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高中化学“类知识”教学策略的探索

张小霞

铅山县实验中学 334500

摘要: 高中化学学科本身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系统性,然而,学生往往难以在短时间内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为解决这一问题,“类知识”教学策略应运而生。通过将新旧知识进行对比和联系,使学生能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理解和掌握新的化学概念和原理。这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使得化学学习更加高效和生动。
关键词: 高中;化学;“类知识”;教学策略
DOI: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依据化学学科逻辑,高中化学知识可以分为化学基本概念、化学基础理论、元素化合物、化学用语、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六类。这些“类知识”不仅起到串联重点的作用,还让高中化学教学有更加完善的体系。科学合理地运用“类知识”教学策略,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科学素养,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高中化学“类知识”的特点和教学难点

高中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科学课程,其知识点众多,内容广泛,而这些知识根据其性质和特点可以分为六大类。化学基本概念是整个高中化学知识体系的基础,包括原子、分子等。这些概念较为抽象,学生需要理解看不见摸不着的微观粒子及其行为。同时,涉及的范围更加广泛,这就要求学生掌握这些概念并能在不同的化学情境中灵活应用。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关注这些特点引发的难题,比如,如何使学生从宏观现象中理解微观本质,并准确使用这些概念进行科学分析和解释[1]。在化学教学中,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电化学、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化学键等是基本的理论。这些理论逻辑性强,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推理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因此,教师要系统地引导学生构建完整的理论框架,并通过实验和实际问题的解决加深理解。例如,讲授化学反应速率时,教师需要设计合适的实验,帮助学生直观感受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元素化合物知识涵盖了元素周期表中各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制备、用途等。这类知识的内容庞杂,涉及大量的记忆性知识,同时又需要学生能够从中总结规律,进行类比分析。所以,帮助学生在记忆大量具体事实的同时,不断提升他们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是十分必要的。除了以上内容,化学类知识还涉及化学用语,学生需要熟练掌握这些用语,并能在复杂的化学问题中正确应用。化学实验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观察化学现象,验证化学理论,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如何设计实验,使其既能达到教学目的,又能保证安全,同时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态度是这类知识的难点。化学计算也是必不可少的内容,主要涉及化学方程式的配平、物质的量计算、溶液浓度计算等。面对这些内容,学生要理清计算思路,掌握解题技巧。

二、高中化学“类知识”教学策略

(一)直观教学法

化学“类知识”涉及到诸多基本概念。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直观教学法极为必要。在应用直观教学法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图示、模型、多媒体资源等工具,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形象,帮助学生在宏观和微观层面建立联系。值得关注的是,此类方法强调通过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使学生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应用抽象概念。例如,在讲解“物质的量”这一概念时,教师可以先通过实际例子引入物质的量概念。教师可以展示一袋糖,并提问:“如果我们要知道这袋糖里有多少个糖分子,应该怎么做?”通过这个问题,引出物质的量的概念。然后,教师结合学生的反应展示摩尔体积的模型,比如,一摩尔气体在标准状态下的体积。在这种直观的模型引导下,学生更容易理解“1摩尔这一量的大小。完成以上操作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亲自操作。称量一定质量的铜,并通过化学反应(如铜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测量反应前后物质的量变化。

(二)分步教学法

针对“类知识”的不同特点,教师可以借助分步教学的方式化繁为简,提高学生的思维力。化学计算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涉及化学方程式的配平、物质的量计算、溶液浓度计算等内容。分步教学法通过将复杂的问题分解为若干小步骤,逐步引导学生完成计算过程,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掌握技巧。这种方法强调循序渐进、逐步深入,通过分解问题、逐步解决,降低学生的认知负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示范解题步骤、指导学生分步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每一步的具体操作和思维过程,从而提高计算能力。比如,在讲解“化学方程式配平”这一计算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一个未配平的化学方程式,引导学生思考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关系。并提问:“如何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各元素的数量关系?”接下来,教师将配平过程分解为若干小步骤,逐步引导学生完成。例如,第一步:确定各元素在反应物和生成物中的原子数;第二步:通过调整系数使各元素的原子数相等;第三步:检验配平结果的正确性。最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未配平的化学方程式,指导学生分步练习[2]。

(三)探究教学法

探究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强调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适用于“类知识”教学。教师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探究,通过提出问题、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和总结,逐步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能。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教学中起到引导和支持的作用,通过适时的点拨和反馈,帮助学生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比如,在讲解“铁的氧化”实验时,教师可以提问:“铁为什么会生锈?生锈的铁和未生锈的铁有什么区别?”引导学生设计实验,通过观察铁的氧化过程,验证铁生锈的原因和条件。学生可以设计如下实验:将铁钉分别置于干燥空气、湿润空气、水中,并观察其变化。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主进行实验操作,收集和记录实验数据。例如,学生可以定期观察铁钉的变化,记录铁钉表面的颜色、形态变化,分析不同条件对铁钉氧化的影响。

(四)综合运用法

针对化学“类知识”的特点,综合运用法可以帮助学生在理解和记忆大量具体事实的同时,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运用法通过结合直观教学、探究教学、案例分析等多种方法,使学生在多维度的学习中加深对“类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种方法强调多种教学方法的相互补充和融合,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提高学习的系统性和综合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多种方法,提升教学效果。比如,在讲解“氯气及其化合物”这一元素化合物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氯气的性质和用途。例如,通过播放氯气在自来水消毒中的应用视频,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氯气的杀菌作用。接下来,教师可以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氯气及其化合物的实际应用。介绍氯化钠的制备和用途,通过实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氯化物的广泛应用和重要性[3]。

结语: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理解和掌握各类知识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关键,也是教师教学的挑战。通过本文提出的四种教学策略:直观教学法、分步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和综合运用法,可以有效地应对化学“类知识”的教学难点。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根据具体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灵活运用这些策略,引导学生从理论到实践,从抽象到具体,从而深化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为学生提供更富有启发性和有效性的化学教育,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付璐,刘婷,陆国志. 高中化学"类知识"教学策略的探索[J]. 科技风,2024(3):51-53.

[2] 王钦忠. 用结构化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建构知识——以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教学为例[J]. 化学教学,2023(4):33-37.

[3] 任传秀.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化学知识分类与教学策略研究[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1(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