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结构化教学含义
1.1 结构化教学管理
由于每个学生的成长环境、性格特点及所接受过的基础知识各异,所以他们在生活中、学习中有各自独有的行为模式和思考模式。在课堂教学或课堂实践当中,学习成果呈现出很大的差异性,这主要源于教学管理的不同。为了实现结构化教学,必须通过教学、学习活动以及相应的教学管理相结合实现。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引入并实施结构化教学时,必须在教学活动和教学管理之间找到平衡点,深入洞悉班级内每位同学的个体学习状况和差异,推行针对性的、结构化的教学管理措施,以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为结构化学习铺平道路。
1.2结构化学习思维
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的核心使命在于培养结构化的学习思维,这通常依赖于数学老师激发学生对学习和思考的好奇心,以及引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如今,现代教育更为聚焦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成长,包括学校、家长在内,皆高度重视学生的思维培养方面。我们深信,结构化的学习思维能够助力学生建立完整的结构化知识体系,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树立科学的思考逻辑,持续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对数学知识形成系统化且深入的理解和领悟,并运用于日常学习和生活中。
1.3 结构化知识体系
小学数学教学的主干及其精髓就是数学知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需重视及投入结构化知识体系的建设及发展。特别是当学生逐步成熟长大后,除了要掌握所需的数学基本知识外,也要涉猎其他更多的生活常识。若能使学生掌握一套完善的结构化知识体系,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大纲,则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因此,数学教师应精心策划并实施结构化教学,优选择教材素材,落实好日常的结构化管理,以协助学生把零散而繁复的知识点进行统整与重组。
2.小学数学单元结构化教学模式的实践价值
数学作为一门核心课程,对于启发学生的逻辑思维、剖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潜力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在小学教育阶段,实行结构化教学法进行数学教学具有极高的意义。首先,结构化教学模式能显著提升学习成果。这种方法将数学教学划分为多个单元,按序引导,从而让学生拥有更为系统性的学习环境,更好地理解掌握数学概念与方法,也帮助教师更科学地调整教学内容与进程,提升教学品质及效率。如此一来,学生将更全面有效地深化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达成更高层次的学习成果。其次,单元结构化教学模式有利于强化学生先前已学知识的记忆巩固。数学是一门极具严谨性与抽象性的学科,许多学生会感受到枯燥无趣。然而,借助结构化教学手段,可以将数学知识分拆为小块,归类整理,使得学生更容易理解和体会数学知识。小学各年级的数学知识间存在紧密的关联,仅程度有所变化。若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新知识的引入将会导致教师不得不重新回顾旧知识,这无疑对整体教学效率产生负面影响。然而,单元结构化教学模式使得小学生能增强对旧知识的记忆,只需数学教师稍加指导便可实现知识间的过渡。再者,此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旦小学生形成了良好的知识框架思维,他们在面对数学问题时即可迅速反应出问题中所涉及到的数学知识点,实现高效的信息获取和利用。数学问题可以用多种方法解答,即所谓的“一题多解”,学生们经过思考分析,可以掌握多种解题技巧,从多元的角度审视问题,锻炼自身的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此外,学生们亦能从中领悟知识的迁移应用,实现知识的举一反三。
3.“新课标”视域下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
3.1 重视数学“整体化”思维导图的设计
教师在实施大单元教学时,需注重展现知识的整体特性,并促成具备整合效应的知识模块的形成。具体而言,应着重显示知识的结构化特质,揭示知识点间的深层联系,协助学生构筑系统性的知识架构。在此过程中,教师可透过分组现有教材知识,绘制相应的组织结构图,进一步突显小学数学知识的主旨与关系,使学习成效得以提高。这不仅能让学生深入学习有关知识,更能培育其观察与绘图技能。
3.2迁移数学方法
结构化学习是实现深度学习的有效途径,旨在让个体在新情境中将所学知识进行迁移运用。比如在数学单元复习课中,我们不仅要把握知识本身,更要重视其应用与迁移,进而实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设计有层次有联系的练习,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建立数学思想的过程,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在学习过程中,老师应注重学习内容之间的内在关系,按照重点考查的重点,对练习内容进行重组,突破练习之间的界线,把练习分成若干小段来教授。通过作业设计,让学生对圆、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的特点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同时也了解了各种不同的几何形状之间的相似和不同,经历了分类、对比和抽象的过程。归纳的目的是为某种类型的数学问题构建一个可视化的模型,从而能够快速地从具体的问题中抽取出所需要的数学信息,从而达到提升求解的目的。在这一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基本数学素质如几何直觉、模型意识、逻辑推理能力等都得以提高和发展。
3.3优化学科思维
