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模式探究

项洋

临西县河西镇中心小学,054900

摘要: 以往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时,通常是教师占据主体地位,并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即便该方法可完成教学任务,然而无法实现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目的。为此,教师应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优化,通过融入合作学习突显学生课堂主体地位。本文将从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模式运用方法进行研究,以此构建高质量课堂。
关键词: 新课标;小学语文;合作学习
DOI:10.12721/ccn.2025.157007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前言:新课标背景下,要求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期间重视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使其语文核心素养得到形成与发展,对此教师应摒弃以往一言堂教学模式,通过合作学习方法,让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探究和分析。达到对其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归纳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锻炼,让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逐步提升综合素养。

一、设计恰当教学计划,明确合作学习目标

进行小学语文合作教学活动期间,最为关键的是要借助为学生创设良好自主学习环境,鼓励其在和谐、轻松氛围下达到对知识深层次掌握,为实现预期教学目标奠定坚实基础。这就需要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对合作学习计划展开设计,把教学目标转化成学生合作学习目标,促使活动顺利开展。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为例,学习本篇文章时,为促使学生实现合作学习,并对课文内容形成充分把握、了解文章写作特点、感悟文章词汇、能够掌握作者想要传递的中心思想,教师应围绕学生真实情况,对合作学习环节实施恰当安排。本篇文章属于一种拟人化表达方式,对一个豆荚中五粒豆经历实施描述,展现出不同选择和心态对人形成的影响,教师应结合“提出问题-找到线索-解决问题”思路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活动。首先,要求学生共同阅读文章内容,使其对课文形成初步认识,接下来让其进行思考及探究,询问学生:“为什么相同豆荚中的五粒豆,最终却有不一样的结局呢?”借助问题使得学生探索欲望得到加强,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以合作学习模式,分析作者所要传递的中心思想,借此提高学生协作、分析及解决问题等能力,将合作学习价值充分发挥出来[1]

二、提出开放性问题,调动学生合作积极性

新课标下进行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期间,教师应有意识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其形成合作探究热情,为此教师应围绕学生年龄特点,根据该年龄段学生真实需求和性格实施充分研究,明确恰当引导模式,让学生对本堂课知识内容产生浓厚学习欲望。基于此,教师应结合课本知识内容创设开放性问题,使其带着问题对语文知识进行分析和研究,促使其思维时刻保持在活跃状态,主动融入到合作学习中来。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琥珀》为例,本篇文章属于科普类文本,教师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期间,不但要让其对知识基础知识形成深层次把握,还需促使其建立对自然科学热情之情,让学生勇于探索大自然,并注意培养其想象力。为此,合作学习之前,教师应提出开放性问题,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将问题有效解决,如:“琥珀是如何产生的?”利用该问题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实施材料收集,并对所有成员找到的资料进行汇总,形成一份完整答案,让学生切实掌握琥珀形成环节,以此对文本内容产生深入理解[2]

三、鼓励成员之间互相帮助,实现共同进步

小学生认知能力较为薄弱,实施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期间,教师应借助有效方法吸引学生目光,利用富有趣味性教学模式,突显其课堂主体地位,并满足其真实学习需求。对此教师应灵活使用合作学习模式,改善以往单向知识传输教学方法形成的困扰,且对学生进行恰当分组,确保每个小组均有能力较强、一般及较弱的学生,以此实现优势互补,促使小组内所有成员达到互帮互助共同进步,使得课堂教学氛围更加浓厚,让学习兴趣不足的学生在表现积极学生带动下,逐渐热爱上语文知识学习,从中获得良好学习体验。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桂花雨》为例,学习本篇文章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先要求小组内每位成员分别朗读一段文章,若碰到难以正确认读的文字,其他成员应提供帮助,或成员间有效分工,通过查字典解决陌生字词,如此不但可解决阅读障碍,形成对陌生字词深刻认识,还可使得所有成员合作能力得到加强。阅读完课文后,教师应询问学生部分问题,使其结合问题实现对知识充分理解和掌握,譬如:“同学们通过阅读文章已了解文本内容,且都形成自身不同观点,哪位学生能分享一下自身对课文阅读后的感受呢?此外,文章当中‘我’与爸爸妈妈存在哪些不同反应?请同学们与小组成员实施探究找到问题答案。”学生阅读文章期间很容易忽略细节部分,一些学生朗读完文本后依旧不知文章讲了哪些内容,为促使学生实现对知识充分把握,提高其合作学习有效性,教师应利用提问,让学生对细节形成整体把握,且与小组成员进行探讨和交流。利用这种方式不仅可获得问题答案,还可实现对知识内容及作者中心思想切实理解,且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还能借助思维碰撞掌握更多新知识,从而将合作学习优势充分发挥出来[3]

四、彰显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发挥教师引导作用

教师是小学生学习引导者和组织者,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期间,教师应积极展现自身价值,围绕教学元素科学制定教学流程,并实施恰当分组,明确学习目标和合作学习方法,让学生掌握怎样高效进行合作学习及探究,以此强化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此外,教师还应随时留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情况,当发觉学生探究期间遇到无法解决问题时,需及时提供适当指点,让合作学习顺利进行下去。且教师需围绕新课标相应要求,融入到学生探讨中来,以平等身份与学生展开合作,使得学生勇于向教师提出问题,达到培养其发散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目标。实施合作学习期间,教师应明确学生主体地位,鼓励所有学生积极开口表达自身观点和看法,主动融入到探究活动中来,防止合作学习只是一两个学生发言,应让小组成员轮流表述,对不同意见展开探讨,通过多样化思维方式解决问题,从中感受到问题解决后形成的成就感。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一课《十六年前的回忆》为例,学习本篇文章时,教师应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实施合作探究,借助对文本内容研究和探讨,体会革命先烈李大钊同志伟大爱国情怀,以及面对敌人不惧生死、威武不屈抗争精神。利用合作学习对文章内容展开分析,标记出能够展现李大钊精神的词句,表达自身对词句的理解和感受,小组间实施研究,强化对文本中心思想的掌握,切实领悟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踊跃发言,让所有成员都能说出自身真实看法和见解,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另外,还可让学生说一说身为一名小学生如何更好地爱自己的祖国,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发挥语文学科育人价值,进而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

结论:总而言之,进行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期间,教师应积极为学生打造良好探讨和交流环境,使其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形成浓厚合作学习欲望和探究热情。此外,教师还应肩负起自身组织者及引导者职责,当发现学生合作学习时遇到无法解决问题时,及时进行恰当指导,以此推动合作学习顺利进行,并达到对其综合能力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小莉.浅析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策略[J].考试周刊,2021,(72):49-51.

[2]韦卫卫.浅谈新课程小学语文合作学习的策略[J].小学生(下旬刊),2020,(01):26.

[3]陈艳.小学语文教学在新课标下的合作学习探究[J].考试周刊,2019,(1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