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农业是关系到人民生活的根本,现代技术对农业生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虽然近几年来,我国的农业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政府投资力度小,生产规模小,农民综合素质不高,生产效率低下,生产成本高,设施设备落后。另外,在现实的农业生产实践中,其对地理、气候等因素的敏感性很强,这使得农业生产经营管理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自然环境对于农业生产经营的重要性。在这种情况下,迫切需要以调整整个农业种植结构为切入点,推动我国的现代农业建设进程。
1.在农业种植管理中导入现代化技术的必要性
1.1.能够切实实现降本增产的目的
将现代技术引入到农业种植管理中,就是要使有限的农业资源得到最大的效益,从而极大地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例如,把化学和生物技术引入到农业生产中,实施垂直化和无土栽培,可以有效地改变目前单纯依赖土地的农业生产状况。尤其是竖向绿化,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极大地提高了土地资源的利用率,有效地缓解了土地资源短缺的问题。
1.2.能够加快绿色农产品的发展进程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食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发展绿色农业已成为必然趋势。将生物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可以有效地降低农药的使用量。此外,还可通过生物技术提高各种有机肥在堆肥中的含量,实现肥料的实用价值。另外,利用光学的原理,可以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促进植物的生长。通过引进现代技术,有效地提高了农产品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2.现代化农业种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农业种植在管理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的农业生产发展一直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失去了积极的经营意识。大部分的农户,甚至是农场的管理者,都把农业的生产看成“天”。这种认识,在我国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也是根深蒂固的。这使得一些工作人员在实际的农业生产经营中往往采取亡羊补牢的方式,没有问题就不去管,出了问题就想办法解决。只有当个体农户遭受重大经济损失乃至生存困难,农业生产效益低下乃至倒退,农业生产效率显著滞后于地区平均水平,农业种植技术明显滞后,农产品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相关部门才会关注这一问题。这种经营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是以“补短补短”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而忽视了种植业的稳定、健康和长期发展,违背了现代的种植经营理念。
2.2.管理手段及管理方法落后陈旧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生产经营以粗放式经营为主,缺少以效益为导向的精细经营观念。在制定农业种植管理计划时,一般都是将农业种植的总体经济增长率和种子种植总体产值等因素考虑在内,并没有制定出具体的实施步骤和可行的方案,在管理中没有针对突发事件和风险控制的措施。此外,在实际的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无论是技术管理,还是行政管理,都还停留在过去的传统管理方式上,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在技术管理方面,在农业生产现场和生产流程的管理上,更多地将重点放在了分批和人工化的管理上,并没有完全实现智能化和信息化的管理,导致了企业的经营效果不佳。
3.农业种植实现现代化管理的具体策略
3.1.大力增强农业技术创新及转化能力
相关部门要把重点放在对农业种植科研制度的改革上,加强国家农业种植创新基地和区域农业种植研发中心的建设,把新的经营机制贯彻到机构设置、人员任用、投资项目等各方面。支持企业在财政、税收、财政、技术改造等方面设立农业技术研究机构。要积极改进农业技术创新的环境,开展创新的农业技术风险投资,增加新的农业技术研究和开发。逐步实施现代高技术农业种植工程,取得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业技术成果。加快研究和推广一批以农业生产需要为目标的作物和畜禽良种繁育、循环农业、动植物疫病防控、污染控制等方面的技术。对引进的农业技术成果,继续给予补助。要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和改革,并对其运作和经营模式进行探索。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技推广工作的透明度;
3.2.积极调整与优化农业种植产业结构
一方面,通过对农产品名牌的保护和主导产业的培育,加速形成特色农产品产业带,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和绿色食品。我们要大力发展畜牧产业,要增加对畜禽品种的补助,推广健康养殖方式,并在标准化养殖场建设中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健全稳定的基层兽医应急机制。我们要大力发展水产业,大力发展远洋渔业,加强渔业资源的保护,大力发展高质量的水产养殖业。另一方面,实施精细栽培管理。农业生产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其生产过程易受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自然环境和栽培技术等多种因素的制约。要对当地农业生产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利弊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制定经营对策,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3.积极改善农业种植投资环境
加强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农业发展环境。特别是在经济比较落后地区,要增加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逐步提高农业生产的抵御风险的能力。为了提升农业的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为现代农业创造一个有利的硬件环境,对基础生产环境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进,同时还对道路、交通、供水、供电、通讯等设施进行了配套,同时也加强了农业生产信息化的建设。另外,要加强生态农业建设,在各种投资项目中充分发挥发展资金的导向作用,为引进外资进入农业领域创造条件,彻底整治各种环境污染,严控“三废”排放,实行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
3.4.强化市场意识,提高设备使用率
当前,在农业生产中,机械利用率较低,专业化程度较低。基于这一点,相关部门应该对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设备使用给予足够的关注,加强农民对机械种植的认识,使农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到人工种植和机械种植的区别。比如,将两个实验田分别用人力种植,或者用机器种植,面积与农作物的产量相同,观测种植所需要的资金、时间以及种植后的实际结果,增强农户的信心。另外,要做好市场调查,密切关注市场对农作物的需求变化,确保市场需要和农户种植的作物相符,为农民增加收入,并将精确的信息传递给农民。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只有对传统的种植管理方式进行改革,引入现代化技术,才能真正地增加农业的经济效益,促进农业的长足发展。提出了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重点,大力推广良种良法,制定合理种植规划等几个方面的工作思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降低成本,提高产量,促进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和长期发展。
参考文献
[1]石亚莉.现代化农业种植管理中存在问题及策略探讨[J].河南农业,2023,(29):62-64.
[2]王丹,张盼.现代化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应用[J].河北农机,2023,(12):118-120.
[3]孙建芬.现代化农业管理中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探究[J].南方农业,2018,12(12):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