学科思维是一种特殊的思考方式,它使各个领域都具有自己的特点,它是由特定的概念、分析方法和研究方法构成的。在新课标的视野中,数学已经不再局限于对数量关系和它的空间结构的研究,而是一种对现实世界的本质、联系和规律的认知、理解和表达的一种思考模式。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老师应该把重点放在对“学习的实质”的训练上,也就是要让他们经过一个独立的数学思考的进程,这样才能形成一个较好的逻辑分析的技能,养成一个清晰有序的思考习惯,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合理的态度。比如,在“圆的整理和复习”单元的复习过程中,老师要指导学生对有关的知识进行梳理和总结,并让学生掌握数学的独特思维方式。首先,本文概述了平面图形学习的基本流程、注意事项以及主要的实现途径。进而,通过对“认识圆的历程”的深入分析,从整体上认识到:由“特性”和“测量”两个方面来进行。在此基础上,引导同学们运用这一思路探索半圆、扇形、圆环等复杂形状,探索其组成要素、特征与轴对称性,周长与面积的求解等问题。并把这种思考方式推广到立体图的教学中去。在小学,圆是小学生学习的最终的平面形状,以后将会学习一些三维的形状,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这个方法也可以应用到立体图的教学中,使学生在以后的立体图研究中更加得心应手。另外,在“周长与面积”的教学中,老师要让学生比较两种方法的共性,使“转化”的数学思维更加鲜明。在求圆的过程中,利用“滚动法”、“缠绕法”等方法,实现了“化曲为直”的概念,从而使圆周的圆周计算成为一种新的方法。而在求圆的过程中,用“分割法”把圆转换成近矩形,这就是“化圆为方”的思维方式。同时,也是一个由未知到已知的过程,利用现有的知识来求解新的问题。将来,在数学研究和解题过程中,还能将这一领域的思想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从而促进班级学生学科素养的良好提升。
3.4渗透数学思想,引导结构化学习
数学思想在求解数学难题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纵观过去的解题经验,许多同学常常依赖公式定理,忽视思想方法的影响,这种趋势有碍于结构化学习的推进。针对这一现象,我们需要深入理解并运用结构化教学方法,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入手,以此为基础进行教育,让学生能够打好扎实的学习根基,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水平。例如, “数与运算”主题,从数组成的角度而言,整数、分数、小数均是基于“计数单位”建构的。加法的本质就是相同“计数单位”的累加。在教学有关异分母分数的加减计算时,引导学生感知加法的本质进行知识的迁移把异分母分数变成同分母分数再做计算。而在探究“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算理时,可以运用“商不变法则”转换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来求商,这样就可以把复杂的事情变成简洁的过程,让同学们能够更好地找到问题的切入点。又如: “分数除法”怎么算,有的学生不知道该怎么做,也毫无头绪。在此背景下,教师可运用线段图分析,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找到巧算的方法,将分数的除法转换成分数的乘法,寻找到一条新的计算途径,把复杂的问题简化。另外,《图形的认识与测量》这一主题中,以“面积的测量”为例:长方形面积公式简单易记,在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忽视用面积单位度量的过程,学生会用公式计算面积,但不知公式背后的道理。这是很多学生存在的问题。而过早的进行形式化计算,导致学生说不清楚为什么面积为长乘宽,这也是学生将长度与面积计算混淆的原因之一。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转化成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根据面积单位大小的正方形拼组,去探究长方形的面积,数形结合,感悟长乘宽,实质是表示每行面积单位的个数乘行数来求出长方形面积里包含面积单位的个数。经历这样探究活动获得的数学思想,到五年级可扩展到研究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学生空间观念将会经历从二维向三维的再次飞跃。因为从体积度量与长度度量、面积度量之间的联系上看,虽然不同维度的度量在形式上完全不同,但其本质是相同的,都是看度量对象里包含多少个度量单位。重视知识间的沟通,有利于学生对空间三个维度的度量形成整体感知,理解度量的本质。从上述阐述中,我们不难看出,运用数学思维来进行课堂教学,是要把类似的思维方法运用到解题中去,因此,指导学生开展结构性学习,帮助他们查找漏洞,高效地利用数学观念来解决现实中的问题,达到构建学习过程的目的。
3.5坚持梯度原则,进行结构化构建
在实行单元化教学过程中,我们应严格遵守整体化和梯度原则,其中后者要求教学内容应随难度的提升而递增,从而助力学生逐步掌握数学知识,实现个人自主建构。如此一来,学生能更佳地理解和掌控高深的数学知识,这一点在按照难度等级排列的单元结构化教学中尤为明显。伴随难度逐渐增大,学生能够逐步接触更为复杂的数学知识点,深化对数学理论的理解。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运用更高阶的数学思維来解決问題,此种思维模式的塑造无疑将有助于学生更透彻地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学修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图形内容”在数学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此时,小学数学教师可利用循序渐进式结构化教学方式引领学生深入思考如从观察探讨图形开始,接着研究其移动规律,最终步入多边形面积的计算领域,让学生逐步融入深度的学习和思考。只有先了解图形,学会运动过程,在面临复杂的多边形面积计算时,学生才可能迅速清晰地反映出多边形的构成或运动路径, 进而利用旋转、填充、拆分等多样化手法求解多边形面积。因此,依照梯度原则,单元结构化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遵照步骤地接收教学,难度的逐次提升有助于夯实学生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努力探究单元结构化教学策略。通过整合孤立的知识点构建单元结构化知识框架,能显著有益于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維形成及提高教学效果。对于小学数学教师而言,应依据学生对应情况和教学材料,深入挖掘教材,恰当设立单元结构,全方位构建小学数学知识体系,持续优化学生思维结构。
参考文献
[1] 范彬彬. 基于单元整合的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策略分析 [J]. 名师在线, 2023, (31): 61-63.
[2] 孟范举, 刘晓玲.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结构化教学实践策略研究 [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3, 39 (10): 1-7.
[3] 洪彬彬. 大单元视域下的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思考 [J]. 华夏教师, 2023, (28): 80-82.
[4]温与寒. 单元视角理结构精准定位培素养——“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大单元教材解析 [J].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 2023, (09): 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