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1月10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同意设立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1]。由此,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成为中国第一个以新旧动能转换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以大数据、云计算、微电子、传感器、物联网、人工智能(AI)等智能技术为主要内容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成为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战略规划重点发展的“十强产业”之首[2-3]。那么如何发展才能助力新旧动能转换,尽快取得实质性的重大进展,值得我们思考。
本文正是在此契机下,根据山东省自身区域、经济、技术分布和发展的特点,研究以大数据、云计算、微电子、传感器、物联网、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智能技术融合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有效策略。首先,着重分析了山东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其次,研究了面向新旧动能转换的智能技术融合方法,最后探讨了智能技术融合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战略的实施策略。
山东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山东省是传统的工业大省,山东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分布比较集中,区域发展相对不平衡,具体表现为高新技术企业及科教水平济南,青岛,烟台较为集中,其他地方相对较少,差距较大,横向经济链接较弱,各地区尚未形成经济互补、资源整合的局面。因此,目前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上山东还处于努力建设的探索阶段。本文通过相关部门、企业调研,对山东省大数据、云计算、微电子、传感器、物联网、人工智能主要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分布、研发、理论结合情况进行了现状和问题分析[4-5]。
大数据技术。山东省于2018年10月31日成立山东省大数据局,提出统筹推进以“数字”为核心的发展建设,要求各部门同步推进业务发展与数字转型,以全面实施大数据发展战略,为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战略提供数据基础。但是从区域发展上看,山东省大数据技术发展较为不平衡,在大数据行业具有带头作用的龙头企业较少;从基础数据资源获取和处理技术来看,各地区部门系统相对独立,尚未形成统一的数据格式,数据壁垒问题严重。
云计算技术。山东省云计算技术发展较为成熟,目前拥有山东省云计算中心,简称“云中心”,是国内首家实现跨区域整合的省级云计算机中心,可以实现跨区域资源整合。但是技术资源区域化比较集中,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物联网技术。山东省是电子信息产业大省,早在2010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就印发了《关于山东省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目前在技术研发、产业化、市场应用、人才资源、新产业培育等方面拥有一定的先行和集聚优势,已形成良好的产业布局、支撑服务平台、产业园区及技术标准和认证体系建设。但在技术集群上表现比较集中,主要以济南,青岛为中心,缺乏区域协同发展;在高层次人才方面还比较欠缺。
传感器、微电子技术、集成电路技术。目前,山东省在以集成电路为基础的传感器、微电子技术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形成了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一系列产业化基地,另外在消费类电子、通信、计算机、工业控制、信息安全、各类智能卡领域已形成了较强的集成电路设计能力。虽然如此,但在高知名度企业数量、产业规模,技术基础,研究水平上还比较薄弱,未能形成由实际应用企业主导技术创新和应用的良好基础。
人工智能技术。山东省人工智能技术虽有一定的发展,但尚处于以大数据为基础的数据智能阶段。在规模和结构方面,山东省的人工智能产业呈现出明显的“极化”现象,亟须加快产业培育步伐,以壮大产业规模,并实施具体战略以优化产业结构。
总的看来,山东省在以大数据、云计算、微电子、传感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政策引导、产业发展规划、平台建设、企业发展与扶持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对于每个技术本身目前还相对独立,尚未有成形的融合机制和发展策略,对于山东这样一个传统产业占比较重的制造业大省来说,全局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工程,依靠各个独立的技术研发和推广难以顺利实施。因此,研究如何将智能技术有效融合,补短板,互补发展,形成合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战略的实施策略,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和理论指导意义。
推动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的多元智能技术融合方法
