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CT及MRI在直肠癌术前局部分期的临床诊断符合率分析

钟路路

于都县人民医院,342300

摘要: 目的:探究直肠癌术前局部分期采取CT、MRI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直肠癌患者(n=56)展开研究,均对其实施CT、MRI诊断,视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MRI诊断效果。结果:MRI于T分期、N分期检出符合率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癌术前采取MRI实施局部分期诊断可获得理想的诊断效果,检出符合率更高,值得借鉴。
关键词: 直肠癌;术前局部分期;CT;MRI;诊断效果
DOI:10.12721/ccn.2025.157014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直肠癌为常见而严重消化道肿瘤,其发生对患者生命安全有着严重的威胁。相关研究表示,大部分II、III期直肠癌患者于术前会实施新辅助化疗干预,以改善预后[1]。可见,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至关重要。当前,影像学检查为直肠癌术前分期主要诊断手段,如CT、经直肠B超及磁共振成像等。经直肠B超可基于正常直肠壁肠腔内液体无回声环境下进行低回声带、强回声带交替的5层结构进行显示,但其于肠腔重度窄小、肿瘤所处位置过高等病例中效果欠佳[2]。CT、MRI运用范围较广,CT具无创性特征,能够实现三维图像重建,但于软组织检查中辨识率相对较差,单一运用局限性较大[3]。MRI能够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进行肿瘤局部浸润程度、淋巴转移状况的判断,有效反映病况,为医师诊断病情提供全面的依据[4]。本研究对2021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直肠癌患者展开分析,进一步探究CT、MRI诊断效果。现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直肠癌患者(n=56)展开研究,均对其实施CT、MRI诊断,视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MRI诊断效果。56例患者男/女=30/26,年龄50~75(62.51±3.36)岁;体质量指数20~25(22.51±1.03)kg/m2;38例排便频率异常提升、34例大便伴黏液、39例为血便、31例存在腹部包块。纳入对象均知情此次研究,并自愿参与。纳入标准:(1)病理诊断确诊;(2)肠镜下可见肿瘤相距肛门12cm内;③肠镜活检下为未分化癌、腺癌及黏液腺癌;(4)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术前予放化疗;(2)检查禁忌症;(3)预估生存期<6个月;(4)中途退出;(5)精神异常;(6)肝肾肺重度障碍。

1.2方法

56例患者均予CT、MRI检查:①CT检查:采取64排螺旋CT检查仪,扫查前完善肠道准备,扫查前2d调整饮食结构,以流食为主,扫查前禁食24h,同时在扫查前24h予泻药,以达到肠胃清理效果。检查日予氯化钠注射液(9%),以完成灌肠工作。入检查室后,协助患者取舒适位,设定相关参数:螺距、管电压、管电流1.375:1、120kV、120mA,旋转时间、重建间隔0.6s、4.9mm,扫查层厚5mm。扫查范围:自膈顶扫查至盆底,实施平扫,平扫完成后实施增强扫查,依据1.5mL/kg剂量自肘正中进行造影剂的静脉注射,注射速率控制3mL/s,自注射起35~45s实施增强扫查,扫查完成后将图像、数据输送至工作站处理。②MRI:选择仪器西门子3.0T实施扫查,扫查前予肠道准备,方法同CT一样。入检查室后协助体位维持仰卧位,逐一完成横截面、冠状面的扫查。先对病变位置予以明确,分析影像图片,扫查模式采取相控阵线圈,予平扫、增强扫查。实施T2冠状位、矢状位扫查。序列选用FR-FSE,参数设定:TE、TR96ms、4000ms,矩阵、层厚384×256、4mm、FOV24~30cm,层间距0mm,而后完成T2高辨识率轴位图像扫查:选择序列FR-FSE,参数设定:TE、TR102ms、5000ms,矩阵、层厚256×256、3mm、FOV16cm,层间距0mm,扫查范围:自膈肌下缘至耻骨下缘。

1.3观察指标

视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MRI、CT于直肠癌T、N分期诊断效果。参照2002年美国癌症学会结直肠TNM分期标准:T分期:肿瘤侵及黏膜下层(T1);肿瘤侵及固有肌层(T2);肿瘤跨过固有肌层,抵达浆膜下层(T3);肿瘤穿过浆膜,累及其他肠段(T4)。N分期:无区域淋巴结转移(N0);伴1~3枚区域淋巴结转移(N1);伴4枚及以上区域淋巴结转移(N2)。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5.0的统计学软件展开处理,计量资料用t验证、x̄±s说明,计数资料用x2检验,%表示,统计数据以SPSS25.0分析,研究结果以P表示。

2结果

2.1MRI、CT T分期诊断分析

如表1~2所示,MRI T分期诊断符合率82.14%高于CT66.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CT T分期诊断分析

1.png

表2MRI T分期诊断分析

2.png

2.2MRI、CT N分期诊断分析

如表3~4所示,MRIN分期诊断符合率83.93%高于CT69.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CT N分期诊断分析

