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当前,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随着社会发展和就业形势日趋复杂,高职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日益凸显。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养,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为新时期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指明了方向。"五育并举"作为党的教育方针,为构建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提供了科学指导。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应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落脚点。五育融合理念不仅对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实现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等政策落地具有积极作用。这与职业教育强调实践能力、与行业企业紧密联系的特点高度契合。五育并举对于高职生的专业发展、思政教育、技能报国等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将心理健康教育与专业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劳动实践等方面紧密结合,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综合能力,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抗压能力,为高职院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五育并举”理念下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育并举"理念强调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均衡发展,而心理健康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只有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学生才能更好地进行道德修养、智力开发、身体锻炼、审美提升和劳动实践。通过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融入"五育"元素,可以从多维度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1]。
(二)提升学生职业适应力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适应未来职业生活的重要保障。面对职场的复杂多变,学生需要具备心理调适能力、抗压能力、沟通能力等。"五育并举"理念下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教授学生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识,还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职业需要的各种心理品质,提升其职业环境适应力,为将来成长为合格的职场人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三)促进专业课与心理课程的有效对接
"五育并举"理念为专业课程与心理健康课程的有机融合提供了契机。通过将心理健康教育与专业学习紧密结合,可以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提高学习兴趣和动力。同时,针对不同专业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克服专业学习中遇到的心理障碍,如学习焦虑、实践恐惧等,提高专业学习效果。这种专业课与心理课程的有效对接,能够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学生在专业成长和心理发展上的双赢。
(四)助力学生成长为国家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
高职大学生是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肩负着成长为大国工匠、引领技能创新的重任。"五育并举"理念下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培养高职生健全的人格、积极的心理品质和良好的职业素养,使其成为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这对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推动技能型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职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
为深入了解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有针对性地开展“五育共举”全方位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某高职院校学生进行了调查分析。
(一)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以某高职院校在校生为对象,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从不同年级、专业选取样本。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86份,有效回收率为97.2%。其中,男生226人,占46.5%;女生260人,占53.5%。大一学生160人,占32.9%;大二学生198人,占40.7%;大三学生128人,占26.4%。
(二)调查目标
本次调查旨在了解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整体状况,重点关注学生在人际交往、职业发展、情绪管理、心理求助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为后续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1.人际交往方面
调查结果显示,54.3%的学生表示在与他人交往时感到困难,其中31.7%的学生认为自己缺乏主动交流的勇气,22.6%的学生认为自己缺乏必要的沟通技巧。这表明部分高职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存在明显的障碍,需要加强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2.职业发展方面
调查发现,62.8%的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感到迷茫,其中35.4%的学生对所学专业缺乏了解和兴趣,27.4%的学生对自己的职业选择缺乏规划。这反映出高职学生普遍存在职业发展认知模糊、规划不清的问题,需要加强职业生涯教育和指导。
3.情绪管理方面
调查结果表明,58.6%的学生在面对压力和挫折时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其中39.3%的学生难以调节不良情绪,19.3%的学生容易出现情绪失控的问题。可见,高职学生情绪调控能力有待提高,需要掌握科学有效的情绪管理策略。
4.心理求助方面
调查发现,仅有28.2%的学生在遇到心理困扰时会主动寻求帮助,其中17.5%的学生向朋友、家人倾诉,10.7%的学生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多数学生(71.8%)选择自己承受或回避心理问题。这说明高职学生心理求助意识淡薄,需要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宣传和引导,营造积极寻助的环境氛围。
三、“五育并举”理念下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一)构建"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
构建"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是推进"五育并举"理念的重要举措。首先,系统性建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加强其在不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重要性与辐射性,系统地向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心理健康意识。其次,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如不同主体的团体辅导、心理健康宣传月等,通过亲身体验和参与,增强学生的心理实践能力。再次,要完善心理咨询服务体系,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心理咨询服务,并且能够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有效帮助,促进心理健康发展。此外,要加强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工作,建立心理危机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及时发现和干预学生的心理问题,防范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最后,要开展心理发展性辅导,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认知和探索,促进其在人格、情绪、社交等方面的积极发展。通过"五位一体"课程体系的构建,可以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与德智体美劳教育的有机融合,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学生成长的全过程,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开发"互联网+"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在信息化时代,开发"互联网+"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是顺应时代发展、提升数字化教育效果的必然选择。一方面,要依托互联网技术,开发在线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和移动应用程序。