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当前生态农业发展现状与面临问题简议

王宗成

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垛石街道办事处,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251400

摘要: 随着全球对可持续发展的日益关注,生态农业经济作为一种注重环保、生态平衡和可持续性的农业模式,逐渐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农业、农村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生态农业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发展模式,以其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科技支撑等优势,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生态农业通过种养结合、循环利用等方式,实现了对资源的高效利用,生产出了绿色健康的农产品,同时有利于改善农村环境,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对当前生态农业发展现状与面临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 生态农业;发展现状;问题
DOI:10.12721/ccn.2024.157067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

生态农业作为一种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新型农业生产方式逐渐受到关注。通过最大限度地模仿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理和运行方式,优化土壤、水、植物和动物之间的关系,实现农业生产高效、低耗、环保的目的。因此,探索生态农业技术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深入分析其对生态环境、农产品品质和农民收益的影响,对于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型升级、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生态农业工程的概念

生态农业工程是一门综合性强、跨学科的工程技术科学,主要关注通过应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生态学原理,实现农业生产的高效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生态农业工程将生态学的核心概念与农业生产实践相结合,旨在创造出既能满足当前食品安全和农业生产需求,又能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农业模式。生态农业工程的实施,强调在保持农业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上,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实现农业生产与环境的和谐共生。在这一过程中,生态农业工程涉及的技术和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土壤修复、水资源合理利用、有机耕作、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害虫管理和生态系统服务等。在生态农业工程实践中,科研人员和工程师需要深入分析和评估各种农业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通过系统的规划和设计,实现农业生产的生态化转型。这要求在农业工程设计和管理过程中充分考虑生态学原理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如通过增强生态服务功能、改善农田生态环境、促进生物多样性等,达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生态系统健康的双重目标。综上,生态农业工程不仅是一项技术工程任务,更是一种全面整合生态,旨在促进农业产业的绿色发展和乡村经济的全面振兴。

2当前生态农业发展现状与面临问题

2.1农民素质偏低,科技人才不足

长期以来,与城市地区相比,我国农村地区在教育方面的投入相对较少,教育基础设施较为落后,农民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导致农民群体整体素质偏低。虽然近年来农村居民平均受教育年限在逐年提高,但从整体上看,与城市地区相比,农村地区居民的受教育水平仍较低。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科技人才不足,难以满足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随着我国农业不断发展,虽然农业科技人才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但人才需求缺口仍然很大。尽管我国在大力培养农业科技人才,但该工作与其他工作相比,不具备明显优势,导致农业科技人才不会一直待在“原地”,而是会不断地流动。这些人员一旦离开了农业科技领域,势必会影响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

2.2生态农业发展体系有待完善

乡村振兴战略旨在实现农村全面振兴,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在这一背景下,生态农业作为一种环保、可持续的农业发展模式备受关注。然而,当前生态农业经济发展面临一个问题,即其发展体系有待完善。这一问题直接影响了生态农业的健康发展,阻碍了其在乡村振兴中的全面推动。①生态农业发展体系的不完善表现在政策法规方面。虽然近年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农业绿色发展的政策,但在实际执行中,生态农业相关政策还存在执行不到位、缺乏明确的操作指南等问题。生态农业的特殊性需要更为精准和专业的政策支持,包括土地使用政策、水资源管理政策、环保政策等。目前,这些政策还存在不协调、不完善的情况,阻碍了生态农业在实际操作中的顺利推进。②生态农业的市场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在市场机制方面,生态农业产品的销售往往受到多方面的制约。由于生态农业产品相对于传统农产品价格较高,一些消费者在购买时存在观望态度;生态农业产品的认证标准仍然不够统一和明确,导致消费者对于生态农产品的认知存在一定的混淆。缺乏完善的市场机制,使得生态农业产业链各个环节之间缺乏有效衔接,影响了生态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

3生态农业发展措施

3.1培育农业高素质人才

人力资源是知识经济时代的第一资源。在发展生态农业的关键时期,培育农业高素质人才,有利于推动我国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第一,要留住现有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高素质劳动力,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生态农业建设,以此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第二,吸引人才流入,推动相关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创新,提高农业人才的福利待遇,使他们愿意留下来。第三,政府应加强对相关从业者的培训与再教育,选择合适的人才参与生态农业项目,并充分利用当地资源,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3.2推动技术创新应用,健全生态农业发展体系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生态农业作为一种可持续的农业发展模式,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加强科技支持、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大力发展多元化的农业产业结构”,可以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①要注重推动先进技术在生态农业中的应用。包括但不限于智能化农业、物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等新兴技术,这些技术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智能化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政府可以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农业企业购置和应用先进的农业技术设备,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现代化升级。②建设农业信息化平台,推动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通过建立农业大数据平台,整合农业生产、销售、市场等方面信息,为农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政府可以投资建设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提高农村地区的网络覆盖和信息化水平,推动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管理、销售中的全面应用。

3.3加大生态农业新装备研发与应用

新型装备技术是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目前,传统农业装备已经在我国农业规模化种植和养殖中实现了机械化、智能化的较大突破,但现代生态农业更强调多元化种植、种养结合及生物综合防治,对配套装备、数据库及管理信息系统也有更高要求。因此,我国应聚焦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基础高端装备、智能感知技术、云脑技术、智能控制和一体化物联网技术等,构建涵盖空间育种实验室、有机废弃物高效处理与循环利用、生物防控系统以及室内生态循环垂直农场等在内的技术集成平台。此外,前瞻性地探索未来农业技术,如太空农业技术,也是提升我国生态农业国际竞争力的长远考虑。这些新型生态农业技术装备能有效增加农业产量,减少农业生态污染,能有效实现我国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双赢。

结语

生态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环保技术的有力支撑。面对我国农业高质量绿色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亟需加快推进以减量增效、循环利用、生态调控为核心的农业环保新技术研发与应用。这需要多方协同发力,完善农业环保科技创新体系,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吴杰.乡村振兴视域下生态农业经济发展对策[J].山西农经,2023(15):132-134.

[2]程秋华.乡村振兴视域下阜阳市生态农业经济发展对策[J].南方农业,2023,17(6):138-140.

[3]肖璐.基于乡村振兴战略下的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策略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2,33(20):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