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智慧带班文化育人

罗超群

赣州市第四中学

摘要: 班主任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实践者,执行者。我曾常常听到有的老师用这样的比喻来形容班主任和老师的工作:
关键词:
DOI: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班主任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实践者,执行者。我曾常常听到有的老师用这样的比喻来形容班主任和老师的工作:

(一)救火队长。有的班主任,手机一响,心惊肉跳,第一反应,我们班学生是不是又惹什么乱子了?是不是哪个学生上课不认真了?是不是哪个学生破坏公物了?是不是哪个学生违纪给领导逮住了?然后找学生了解情况,批评教育,问题接踵而来,弄得焦头烂额。

(二)小保姆。有的班主任,工作态度勤勤恳恳,对学生苦口婆心,各种班务亲历亲为,但工作缺乏总体规划,缺乏创新,缺乏执行力。老师自己常常身心疲惫,班上却时不时出点问题,学生一出问题,老师就感到疑惑、无奈:“我都在班上强调过这个问题了,怎么学生还会出问题?”

(三)猫和老鼠。有的班主任和学生的关系就像猫和老鼠的关系,班主任的主要工作就是惩治学生中的违纪行为、不当行为,让学生不敢违纪。但是,正如古人所说:“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在这种单纯高压的班级文化下,不亲老师,不信老师,虽然表面上顺从,一旦失去监督,逆反心理就会膨胀,行为容易失控。

一个班主任,如果陷入救火队长、小保姆、猫和老鼠的泥潭中,显然不是理想的状态。什么是理想状态?笔者认为,就是要既像救火队长一样解决问题更预防学生出问题,既像保姆一样关怀学生更引领学生自主发展,既像黑猫警长一样严格要求学生更教育学生自觉自律。那么,我们怎么样挣脱泥潭,达到理想状态?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是必不可少的途径。

班级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班级的物质文化主体是物,是有形的,比如教室布置,装饰。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要使学校的墙壁也说话”。比如有的班级:整齐规范的书架,提醒学生要爱阅读,干净整洁的卫生角,提醒学生要受卫生。教室里挂的流动红旗,告诉学生我们班是优秀的。精神文化主要指班级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具体表现为班风、学风,这些都是无形的,也是最核心的。班级文化总是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行为,对学生的成长起着导向、凝聚、规范、激励的作用。

如何构建良好的班级文化?

一、班级归属感是前提。

没有归属感的班集体往往一盘散沙,谈不上构建良好班级文化。

1.通过集体活动来增进学生对班级的归属感。比如有些班主任组织登山活动,摘脐橙活动,增进师生情感,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也增进学生对集体的归属感。比如在拔河比赛中,有的学生因为本班的输而哭赢而笑,从教育的角度讲,无论是哭是笑都是一种成功的,都是归属感强的表现。

2.树立班级的目标、找到班级的竞争对手。如有的班主任要求学生设计自己40岁时的名片,引导学生树立人生规划。除了个人目标外,还要树立集体的目标,比如在期末考试即将来临之即,引导全班树立班级目标,在学习上超过其他班级或其他学校。

3.增加不同学生的归属感。对于优生,不能过于优待,要教育他们,你的优秀离不开班级的土壤,班级的优秀会让你更加优秀,不能让优生超越班级之上。对于差生,则要教育他们你是班级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你进步一点班级就进步一点,你很重要,不能游离于班级之外。

二、班级核心理念是灵魂。

没有灵魂的人是一具行尸走肉,没有灵魂的班级没有凝聚力,没有塑造力。

如有的班主任提出刻苦的核心理念,引导学生生活俭朴,学习刻苦,意志坚强;有的班主任提出阳光理念,引导学生心理阳光,朝气蓬勃,积极进取;有的班主任倡导感恩教育,教育学生讲文明礼貌,尊敬老师,孝敬长辈;有的班主任讲究朴实作风,脚踏实地,少说多做。这样的班级往往班风正,学风浓,各方面表现较好,学业成绩也相对突出。

教育从某种角度来讲,就是要在学生心灵刻下烙印。班主任要根据自己的性格、追求和班情确定适合本班的核心理念,用核心理念统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核心理念深入人心,其他教育就水到渠成。

三、班级集体正义感、是非观是保障。

群体对个体的思想行为有放大效应,既放大个体善的一面,也放大个体恶的一面。

比如,班上组织捐款,一个比一个捐得多,上课时有一位学生打岔,其他同学持否认批判态度,这个同学或者其他学生上课再不会,也不敢打岔,这样的班集体就放大了人善的一面。再比如:近期安徽两小学生在教室相约喝农药,有的学生集体去网吧玩游戏,这样的集体就放大了人恶的一面。所以,树立班级正义感、是非观,让班级的良好舆论氛围、风气影响学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

有时,我们很容易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错误,即把主要精力放在解决学生问题,教育问题学生上,而忽视了对班级这个整体舆论的疏导。我们以为把问题学生镇压下去了,整个班级就带好了。实际上事实并非如此,这种镇压式教育会让学生的问题像打地鼠游戏一样,此起彼伏。我们不仅要解决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更要去关注班级的整体情况,即便是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也要放到班集体去评判,帮助树立起班集体的正义感,是非观,这样反过来又会影响全体学生。

四、班级制度文化是关键。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班集体离不开“规矩”的规范和约束。良好的班级制度文化比较公正地调节着班级人际关系,规范着师生行为,确保班级处于协调、稳定、和谐、有序的理想状态。因此,班级必须建立健全凸现本班优势、具有本班特色的规章制度、管理措施,构建起班级特色制度文化。只有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理顺层次、规范程序、做到行而有据,才能形成依章办事、民主管理的运行机制。

总之,班级文化是一门潜在的课程,它有着无形的教育力量,它就像一阵风,一阵育人的春风,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它就像一根绳,一根行为的准绳,随时随地规范学生的一言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