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撬动“三学”高效数学课堂的策略研究

李敏

泗洪县通济实验学校 223900

摘要: “双减”政策落地以来,围绕减时不减量、减量不减质、减量先提质的 “三学”课堂教育改革,正不断拓展课堂教学的维度,拉升教学设计的经度,强化“引思”的深度,优化“让学”的广度,为调速换挡中的教育现代化进程提供了蓬勃动能。
关键词: 三学、减负、高效生态课堂
DOI: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三学”课堂是指站稳“学校立场、学生立场、学用立场”的三学立场,凸显“课前自学、课中合学、课后测学”三个学程模块,实现“会言说、会比学、会留白”的三学目标,坚持“课程重构、教程重效、学程重生”的三学操守。基本操作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构课程,将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大单元授课;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让学生灵活采用“自学—合学—展学”学习方式,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交流展示活动,切实提高学习效率;学习过程中教师基于预设,注重生成,追求课堂教学的生长性。

“三学”课堂改革的着力点在“让学”、关键点在“引思”,根本指向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好学足。这需要打破传统的备课教学思维,做好做优“课程重构”;破除“灌输式”“填鸭式”教育教学方式,做细做实“教程重效”;破除“家长陪学”等教育病态,做新做活“学程重生”。“双减”政策下,构建高效的数学“三学”生态课堂,用好“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彰显学生学习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实现学生可持续、全面的发展。

一、巧用“加法”强素质,“三学”生态课堂魅力四射

构建数学“三学”生态课堂,融合知识学习、技能培养与思维发展,巧妙的运用“加法”策略,让师本课堂向生本课堂转型,施加人文关怀,凸显生本教学。         

1.强化以生为本。所谓的生态课堂是师生和谐、平等共处的课堂,强调师生平等。[1]打造数学“三学”生态课堂,数学教师要营造温馨、和谐、美好、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构建平和、平等的师生关系。这就要求数学教师转变角色地位,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那么,怎样在数学课堂中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我认为应该做好如下几个方面。首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增加学生的话语权,让学生拥有表达和提问的机会,使他们敢想敢说、主动对话、踊跃的表达。其次,教师要增加学生的选择权,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选择自己喜欢的合作伙伴,学生选择权的增加体现了对学生个性差异的尊重,以及对教育教学规律的遵循。[2]最后,教师还要赋予学生的时间自主权,让学生自主支配学习时间,有足够的 探究时间、思考时间、实践时间、练习时间。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一课时,笔者采取先学后教的策略,让学生先自主学习,自己先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找一找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尝试计算一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你会有什么发现?你能把自己的发现与想法说一说吗?而后请学生当小老师,给大家讲解演示。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讨论,而教师做好引导学生研讨学习。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退居幕后,并将学生推向台前,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凸显,让教与学相得益彰。

2.培养浓厚兴趣。学生在学习感兴趣的内容时,会更加积极主动,更加的投入时间和感情。 “双减”背景下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增加趣味、激发兴趣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减负”促学的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喜好,基于学生的立场,让教学过程多一点趣味,多一点生活味,多一点游戏性,让学生觉得数学有趣、好玩,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间隔排列”一课时,笔者进行了游戏化教学,笔者选取了十位学生(5男5女)到讲台上按照男女依次排开,当开头是男生,结尾也是男生的时候,让学生们自行发现会有什么样的规律;然后撤换最后一个男生,再让学生寻找规律。学生通过自身的经历后,发现间隔排列会因为首尾不一样而结果也不一样,形成知识的积淀,学习的信心激增。游戏和比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原本枯燥乏味的计算变得趣味盎然,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3.增加赏识评价。一般的,数学课堂上的评价有正面评价和反面评价两种方式。[3]正面评价是一种积极的评价,主要以表扬、肯定和赏识为主,放大学生的优点;反面评价是一种消极评价,通过学生存在的问题,批评指责提醒学生改正缺点。学生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与肯定,而不希望被他人贬低和责怪。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对学生尽量多一些正面评价,减少不必要的反面评价。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灵活运用赏识评价,用赞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用鼓励与赏识的口吻去评价学生。[4]例如,在教学“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够除)”一课时,在学生自主尝试笔算之后,笔者提出问题:“345÷4这个算式中,首位是多少?用它来除以4够不够?不够除的话我们要怎么办呢?”班上一片沉默,大约一分钟左右,一个小小的声音从角落里传出说:“可以向后一位借。”笔者当时很惊讶,睁大眼睛询问,“谁说的?能不能和大家分享一下。”一个平时表现很不抢眼的小男孩站起来,害羞的说:“老师,我认为可以像减法一样,首位不够除,我们可以向后面借一下”。笔者对他们的回答及时作出评价 “你真有想法,老师给你点赞。向后面借,是借多少呢?”这个时候,其他学生见状,纷纷举手回答,大家想对策、出点子,就把这个问题彻底解决。这个时候,笔者动情的说:“我们班的孩子真是个爱动脑,只要大家一起努力,所有的问题我们都能彻底解决,老师为你们感到自豪,厉害了我的学生!”学生听了之后心情舒畅,深受鼓舞。

