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用爱的力量转化学困生

谢崇泉

广西桂林市荔浦市滨江小学 广西荔浦市 546600

摘要: 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是每个学生必须学习的基础课程,可以为学生未来学习、工作、生活奠定基础。所以,教师要认识到数学教学的重要性,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提升每个学生的数学水平。但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学习水平参差,会出现部分学困生。面对学困生,教师应该用爱的力量转化,重点提升学生的学习信心,然后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本文对学困生产生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用爱转化学困生的策略。
关键词: 爱;学困生;小学数学
DOI: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会面对不同水平的学生,一些学生学习能力、思维能力比较强,所以学习数学的速度较快。但也有一些学生能力薄弱且对数学没有兴趣,学习的速度比较慢,长时间无法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造成学生的学习信心受到影响,导致学生进入恶性循环。对此,教师要采取有效的学困生转化策略。在实际转化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坚持用爱引导的原则,通过赏识、赞扬的教育方式,先提升学生的学习信心,使学生可以直面数学学习中的困难,然后针对学生特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掌握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同时培养学生探究思考的能力,使学生数学水平逐步提升。

一、学困生形成原因

(一)方法不科学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学生需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充分学习和理解。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学生欠缺科学的学习方法,造成学习效率低下。具体来说,部分学生不会预习,所以对知识内容不了解,课堂上难以快速理解知识点,造成注意力分散,听课效果较差[1]。或者一些学生虽然预习,但并非主动预习,预习效果不好。复习也十分重要,可以巩固知识,但很多学生虽然可以完成课后作业,但并没有达到复习的效果,或者一些学生并不能独立完成课后作业,很多知识点并未理解,所以练习也没有效果。

(二)习惯不恰当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习惯需要培养,是一种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如果学生学习习惯不佳,则学习效率低下,进而影响成绩。学习习惯包括审题、列数量、纠错等内容。如果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好,则可以仔细审题,明确问题核心,然后找到正确的解答方法,反之学生则无法掌握题干,解题过程中可能出现偏差,造成解答错误。列数量、纠错等习惯也同样会影响学生解题和思考,所以习惯不恰当是导致学生成为学困生的原因之一。

(三)兴趣不浓厚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感兴趣,才会主动思考和探究,有助于提升学习效率。很多学困生对学习数学并不感兴趣,所以学习并不主动,容易产生畏难情绪。造成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学生没有学习数学的信心,欠缺鼓励。还有一部分原因是数学学习难度较大、内容枯燥,学生难以快速掌握,学习中缺少成就感,或者没有认识到学习数学的作用,所以态度消极,学习效率低下,最后成为学困生。

(四)师生关系差

在教学中,师生关系也会影响教学质量。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如果师生之间关系疏远或冲突,则学生对教师讲述的内容不感兴趣,会产生厌恶心理,拒绝与教师交流,造成教师很难了解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无法对症下药。

二、用爱的力量转化学困生的策略

(一)关心学生,帮助学生掌握方法

针对学困生,教师应该多关心学生,了解学生学习数学困难的主要原因,然后采取有效的调整措施。很多学生学习效率低下,都是因为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对此,教师应该多关心学生,根据学生当前水平采取有效的引导方式,帮助学生逐渐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2]。首先,教师要关心学生课前与课后的学习情况,通过语言沟通的方式,了解学生是否做好预习和复习,同时与学生家长沟通,了解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如果学生没有预习和复习,且作业完成的效率和质量比较低,教师应该用行动帮助学生。例如,教师对学生开展课后指导,为学生设计相对简单的预习任务和作业内容,使学生可以顺利完成预习任务,并且利用课后作业达到复习巩固的效果;其次,教师要关心学生的课堂学习态度,予以学困生足够的关注。可以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给学困生更多参与答题的机会,以此帮助学困生在课堂中集中注意力,进而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二)引导学生,纠正学生不良习惯

在教导学困生的过程中,教师要有耐心和包容心,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采取正确的引导措施,帮助学生纠正不良习惯,逐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百分数的应用”这一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针对学困生采取有效的引导措施。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了解学生在生活中使用“数”的情况,通过简单的问题测试学生的数学水平。在问题解答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先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然后提问学生“百分数的意义”,引导学生逐步思考,掌握问题的核心和重点,同时活跃学生思维。可以让学生将题目中给出的条件一一列出,然后根据问题选择有用的条件,再给出“百分数”相关知识,对应问题选择恰当的知识内容。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充分分析数量关系,深入体会百分数的意义,并且顺利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逐步解题,由浅入深地思考,降低了数学问题的解答难度。通过长期的引导,学生会逐渐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进而提升学生解题的效率,丰富学生解题的思路,使学生的数学能力逐渐提升。

(三)了解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应该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兴趣爱好,根据学生学情和兴趣制定教学方案,采取多样化、趣味性的教学方式和内容,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困生普遍对数学不感兴趣,因为数学比较枯燥且学习难度较大[3]。对此,教师可以通过观察、沟通等方式了解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内容,然后将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融入数学教学中,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在“数学与体育”这一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通过聊天的方式,了解学生感兴趣的体育项目,包括游泳、足球、篮球等等。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体育项目进行展示和介绍,可以利用视频、图片等素材吸引学生,然后结合这些内容引出数学问题。因为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所以学生注意力更容易集中,思维也更加活跃,可以有效提升学困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师也可以采用数学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兴趣,通过情境创设、角色扮演等形式开展游戏,营造轻松、活跃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同时提升学生的参与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对转化学困生有很大帮助。

(四)尊重学生,改善师生之间关系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与学生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坚持包容、友善、体谅的原则,尊重学生的人格、自尊心和差异性,采用赞扬、激励等方式,提升学生学习信心,同时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赖感和喜爱感。不论学生学习成绩高低,教师都应该用赏识的目光去看待学生,挖掘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且为学生提供发挥特长的机会。教师不仅要与学生平等沟通,也要鼓励其他学生帮助学困生,使学困生感受到集体的爱意,维护学困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例如,在学生没有正确回答问题时,教师不能一味批评和指责,应该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与学生平等地沟通,了解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然后指导学生纠正错误,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对于学困生,教师应该保持友善的态度,即使学生学习成绩提升缓慢,教师也应该耐心指导、详细讲解,避免学生自尊心受挫。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多样化的数学活动,在活动中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促进师生关系的拉近。例如,在“数学与社区”这一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社区活动。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选择具有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组长。在组长选择时,教师不能一味选择数学成绩好的学生,应该看到学困生的优点。如果学困生组织能力强、沟通能力强,则可以担任组长。以此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自信心。在周六、周日或节假日组织活动,在活动中运用统计、计算、代数等数学知识,学生之间需要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任务,教师也要适时引导和鼓励,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有效拉近师生关系。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受到各种原因的影响,可能学习效率较低,逐渐成为学困生。对此,教师应该分析学生成为学困生的原因,然后坚持用爱转化学生的理念,关心、引导、了解和尊重学生,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1]杨明山. 农村中学非智力学困生成因及教育转化的途径[C]//新课程研究杂志社.《“双减”政策下的课程与教学改革探索》第十五辑.[出版者不详],2022:46-47.

[2]丁粉盈.静待花开——浅谈学困生的转化路径[J].考试周刊,2021(47):11-12.

[3]贾翠萍.数学学困生的成因与转化策略刍探[J].成才之路,2020(07):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