3.png

表4MRI N分期诊断分析

4.png

3讨论

直肠癌具高患病率,尤为是近些年人们生活、饮食结构发生变化,导致该病发病率不断升高,成为当下威胁人们身心健康的主要病种。实践指出,直肠癌早期症状缺乏典型性特征,当患者表现出腹痛、腹泻等,通常病情已进展至晚期,不仅增加诊疗难度,且为家庭带来沉重负担[5]。同时伴随病情进展,患者会出现重症消化功能障碍,并发肠穿孔、腹膜炎等并发症,累及生命安全。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内容。

本研究对2021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直肠癌患者展开分析,均对其实施CT、MRI诊断,结果表示,MRIT分期诊断符合率82.14%高于CT66.07%;MRIN分期诊断符合率83.93%高于CT69.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MRI于直肠癌术前局部分期诊断中效果更为显著。直肠癌术前诊断方法包含直肠指诊、腔内超声及钡剂灌肠、CT、MRI等,不同方法各有优劣。直肠指诊可对肿瘤活跃度、大小、浸润水平及所处位置进行大致的判断,无法精准对肿瘤局部转移状况、浸润程度状况等进行判断;钡剂灌肠能够对肿瘤位置进行判断,然X线显像效果欠佳,极易出现漏诊;TRUS局限性在于对于肠腔重度窄小、肿瘤所处位置过高患者难以精准判断;腔内超声检查针对低位直肠肿瘤难度相对较低,然对高位直肠癌则无法诊断及观察[6]。CT能够基于患者单次屏气后,迅速完成扫查,以此获得影像学图像,经计算机技术完成三维重建,辅助疾病诊断,但在实际过程中,存在电离辐射大、对软组织辨识率低,无法精准判断淋巴结转移等问题,同时难以有效观察黏膜层侵及程度,从而影响诊断结果。此外,CT在检查前5min 需为患者提供解痉剂,以防范检查期间出现肠蠕动,维持直肠最大程度扩张,然需要注意的是,针对部分直肠癌患者,其肠梗阻程度严重,无法采取灌肠方式进行肠道的清洁,因此,此类患者采取CT扫查影响较大,而MRI检查则有着较高的准确率[7]。传统影像学技术空间辨识率较低,MRI引进直肠内线圈理念,能够大幅度提升直肠壁组织各层清晰度,然早期MRI直肠内线圈运用过程中所获取的视野相对较窄,难以彻底将直肠周边全部构造进行显示,伴随MRI技术不断进步及完善,相控阵线圈技术得到空前发展[8]。此技术能够使扫查视野增扩,提高空间辨识率,便于医生更能精准勘察肠道壁各个结构的状态。在正式检查过程中,MRI可基于矢状位、冠状位及轴位进行肿瘤局部浸润水平、淋巴结转移的判断,以此完成对患者的T、N分期评估。基于MRI检查下,直肠肠道壁肌层可表现为低信号环特征,信号环完成程度可反映出肿瘤细胞对于肠道壁肌层侵袭程度,通过此特征明确患者具体的癌症分期。如若信号环完整度较高,则说明为T1期,信号环显著不完整或是存在中断的表现,提示肠道壁肌层遭受肿瘤细胞侵袭,处于T2期;信号环多处中断,肠道外壁轮廓不清晰、呈毛躁样影响,提示肿瘤细胞侵袭至浆膜层,处于T3期,而CT在病情分期判断中受限程度较为显著,无法精准显现出各组织降密度差异[9]。有学者指出[10],相比于CT检查,MRI检查可更为全面、系统地评价影像学图像,减少重复检查及多次检查的痛苦。采取MRI检查,不但可以获取肿瘤形态、位置等信息,判断肿瘤浸润肠壁深度,且能够观察、评断周边脏器是否受损、淋巴结有无转移等状况,尤为是针对T0~2期患者,其诊断价值优于CT,能够辅助临床进行治疗方案的拟定,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直肠癌术前采取MRI实施局部分期诊断可获得理想的诊断效果,检出符合率更高,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张向怀,赵青,李娟红等.MRI联合MSCT在结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中的价值及影像学表现[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3,7(07):152-154.

[2]林燕,林晨阳,王晓瑜等.高分辨率MRI与DWI在直肠癌术前分期与分级的应用研究[J].中国CT和MRI杂志,2023,21(03):147-149.

[3]付子文,彭丹婷,张晓川等.CT、MRI成像用于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中的价值对比分析[J].现代医用影像学,2022,31(12):2273-2275+2288.

[4]翟志坚.对比研究CT、MRI对直肠癌术前T、N分期判断的灵敏度、特异度[J].辽宁医学杂志,2022,36(06):80-83.

[5]徐杰.磁共振成像与螺旋CT在结直肠癌诊断及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对比[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2,6(23):16-19.

[6]陈忠楠,李桂华,杨猛等.多排CT多平面重建在直肠癌术前局部分期的价值分析[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22,25(10):823-824+828.

[7]文永红.CT及MRI在直肠癌术前局部分期的临床诊断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1,5(16):169-170.

[8]高娟娟,李立,张超鑫等.CT和MRI在直肠癌术前局部分期中的诊断价值[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18):109-111.

[9]吴国龙.CT与MRI成像在直肠癌诊断及术前分期中的价值探讨[J].世界复合医学,2020,6(11):130-132.

[10]周小力,雷振.CT和磁共振成像在直肠癌术前局部分期的诊断价值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20,49(04):408-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