4.加大合作探究。合作探究学习强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分组合作的形式,共同探究数学问题,以达到学习目的。这种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三学”数学教学中,要求教师大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让学生能够独立学习。对于学困生,他们很难独立去完成一些学习任务,教师这个时候要充分发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通过协作互助,借助团队的力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数学高效生态课堂要关注每一个学生,为了促进学困生的发展,教师要增加合作学习的机会,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相互协作探究,实现共同进步。例如:在学习认识吨的时候,教师从学校食堂借来四袋大米,每袋25千克,教师把学生氛围四个小组,让四个小组的成员都来试一试大米的重量,小组成员齐参与、共探索,自行去感觉“吨”的重量有多大。

二、善用“减法”去负担,“三学”生态课堂赋能增效

构建精简高效的数学“三学”生态课堂,聚焦于知识学习、技能锤炼与思维启迪,实施“减法”去负担策略,优化课堂生态,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倡导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索,减轻传统讲授带来的认知负担,激发学生潜能,培育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能力。

 1.减轻学习压力。给孩子们减压,重点之一是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部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一定的心理压力,表现为在数学课上心情紧张,做数学作业时感到烦躁,参加数学测试时感到焦虑。减轻学习压力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包括调整学习方法与习惯、培养积极心态与情绪管理、合理安排课外活动与休息、寻求专业帮助与辅导以及家长与学校的支持。要想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教师就要与学生平等友好地相处,主动亲近学生,拉近师生距离。教师要具有一颗大心脏用来包容,宽容学生的过失,呵护学生的自尊。例如,笔者在每周五的时候,最后一节课的后二十分钟,就要和学生们谈谈心,倾听他们周末的愿景,简单的布置一点数学小任务,孩子们会雀跃欢呼,心理压力瞬间释放。

 2.精减教学容量。精简教学容量需要教师明确教学目标与内容,优化教学方法与手段,合理安排教学进度与节奏,注重反馈与调整,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数学课堂中要精简教学容量,精选教学内容,精心设计练习,要让学生“吃得饱”“吃得好”。教师在组合教材的同时,也要学会分解教材,根据学生学情,适当地把安排在一课时的内容分解为两课时来教学。教师要充分利用好高效课堂,合理安排讲授和练习时间,把控好教学难度,不要冒然拔高教学要求和增加教学难度。

3.压减讲授时间。压减讲授时间,就是指教师要精讲少讲,讲解时要精炼紧凑,要讲出重点和关键点。压减讲授时间需要教师优化教学设计、采用高效的教学方法、合理安排教学进度与节奏、注重课堂管理以及加强课后辅导与反馈。教学中,教师的讲授时长最好控制在课堂总时间的三分之一左右,其余时间应该作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时间,让学生自己思考、探索、实践、展示、交流、反思,等等。减少讲授时间,增加学生学习探究时间,不仅能让学生拥有自主学习的机会,还能缔造和谐的“三学”生态课堂,彰显生本教育的原则,体现科学教学的理念。

4.削减作业数量。消减作业数量需要教师优化作业设计、采用多样化的作业形式、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加强作业反馈与指导以及倡导家校合作。在课堂作业设计方面,教师要精心选择内容,优化作业形式,少一些机械性、重复性的练习,做到有针对性、有重点,做到以基础性练习为主,适当添加拓展性练习。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思考,设计一些开放性、探究性的作业,如项目式学习、创意写作等,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设计一些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实践性作业,如科学实验、社会调查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巩固知识。例如,在“球的弹起”的一课时,笔者要求学生在活动课的时候一起合作实验完成,既增加了活动课的质量,有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三、活用“乘法”促创新,“三学”生态课堂内生动力

打造高质效的“三学”课堂,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大幅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实现学生课堂学习效果上的乘数效应。

