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课标的实施,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已逐渐从简单的知识传授转变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尤其在文言文教学方面。文言文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价值,对于高中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现代社会,由于语言环境的变迁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面临着理解难度大、生活实际应用少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创设教学情景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文言文知识机会少,使得学生学习文言文难度较大,不利于语文文言文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为此教师可将情景教学法用于文言文教学,通过情景创设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首先,教师在教学工作开展前,研读文言文确定文章的核心思想,创设的情景需与文章主题贴切,可引导学生进入文言文学习状态。其次,分析高中阶段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创设容易被学生理解的情景,由此引入文言文教学内容,降低学生理解文言文的难度。最后,教师需转变自身在课堂中的角色定位,将课堂的主导权还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身的看法,并在学生研讨过程中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保护学生的文言文学习热情,提高教学质量。
以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文言文《师说》为例,该文章为议论文,讨论为师与为学的原则、意义,核心要义为批判当时社会“耻学于师”的愚昧思想。某高中语文教师采用情景教学法完成教学任务,创设与学生认知水平相符的情景,列举某教师辅导学生在知识竞赛中多次获奖,但家长抹杀教师努力的故事,学生发表自身对该故事的看法,由此切入课堂教学内容。应用该教学方法后学生能够准确把握文章的核心思想,理解文章难度下降,且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不仅达到强化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目标,还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经检验,情景教学法用于文言文教学效果显著,使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核,文言文教学质量显著提升。
二、融入生活元素
缩短文言文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距离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新课标背景下,语文素养的提升已成为高中语文的主要教学目标,为此教师更应重视生活化教学模式的运用,提高文言文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第一,重视生字与生词的学习,尤其关注古今异义字词,使学生理解各字词在文章中的含义,以便学生能够通读文章,掌握文章的核心思想,以免词语解释有误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第二,分析文言文内容,发现文言文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帮助学生运用生活经验学习文言文,并在学习过程中与文言文产生思想共鸣,学生理解文言文难度下降。第三,探析文言文内容与现代社会的关系,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文章内容,通过文章与古人交流思想,感受文言文背后蕴含的文化。
例如,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中文言文《登泰山记》教学中,教师为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认知,识别文章中与现代意义不同的字词,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文章内容,该文章中“泰山之阳,汶水西流。”一句中“阳”的含义与现代不同,如教师未在教学中对该词语的含义作出解释,会导致学生误解文章的意思。在文言文中“阳”的意思为“南面”,教师结合学生生活常识解释“阳”译为“南”的原因,由于太阳升起于东方,南面最先接受阳光,所以可用“阳”字表示“南”。这种解释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同时丰富学生的生活常识,深化学生对古今异义字词的理解。
三、训练翻译能力
高中阶段文言文教学需使学生掌握翻译文言文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也要重视学生翻译能力的训练,使学生掌握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学习课堂知识后能够独立解读文言文的内容。首先,教师在教学前查阅资料,翻译教材中的文言文,准确判断不同词语在文言文中的含义,提升自身的文言文知识水平,保证所传授内容的准确性。其次,调查学生的文言文知识掌握情况,识别学生在翻译文言文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错误,在教学中指正字词的含义,如部分文言文翻译难度较大,教师需细化教学内容,解决学生翻译文言文中遇到的问题。最后,采用小组教学法,将学生划分为多个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文言文翻译任务,促进学生相互交流,分享文言文学习经验,得出更准确的文言文翻译结果。
在开展统编版语文教材中文言文《烛之武退秦师》教学工作时,为训练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以文章内容为基础,为学生介绍文言文常用语法,分析语法的运用方式,达到文言文教学目标。例如“晋军函陵,秦军汜南”一句中,“军”与地名连接,故将名词活用为动词并译为“驻扎”,学习语法知识后学生翻译文言文更为顺畅,能够正确理解文言文内容,同时掌握文言文常用语法,翻译其他文言文过程中,也能够熟练运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习的文言文知识,真正掌握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四、提高鉴赏能力
赏析文言文也是高中学生的必备能力,只有学生掌握欣赏文言文的能力,才能真正感受到文言文的文字魅力,对文言文产生兴趣,主动学习文言文相关知识,配合教学工作的开展,保证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质量。首先,文言文教学开始前,教师布置课前预习任务,要求学生结合教学内容搜集相关资料,了解待学习文言文作者的生平经历,分析文章的写作背景,对文言文有初步的认知。其次,课上鼓励学生分享查找的资料,并增加小组讨论环节,为学生创造交流机会,营造自由、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最后,教师评价各小组的赏析结果,渗透正确的文言文赏析理念,转变学生对文言文的认知,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赏析文言文的能力。
以统编版高中教材中文言文《劝学》为例,该文章为荀子的代表作,彰显古代学者“学不可以已”的精神,既能够提升学生的文言文学习效果,又可以对学生的思想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具有较高的鉴赏价值。为此某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赏析该文章,通过学习文章体会文字间蕴含的深层含义,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更深入,学习古人的学习精神,缩短学生与文言文作者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充分发挥语文教学在高中育人体系中的作用。其他语文教师也应将文言文鉴赏引入教学,丰富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情感体验,提升文言文教学的趣味性,学生学习文言文热情高涨。
结语
综上所述,教学方法的选择与教学质量关系紧密,为达到高中语文教学目标,教师需尤其重视教学模式的创新,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能力。高中教师需要关注教育领域的发展,借鉴其他教师开展文言文教学工作的经验,不断创新文言文教学模式,增添语文课堂的趣味性,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魅力,主动学习文言文知识。
参考文献
[1]张思芬.高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文言文理解能力的策略[J].读写算,2022(33):57-59.
[2]吴茜.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J].高考,2022(29):21-23.
[3]李文伟.统筹抓实文言文教学 提升高中语文核心素养[J].河北教育(综合版),2022,60(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