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优化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实践——以提升学生问题解决能力为中心

罗洪针

龙岩市大池中心小学 福建省龙岩市 364019

摘要: 应用题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关键环节,不仅考察数学知识的应用,还锻炼学生的思维与解题能力。本文探讨优化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实践,旨在提升学生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分析应用题教学的现状,发现其是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开发智力及形成钻研精神的重要途径。针对小学生认知特点,本文提出优化应用题教学策略,旨在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升能力,实现数学素养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优化实践
DOI: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在当今教育体系中,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不仅是知识传授的载体,更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强化数学素养及提升问题解决能力的关键途径。本研究旨在通过创新应用题教学,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富有趣味性的题目,探索多样化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有效提升其问题解决能力,为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一、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材内容把握不精准,缺乏生活关联
在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领域中,部分教师可能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不够精准,导致在应用题的选题和设计上,难以精准地捕捉到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入点。这种情况下,应用题往往显得抽象且远离学生生活,使得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难以产生共鸣,从而降低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由于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的脱节,数学应用题的应用价值也被大大削弱。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无法深刻体会到数学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重要作用。这不仅影响学生对数学学科的整体认知,也限制他们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现实问题时,学生往往显得手足无措,缺乏应有的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许多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讲授和练习模式,缺乏创新和多样性。这种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使得课堂氛围沉闷,学生参与度低。长此以往,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还会对他们的数学素养和问题解决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当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在教材内容把握、教学方法以及与生活实际的关联等方面均存在明显的不足。这些问题亟待教师们深入思考和解决,以推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不断改进和优化。

(二)审题分析能力培养不足,思维训练欠缺
在当前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时,审题分析能力的培养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导致学生的思维训练存在明显欠缺。在追求解题速度和答案准确性的教学导向下,教师往往将大量时间投入于解题技巧的传授和题海战术的实施,却忽视了引导学生深入审题、细致分析的关键环节。这种教学倾向使得学生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应用题时,难以迅速而准确地捕捉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更无法在此基础上构建出清晰、连贯的解题思路。而缺乏充分的审题分析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等关键能力无法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升。小学生们往往只能机械地套用公式或模板来解决问题,无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独立思考和创新。这种教学现状不仅限制了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发展,也影响未来在面对更广泛、更复杂的现实问题时的应对能力。因此,加强审题分析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已成为当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三)教学方法单一乏味,缺乏创新多样性
许多教师仍然以传统的讲授与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该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确保知识点的传授,但其缺乏创新性和多样性,难以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和学生多样化的学习特点。课堂上教师往往占据主导地位,单向传授知识,而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缺乏主动探索和思考的机会。这种单调的教学方式不仅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反而容易导致课堂氛围变得沉闷乏味,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动力大打折扣。长此以往,学生可能会对应用题乃至整个数学学习产生厌倦情绪,影响其学习效果和数学素养的培养。因此,探索并实施多样化、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项目式学习等,已成为当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这些方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还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应用题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四)师生互动不足,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领域内,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导致教师成为知识的唯一输出者,而学生则被动地接收信息,缺乏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进行主动思考和表达。这种单向的教学互动模式,不仅严重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还使得课堂氛围变得沉闷,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缺乏有效的师生互动,意味着学生无法在解题过程中及时获得教师的指导和反馈,也无法与同学进行深入的讨论和交流。这不仅影响了学生对应用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还限制了他们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发展。同时由于学生参与度低,课堂教学效率也大打折扣,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优化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策略

(一)构建情境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为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单一性,教师应积极构建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或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情境,将抽象的数学应用题融入具体情境中,使学生能够在模拟的真实环境中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为了打破传统课堂的沉闷与单调,教师可以巧妙地将情境教学法融入应用题教学中,通过创设生动、有趣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以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为例,在讲解“分数加减法”的应用题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分蛋糕”的情境。假设班级即将举行一次小型庆祝活动,需要为每位同学准备一块相同大小的蛋糕。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圆形纸板(代表蛋糕),并向学生提问:“如果我们有一个完整的蛋糕(即整个圆),需要均匀地分给4位同学,那么每位同学应该得到多少蛋糕呢?”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自然而然地引入了分数的概念,并理解了1/4的含义。接着,教师可以进一步提问:“如果其中一位同学不想吃,那么剩下的蛋糕应该如何重新分配给其他同学呢?”这就引出了分数加减法的应用。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不仅能够直观地理解分数的概念及其加减法运算,还能在模拟的真实环境中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动画视频等,来辅助情境的创设。比如,可以展示一个动态的“分蛋糕”过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看到蛋糕被分割和重新分配的过程。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他们在小组内讨论并尝试解决类似的问题,以此来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这样的情境教学,学生不仅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还能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未来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紧密联系生活,增强实践感知