1.举一反三、凸显个性设计。数学教师应积极挖掘教材融合因素,通过内容创新、方法创新、形式创新、过程创新,实现课堂教学“涨激情、添活力、增趣味”。笔者在“三学”课堂中,将数学知识与音乐、美术、体育等有机的结合,让学生在艺术中探索数学知识。例如,“足球为什么双方各是11人?”“篮球罚球中有什么数学知识?”“怎样快速到达终点?”笔者将体育运动中所蕴含的数学元素加以提炼,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引导他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构建模型、求解模型、检验模型,并解释模型。在气氛热烈的探究中,同学们发现,解释这些问题其实并不太难,其涉及到的数学知识都是自己已经学过的:圆的面积公式、概率、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等。思路打开后,数学不再只是枯燥的数字、刻板的公式,孩子们的兴趣格外高涨。

2.触类旁通、注重融汇贯通。学习中教师要注重思维方式和学习策略的培养,强调通过理解一个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能够推导出与之相关或相似事物的特点和规律,从而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应用。在课堂上,及时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类比,加足“思维训练”,引导学生能够“以旧带新”地提炼出同类型不同的阶梯方式与方法,教师也要转变思想观念,变“输血”为“造血”。如:在讲授《画线段图解决问题》一课时,笔者一改往日“知识点的灌输”,而是让学生自行预习,再按小组进行鉴赏、分享体悟,最后交流汇报,笔者没想到,学生们不仅抢着发言,而且将关键知识点都“消化”于你一言我一语中。

四、妙用“除法”伴成长,“三学”生态课堂回归本真

人文关怀作为课堂的灵魂,我们运用“除法”思维,将关注分散到每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上,营造温馨、包容的学习环境,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感受到被重视与支持,从而增强其学习动力与自信心。

1.“摒弃”唯结果论。“摒弃唯结果论”是一个重要的教育理念,它强调在教育过程中不应仅仅关注最终的学习成果或考试成绩,而应更加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习过程和个体差异。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同的孩子接受能力、反应能力、运用能力、反思能力等各有不同,教师不能因为学生的某一项欠缺,就对学生“另眼相看”,更不能只问结果不管过程、当天要结果,这种“结果”不仅很难真正解决问题和矛盾,还可能引发新的问题和矛盾。比如:有的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大搞“题海战术”,认为只有孩子练的多了,才能熟能生巧,才能突飞猛进,孩子们整天被压抑,眼神里没有一点灵气。有的教师因为孩子的成绩,把孩子分等级,极大的增加孩子的“挫败感”,对孩子的心理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2.“根除”学生焦虑。教师还要时刻关注学生课堂上的情绪变化,必须要重点关注四类家庭的孩子。一是“严管型”家庭,这样家庭的孩子长远处在过分严格管教的气氛中,为了心理平衡,他们经常会发些不良情绪;二是“溺爱型”家庭,这样的孩子课堂无规矩,爱顶撞教师和耍野;三是“吵斗型”家庭,这类的孩子经常的自卑,受家庭因素的影响,喜欢与别人争斗;四是“残缺型”家庭,这类孩子固执、多愁善感,情绪不受控制。所以,教师在“三学”数学课堂上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心理,做好因材施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成才观,消除焦虑和不良情绪,努力成为一个社会有用的人。例如,笔者在一次课堂上,一个孩子突然趴在桌子上“哇哇”大哭起来,班级所有的孩子都莫名其妙的向她的方向望去,笔者赶紧到这个孩子身边询问情况,这个孩子只顾掩面哭泣,一言不发,同桌也表示不知原因。笔者将该生带出教室,耐心的询问,该生才吐露心声,原来课间有同学给其起绰号,她一时控制不住哭起来。随后,笔者赶紧平复她的情绪,将课堂知识重点完成后,利用15分钟的时间作了一次微型“班会讲座”,及时的消除孩子的顾虑,促进孩子们积极、阳光、自信的成长。

行者常至,为者常成。在“双减”这场大考中,减负松绑是短期难题,提质增效是永恒命题,用好“加减乘除”,切实做好“双减”育人运算,打通“三学”高效生态课堂“主动脉”,为孩子的茁壮成长提灯引路,筑梦成光。

[参考文献]

[1]陈惠芳.小学数学生态课堂“对话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05):59-61.

[2]廖祥敏.浅谈如何构建小学数学快乐生态课堂[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15,05:22-23.

[3]黄锟. ""双减"政策下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探究."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4(2023):4.

[4]吴冠丽.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探究[J].广西教育.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