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数据是基础,人工智能、云计算是处理方法,集成电路、微电子、传感器是实施载体,物联网是实施媒介与通道。因此,多元技术融合以“大数据分析与处理”为主线,链接多元信息技术,自下而上逐步整合,具体方法如下:(1)首先,全省自上而下整合数据资源。按产业发展驱动类型分类,以各政府职能部门牵头建立对口部门/企业详细指标名录(包括部门/企业名称,所属单位类型,产业归属,生产指标(涉及新旧动能转换),数据系统名称及类型,数据格式,数据传输模式,可公开数据类型名录)。以省级云计算、大数据处理中心为技术核心部门,统筹部门/企业详细指标名录数据,建立数据通用接口,应用区块链技术建立数据表单,形成合约,涉及新旧动能转换的各部门/企业全部上链,实现数据传输、共享和进一步分析预测,以实现全省各产业链条的产业信息全覆盖。(2)聚类分析实现现有部门/企业的自分类,为决策层提供决策数据。山东省大数据局可以根据合约对传统工业,第二、三产业进行数据聚类,得到各产业现有的发展情况和趋势,以及未来新旧动能转换的效果监测,为上层决策提供可靠依据。(3)以物联网技术为中心,建立全省新旧动能转换管理信息系统。以基于区块链的大数据统筹为数据基础,根据企业聚类,进行各部门/企业管理/产业目标规划、实施、考核、反馈与管理,实现跨区域、跨部门的措施网络联动和反馈,使得新旧动能转换的实施过程透明化,问题清晰化、哪个地方有成果,哪个地方有问题一目了然。(4)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建立智能化新旧动能转换实施反馈中心。以实现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的进度、各部门/企业工作进展查询。构建新旧动能转换知识图谱,将全省新旧动能转换管理信息系统中的问题反馈,利用自适应数据挖掘算法,挖掘实时、阶段性、周期性成果以供决策层校对。
智能技术融合助力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实施策略探讨
新旧动能转换工程是个巨大的工程,因此,仅仅依靠政府部门是不够的,还需要各部门、企业、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公众的共同努力,建构在多元智能技术融合基础上的政府、企业、技术研究部门、区域环境“四位一体,多元共进”的推动模式。从山东省实际情况出发,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主要层面着手解决:
明确并协调好各部门、企业、研究部门、公众在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的角色作用及利益关系。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涉及面广,从传统的制造业到新兴的信息产业,要顺利推进就要首先要明确各个部门、企业的现实状况,软硬件基础,发展潜力,转换方向。因此我们需要实现各方信息的统筹管理,需要将各来源体联合起来,那么明确并协调好各部门、企业在转型发展过程中的利益关系,确保来自各部门数据信息的准确性,各部门数据共享和开放的积极性,是下一步工作顺利开展的有效保障。
按产业发展驱动类型制定部门/企业详细指标名录,建立合约机制,完成全部部门、企业信息上链,资源阈值共享。目前,各部门、企业大都拥有自己的系统,完全颠覆原有系统去统筹信息资源,耗时长、效率低,同时也容易引起数据的丢失。大数据的驱动的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数据的合约化共享和统筹,以大数据局/云计算中心为核心部门建立联盟链,各部门、企业在自有系统的常规运行状态下,根据政府需求按合约调用、共享、处理数据,提高处理效率。
以数据统筹技术为基础,融合物联网、人工智能建立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管理信息系统。建立新旧动能转换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各个职能区域、部门、企业的全省联网。通过自适应调节系统实时调整新旧动能转换策略。设置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公众互联接口,构建新旧动能转换知识图谱,实现以结合技术理论研究部门、政府、企业、公众的联动管理,以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有效实施。
以研究带动产业。各大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是信息技术的研究基地,以现有领军人才团队为基础,建立传感器、集成电路研发中心/实验室,联合培养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人员,以实验室为培育基地孵化可落地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集成电路产品和技术,促进集成电路、微电子产业的飞速发展。建立专门的数据统筹部门,实现对现有系统的整合。
结语
总的看来,要稳步、有效的实现新旧动能的顺利转换,技术是关键。显然只有数据,没有处理;只有处理,没有分析;只有分析,没有互联;只有互连,没有决策的分立技术发展不能真正有效的推进新旧动能有效转换。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的有效实施需要多元智能技术融合,以政府、企业、技术研究部门、区域环境“四位一体,多元共进”的视角共同推进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战略的实施。
参考文献:
[1] 山东省人民政府.《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http://www.shandong. gov.cn/ art/ 2018/ 3/ 16/art_ 2522_11096. html.2018. 2. 13
[2] 安宇宏.《第四次工业革命》.经济新概念.2016.7.8
[3] 纪成君,陈迪.《“中国制造2025”深入推进的路径设计研究——基于德国工业4.0和美国工业互联网的启示》.当代经济管理.2016.2(38).
[4] 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http://www.gov.cn/guowuyuan/ 2015-03/16/ content_ 283510 1.
htm.(2015.3.16).
[5] 国务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 2017-07/20/ conten
t_52 11996.htm.(2017.7.20).
作者简介:曲衍怀(1975-),男,山东文登人,汉族,工学博士,山东工商学院,讲师;
研究方向:智能数据分析与处理、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有毒气体检测及信息融合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