在应用题教学过程中,建议教师注重将题目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通过选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作为题目背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增强其实践感知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这种教学方式也能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进一步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力。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为例,在讲解“百分数的应用”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应用题。比如,可以设计一个关于超市打折的情境题:“周末,小明和妈妈去超市购物,发现某品牌牛奶正在搞促销,原价每箱50元,现在打八折出售。请问,小明现在购买一箱牛奶需要支付多少钱?如果他买两箱,又能节省多少钱呢?”这样的题目不仅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还巧妙地融入了百分数的计算,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掌握了百分数的应用。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理解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如“打八折”意味着只需支付原价的80%。然后,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尝试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在学生完成解答后,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答案的合理性,比如检查计算结果是否符合生活常识,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实践感知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数学小侦探”活动,让学生走进社区,寻找并解决与百分数相关的实际问题。比如,调查附近商店的打折信息,计算不同购买方案下的成本差异等。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百分数应用的理解,还能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和魅力,进一步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力。通过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的教学策略,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不再局限于课本和课堂,而是拓展到了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提高学生的实践感知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还让学生们深刻体会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强化审题分析,培养逻辑思维

审题分析能力是解决应用题的关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审题分析能力的培养。通过引导学生仔细阅读题目、提取关键信息、构建解题思路等步骤,提取出题目中的关键信息,进而构建起清晰的解题思路。这一过程,不仅是数学知识的应用,更是逻辑思维与批判性思维的磨砺与锻造。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多进行自我反思和总结,以不断提升其审题分析能力和解题水平。再次以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行程问题”为例,这类题目往往蕴含着丰富的逻辑关系和数学原理,是锻炼学生审题分析能力的绝佳素材。例如,题目可能描述:“小明从家出发去学校,每分钟走60米,走了5分钟后,小红也从家出发,以每分钟75米的速度追赶小明,问小红多少分钟后能追上小明?”面对这样的题目,教师应首先引导学生慢下来,细细品读题目中的每一个字,特别是时间、速度、距离等关键信息。接着,教师可以采用“提问引导法”,如:“小明先走了多少米?”“小红每分钟比小明多走多少米?”“要追上这些距离,小红需要多少时间?”等问题,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构建出解题的逻辑链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加法、乘法等基础运算来计算小明先行的距离,再通过除法运算来确定小红追上所需的时间,这一系列操作无不考验着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审题分析能力,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逆向思维”训练,即尝试从答案出发,反向推导题目的解题过程,以此检验自己的解题思路是否正确。此外定期“错题分析会”也是提升学生审题分析能力的有效手段,通过集体讨论、分享错误原因及改进方法,让学生在反思与总结中不断成长。

(四)优化教学氛围,促进师生互动

良好的教学氛围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应积极营造轻松、活跃、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合作学习。通过组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游戏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建议教师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以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章节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富有创意的教学活动来优化教学氛围。首先,可以引入“分数乐园”的情境设定,通过布置教室环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充满分数元素的奇妙世界。接着,组织学生进行“分数接力赛”游戏,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轮流上台,用分数卡片表示出教师给出的指令(如“半个苹果”对应“1/2”),并解释其意义。这样的游戏不仅考验了学生对分数概念的理解,还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开展小组讨论,让他们围绕“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鼓励学生从家庭、学校、社会等多个角度寻找分数的身影,如“一块蛋糕被平均分成四份,每份就是1/4”、“一本书我已经看了3/5”等。通过小组讨论,学生们不仅加深对分数概念的理解,还学会了如何将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相联系,培养了应用意识。

三、结语

通过强化审题训练、构建解题思路、联系生活实际等策略,不仅能够有效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建议教师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应用题的学习与探索。

参考资料:

[1]蔡德洁.新时期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混合模式的有效运用路径研究[J].求知导刊,2024,(04):89-91.

[2]黄小洁.注重思路点拨,实现高效教学——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方法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3,(30):108-110.

[3]许奕睿.基于新课标的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分析[J].理科爱好者,2023,(04):128-130.

[4]黄凤.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3,(24):56-58.

[5]蒋婷婷.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J].小学生(下旬刊),2023,(07):127-129.

[6]张彦娟.基于自主探究理念指导探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方式[J].科幻画报,2023,(04):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