平台可以涵盖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心理健康自测、在线心理咨询、情绪管理训练等功能模块,为学生提供便捷、及时、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服务。学生可以通过平台进行自主学习,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可以进行心理健康自测,及时发现心理问题;可以预约在线心理咨询,获得专业的指导帮助;可以参与情绪管理训练,提高情绪调控能力。另一方面,要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平台收集的学生心理健康数据进行分析挖掘,掌握学生心理健康的整体状况和个体特点,为心理健康教育的精准化、个性化提供数据支持。通过对学生心理健康特点的分析,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可以基于大数据分析结果,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和个性化服务,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转变,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化水平。"互联网+"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的开发和应用,能够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时空边界,为学生提供随时随地可及的心理健康服务,有利于构建立体化、全覆盖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三)打造"心理健康+专业成长"双轨并行的育人路径
"五育并举"理念强调各育之间的互联互通、有机融合,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必须注重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打造"心理健康+专业成长"双轨并行的育人路径,能够实现学生心理素质和专业能力的协同提升。一方面,要将与不同专业相关案例与思政元素等纳入到心理健康课程资源库,并将心理健康教育与职业生涯教育相结合。例如,可以针对不同专业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职场压力管理、职业倦怠预防等课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了解职场心理调适方法,提高职业心理适应能力。通过专业化的心理健康课程学习,学生可以将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应用到职业生活中,增强职业发展信心和适应力。另一方面,要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在专业知识和技能训练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元素。例如,在专业实践课程中,可以设置团队协作、问题解决等训练项目,锻炼学生的沟通表达、人际交往等能力,培养良好的职业心理品质。同时,要加强专业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和能力,鼓励其在专业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实现专业育人和心理育人的同向同行。"心理健康+专业成长"双轨并行的育人路径,能够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促进学生在专业成长中提升心理素质,在心理发展中助力专业成长,实现全面发展。
(四)营造"五育并举"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营造"五育并举"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关注"五育"发展、重视心理健康的成长环境,促进其身心全面健康发展。首先,要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通过环境布置、文化氛围营造等方式,传递积极向上、健康成长的价值导向。例如,可以在校园内设置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栏、标语、漫画等,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传播正能量。其次,营造关注心理健康的校园氛围。通过活动的开展,可以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和参与热情。再次,要加强师生、家校、校企之间的沟通合作,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合力。例如,可以定期举办师生交流会、家长讲座等,加强各方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沟通互动;可以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职场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增强教育实效。通过多方联动、协同育人,可以构建全员参与、多元互补的心理健康教育生态圈,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持。营造"五育并举"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能够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化为校园文化的重要内涵,将心理健康教育外化为师生、家长、企业的共同行动,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良好局面,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五)培养"五育并举"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建设是推进"五育并举"理念、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培养一支政治立场坚定、业务素质过硬、教育理念先进的"五育并举"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是新时期高职院校的重要任务。首先,要加强教师"五育并举"的意识培养,通过专题培训、教学研讨等方式,帮助教师树立"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提升其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其次,要注重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专业能力的提升,定期开展教学技能训练、个案分析研讨等活动,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水平。再次,要鼓励专业教师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开展协同育人,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开发融合"五育"元素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活动,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此外,要引入社会优质资源,聘请心理健康教育专家、优秀毕业生等担任兼职教师,充实师资力量。通过兼职教师的参与,可以为心理健康教育注入新的活力,提供多元视角和实践经验。最后,要建立健全教师发展激励机制,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职称评聘、评优评先等制度,调动教师投身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五育并举"理念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落地实施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不断提升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结束语:
"五育并举"理念为新时代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指明了方向。通过构建"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开发"互联网+"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打造"心理健康+专业成长"双轨并行的育人路径、营造"五育并举"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培养"五育并举"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等策略,可以全面推进"五育并举"背景下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这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其职业适应力,实现专业课与心理课程的有效对接,而且对于培养国家经济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新时期高职院校要立足"五育并举"理念,强化育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创新工作思路,健全工作机制,不断深化心理健康教育改革,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坚实保障,为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参考文献:
[1]王丽豪,李娜,沈睿媛.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科技风,2024,(15):153-154.
[2]赵月,马静月,何依蔓.高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家庭教育干预策略探微[J].成才之路,2024,(15):141-144.
[3]钱静.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改革研究[J].学周刊,2024,(16):25-28.
[4]乔娜,吕杰.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24,26(05):105-108.
[5]苏文静,巫心雨.就业导向下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研究[J].科教文汇,2024,(09):180-183.
课题:课题名称:基于五育共举理念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
课题编号:TSSKL202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