步理解“分”与“秒”的关系后,教师可设计更具挑战性的项目任务,让学生在非钟表辅助的环境下,通过其他创新方式来感受和理解时间单位,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真切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
为进一步强化和巩固学生对时间单位的理解,教师可巧妙将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结合,设计出既富有创意又贴近实际的教学项目,通过播放眼保健操的音乐,并让学生跟随节拍体验“秒”的时长,这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对“秒”这一抽象概念有更加具象的感知,也使数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增强学习的趣味性与实用性。
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项目化教学活动,学生对“秒”的认知得到极大的丰富与深化,从原本的抽象概念转变为生动具体的实际体验,逐渐认识到,数学并非高高在上、难以触及的学问,而是贯穿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与每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
项目化教学法的实施不仅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兴趣和热情,项目推进过程中,学生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学会如何将所学数学知识灵活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与实践能力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更新教师教学理念,巧妙构建项目情境
项目式学习实践过程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探索世界的引路人,由于小学生的思维发展尚未成熟,他们在理解复杂的教材知识与应用这些知识到实际生活中时,往往会遇到诸多困难。教师需要采用项目式学习的方法,将学习项目与学生的个人兴趣和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以此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敏锐洞察力和解决能力。在项目式学习框架下,教师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与能力上,要求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量身打造符合学生需求与兴趣的项目式学习方案,通过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数学的奥秘,提升小学数学项目式教学效果。
以“圆柱与圆柱的体积”这一教学内容为例,教师可创设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提出这样的问题“假设你是一家矿泉水公司的设计师,现在需要设计一款新的矿泉水瓶,要求瓶子的净水量不变,但要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尽可能地降低成本,你会如何设计?”这样的问题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还能促使他们通过查找资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寻找最佳解决方案。在项目式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善用现代信息技术,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以具象化的生活场景展现出来,降低学生的认知难度,教师还应鼓励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的切入点,开展具有实际意义的数学项目研究,以此深化对数学思维的理解和运用。
在课堂上,学生应有机会展示和分享自己的数学项目成果,并与同伴进行深入的交流和讨论,这样的互动环节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还能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与理解,帮助学生逐步构建起完善的数学知识网络。
(三)制定计划
为确保学生顺利完成超市购物与结算,对货币单位如元、角、分有深刻的理解是必不可少的,若学生对此类单位的换算关系模糊不清,将在结账时面临难题,影响交易流畅性,甚至可能影响到交易的公正性,若学生对钱币价值认知不足,购物时可能遭受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影响其购物体验。鉴于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超市购物实践之前,必须首先全面而深入地讲解超市中常见商品的市场价值以及如何用人民币进行准确衡量。教师还需详尽阐述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够熟练掌握,只有在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了这些基础概念和换算方法之后,才能进行超市购物的实际情景模拟。模拟购物的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扮演购物者制定周密的购物计划,辅助扮演售货员的学生合理地为商品标价和做好记录,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教师可在学生制定购物计划时提出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如商品组合的价格如何计算,找零应如何处理等,这些问题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和深化对货币单位换算的理解,并引导学生在购物时更加全面地考虑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举例来说,教师可提出以下实际问题供学生探讨:“一支铅笔与一块橡皮加在一起需要多少钱?”“如果我付给你2元钱,你应找回我多少钱?”“如果我用5元钱买一本练习册,你应找回我多少钱?”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促使学生在模拟购物过程中更加灵活、准确地应用所学知识。
结束语:
项目式学习以其综合性与动态性,有效融合数学知识、生活实际与其他学科内容,极大优化教学效果,显著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与拓展能力。通过深入剖析项目问题,结合生活中的数学应用,使学生在实践探索中不断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信息技术的巧妙运用,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有助于开阔知识视野,全面增强数学学习核心能力。
参考文献:
[1]肖樟英.关于小学数学项目式学习模式的相关思考[C]//.对接京津——协调推进基础教育论文集.,2022:2494-2496.
[2]郭丽丽.小学数学项目化学习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基础教育论坛,2022(26):26-27.
[3]裴云姣.项目化学习在小学数学学科中的运用策略[J].小学教学设计,2022(26):35-37.
作者简介:
朱虹(1980.04)女 ,汉族, 江苏滨海人, 从事小学数学教学。
教材版本:苏教版
本文系盐城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指向高阶思维的小学数学深度体验式学习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23-L-010)课题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