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农业植保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措施

王飞

北大荒集团黑龙江五九七农场有限公司

摘要: 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社会经济建设,而农作物种植是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支撑,一旦农作物发生病虫害,在得不到及时有效处理的情况下,容易扩大侵害范围,使农作物遭到破坏,不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且作物产量得不到保证。本文分析了农业植保技术的应用要点,总结了农作物种植中的病虫害防治措施,旨在强化农业生产的实效性,且能为当地农业经济发展提供助力,逐步实现现代化农业发展目标。
关键词: 农作物种植;植保技术;病虫害防治
DOI:10.12721/ccn.2025.157033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病虫害问题在农作物种植中发生的概率较高,通常会利用化学防治方式进行治理,目的是在短时间内收获良好的病虫害防治效果。而化学防治方式容易造成药物残留,给农作物健康性带来不良影响。因此,应加大农业植保技术研究力度,构建健全的病虫害防治体系,以提升农业生产水平。

1.农业植保技术的应用要点

1.1综合防治技术的实际应用

现代化发展背景下,倡导绿色生态发展,但并不是全面禁止使用农药,只是通过绿色环保的方式适当代替农药,常见的有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及生态防治等方式,可有效减少农业生产中农药的使用,符合农业植保技术要求。同时,在使用农药的过程中,应优先选择低毒性、高效率的农药,结合实际科学计算农药用量,在保证农作物生长中养分供应充足的前提下,提高农作物生产的安全性。在运用健身栽培技术时,还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点细节。一是要了解种植的水土资源状况,定期进行整地工作,以强化土壤的透水性,提高地力水平;二是要做好种植作物的生长周期管理,科学进行保水施肥;三是对病虫害的防治,要根据生长阶段选择合适的手段,进行有效预防和及时治疗,同时要注意避免对作物本身和周围环境带来伤害,保证经济效益的同时做到可持续发展。

1.2化学药剂防治技术的实际应用

无论哪种农作物的生长中,均拥有一定的规律,同时,病虫害的发生及发展也存在规律性。很多地区的农作物种植中会选择化学药剂进行防治,化学药剂中含有的各类化学成分可有效预防病虫害的入侵,通过对多种专业设备的有效利用,有助于在除草的基础上实现病虫害防治,化学药剂防治措施能带来理想的防治效果,且无需投入较长时间即可收获病虫害防治成效。此外,化学农药防治方式的应用范围广泛,可减少资源投入,但容易在应用中产生一定的药物残留,给作物健康性及土壤稳定性带来不良影响,需重点控制化学药剂用量和喷洒频率。此外,尽量选择低残留、低毒副作用的农药。

1.3新型技术的研发与应用要点

事物发展过程中,创新始终是不可或缺的动力,通过不断的创新,可使事物拥有更强活力。农业植保技术在农业发展中逐渐得到种植和广泛应用,给农业发展带来较强动力,为突显农业植保技术的实际价值,通常应加大新型技术研发与创新力度,构建健全的技术应用体系,通过技术研发及引进,可强化农业生产的实效性。或选择与专业技术研发机构合作,以实现植保技术创新。针对现阶段的农业发展来说,农业植保技术主要应用在农作物生产环节,相关部门及科研人员还可以在农作物种子培育等方面应用新型植保技术,进而形成健全的农业植保技术应用链条,为农业发展带来更强驱动力。

2.农业生产中的病虫害防治措施

2.1积极构建专门的病虫害防治系统

为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中的病虫害防治水平,应结合实际及作物类型选择更为适用的病虫害防治方法与措施。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应构建专门的病虫害防治系统,可有效提高农作物生产效率,减少病虫害带来的不良影响,基于病虫害控制增加农作物产量及提高农作物品质。首先,各地区应综合分析当地病虫害流行特点,做好病虫害信息收集,并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实地考察,做好病虫害类型及危害程度等的总结,编制相应的文件资料,为病虫害防治提供可靠依据;其次,结合实际选择先进科学技术,配合使用专业传感仪器或设备,设置自动化监测及控制功能,可为农业生产中的病虫害防治提供辅助,且有利于形成高效的病虫害预警系统。此外,一旦发现农作物种植中出现反常现象,可及时向农户发送报警信息,有助于第一时间明确病虫害发生位置,通过及时有效的治理,能减少病虫害带来的经济损失。

2.2增强转型生物防治模式的意识

药物防治是病虫害防治方法中成本最低廉、操作最简单、效果最直观的方法,但长时间使用药物防治病虫害会使害虫具备相当的抗药性,使得喷洒的剂量不断加大而效果越来越不明显,最后危害作物的正常生长。比如用菊酯类杀虫剂灭杀蚜虫,一方面,蚜虫会在药剂喷洒的过程中产生抗药性,加大灭杀难度;另一方面,菊酯类杀虫剂也会对人体造成危害,持续接触超过一定浓度的菊酯杀虫剂就有可能引发恶心呕吐,甚至昏迷抽搐,而在喷洒农药的过程中,上述状况是很难完全避免的。对此,应该转变传统观念,寻求长期有效而不会对农作物的生长产生不良影响的方法。这种方法也就是生物防治,利用自然界中本身存在的食物链和天敌关系,挑选不会对作物造成危害的天敌,通过释放对应虫害的天敌来灭杀虫害。

国家在2020年5月出台《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将病虫害防治经费纳入到对应级别的政府预算当中,并由国务院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负责,鼓励农民使用生态治理、健身栽培、生物防治等技术,减轻了农民的负担。生物防治同样有其独特优越性。比如同样是灭杀蚜虫,生物防治是释放以蚜虫为食物的瓢虫灭杀蚜虫,虽然在技术上的要求相对较高,需要根据不同的生长状况准确计算天敌的释放数量与密度,但耗费的人力物力最少,且效果也最好。免除农药的使用,不仅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所产出的无农药绿色有机蔬菜也更有价值。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都应该尽量选择生物防治,强化生物防治的效果。

结语: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受到作物自身抗逆性及种植环境等因素影响,避免不了会出现病虫害问题,给作物的产量与品质带来不良影响,还容易给种植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通过采用农业植保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可发挥良好的农作物保护作用,减少病虫害带来的侵害,为农作物创设良好的生长环境,进而达到提高产量和品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祝敏.农业植保技术推广方法与病虫害防治措施[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1(12):151-152.

[2]陈明策,彭梅.浅析植保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措施[J].南方农机,2018,49(19):8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