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基于大单元教学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探究

周利梅

湖南省中方县中兴学校 湖南怀化 418005

摘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大单元教学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大单元教学,教师可以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学习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课程内容,提升教学效果。大单元教学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由于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综合性理解能力有限,因此,大单元教学能够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提升语文学习的效果。
关键词: 大单元教学;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DOI: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

新时期,小学语文教材在对内容进行编排方面,充分体现出单元化特征,而大单元教学运用于课堂教学中的意义与价值,也备受教育者的关注。因此,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教师需注重课堂上基于大单元整体教学策略的进一步优化与创新,加强大单元教学理念在实际教学中的有效落实。特别是在核心素养的大背景下,教师需要转变以往单向的知识讲解教学模式,巧借大单元教学理念,有效地整合语文零散的知识点,体现语言主题,以此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单元知识体系,在潜移默化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相应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大单元教学的概念

大单元教学可以说是单元教学的一种拓展和延伸,与单元教学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这个“大”字,具体表现为大概念、大目标、大情境与大任务。在大单元的教学模式下,教师需要先对教材中需要教学的内容展开深入的探究和细致的分析,然后再在教材单元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课内的调整和课外的补充,进一步强化单元内部各教学主题和知识点间的关联性,打造一个更加完整的课程体系,再以课程标准和学生需求为依据来设置大目标,并结合课程单元的内容来创设大情境与设置大任务,引导学生站在整体视角下有逻辑、有规律地掌握单元内各阶段的学习重点,以此来落实与提升课堂教学的系统性与综合性。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大单元教学的实践意义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大单元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方面发挥一定的促进作用。一方面,大单元教学强调资源整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整合性思维。大单元教学模式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系统地学习并掌握有关知识,并有机整合这些知识,不仅可以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还形成整合性思维。另一方面,大单元教学包含诸多文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对比分析、总结归纳,所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批判性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除此之外,大单元教学中,经常涉及不同领域的文本、知识,可以引导学生多维度、多角度思考,有助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创新性思维等,让学生学习全面思考与判断问题,形成创造性思维与辩证思维。

三、基于大单元教学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一)设计单元目标,明晰课时目标

为保证大单元教学的顺利开展,教师首先应明确整体教学目标,以此来寻找大单元教学所需内容的选择方向,为实际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以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本单元收录的几篇课文都与革命事业有关,因此教师研读单元教学内容时,应分析多篇课文之间的共同点,并以此为基础确定大单元教学的整体目标。教师应结合单元文章特点,确立通过课文学习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的教学目标,并以此为基础,再结合各篇课文内容明晰具体的课时目标,譬如《七律·长征》应以感受红军长征中表现的伟大精神为教学目标;《开国大典》应通过带领学生感受毛泽东主席的丰功伟绩,使学生体会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所带给大家的民族自豪感;在《狼牙山五壮士》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感悟五壮士为国献身、为革命牺牲的精神,同时带领学生学习写人记事表达方法的要点所在。在明确具体的文章课时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在实际的教学活动开展中才能够有明确的方向,进而要求学生紧跟自己的教学思路,全面细致地了解和学习单元内容,更好、更快地掌握其中的知识,进而实现对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的有效培养。

(二)依托单元主题,优化教学过程

单元主题是大单元教学的依托,而单元中无论是课文、口语交际,还是习作,都是依托单元主题和单元要素而设计的,在核心素养引领下,为了提升大单元教学质量,教师要从单元主题入手,结合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根据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主题“阅读中国古典名著”,在单元教学中首先要完成识字课教学,要求学生联系日常生活,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单元课文中的生字,能正确书写生字。这里可要求学生以自由阅读的方式完成本单元四篇课文的阅读,同时也要借助丰富多样的课堂活动,加深学生对生字的理解和感悟,从而为后续学习任务完成、课文内容理解以及名著阅读打好基础。与单课时教学不同,单元阅读具有整体性特征。《草船借箭》是本单元第一篇课文,节选自《三国演义》。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自学单元导读页,读一读四句话,想一想分别介绍了哪一部名著,从中你看到了什么,然后,结合自己已有的名著阅读经验和方法,运用泛读的方式了解名著基本内容,再以细致阅读的方式把握故事情节、探索人物形象。在此过程中,可引入本单元其他三篇课文,引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使他们在名著阅读中能有感情地阅读,感受文中的人物形象,把握故事情节。此外,本单元是典型的阅读单元,其中“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是单元语文要素,所以,如何引导学生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十分重要。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培养他们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通过组内讨论、交流的方式,探索分析古典名著的阅读方法。最后,分享和交流,不断强化自己的古典名著阅读兴趣并掌握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三)重视学生体验,贯穿教学始终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将重视学生体验,贯穿教学始终的策略与大单元教学相结合,不仅可以提升教学效果,还能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特点,设计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探究学习,培养其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例如,在六年级语文《鲁滨逊漂流记(节选)》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完整的大单元新课程标准,将《鲁滨逊漂流记》相关的内容相互联系,形成一个完整的学习单元。在这个学习单元中,教师可以通过分析小说情节、角色塑造、环境描写等方面的内容,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小说的主题和内涵。之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小说中的角色,切身体验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活。同时,教师还可以设置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分享对小说情节和人物的理解,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实践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小说中的内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探险活动,模拟鲁滨逊漂流时的情境,让学生切身体验在荒岛求生的艰辛和挑战,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小说中描绘的荒岛生活。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还能培养其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过程考核,全面评价

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中,过程性评价的全面实施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应注重采取多种评价方式,扩大评价内容的范围,进行评教结合,以提高大单元教学的针对性。一是增加形成性评价,持续记录学生学习过程。在大单元教学评价中,教师应增加形成性评价的比重,持续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形成性评价强调对学习过程的评价,而不仅仅关注学习结果。具体做法包括:建立学生学习档案,书写学习日志,进行小组讨论评价等,使评价成为教与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二是运用多种评价方式,进行立体化评价。教师还应扩大评价的范围,运用测试、作业评价、问卷调查等多种评价方式,进行立体化的教学评价。不同的评价方式可以互相补充,共同提高评价的全面性。测试可以检测学生对关键知识的掌握效果;作业评价可以了解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问卷调查则可以收集学生的学习感受。多种评价方式的有机组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立体式的考察。三是扩大评价内容范围,检测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教师还应扩大评价内容的范围,使之既包含对知识的掌握评价,也包含对能力、学习方法、态度等方面的评价,全方位检测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成长。可以设置综合性语文任务,要求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完成实际的语文活动,以评价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四是进行评教结合,及时调整存在问题的教学。教师应在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的同时,也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并及时对存在问题的教学环节进行调整优化。评价和教学应进行结合,形成评教闭环,不断提高大单元教学的针对性。通过全面实施过程性评价,实现评价多元化、立体化和优化教学的闭环,可以促进大单元教学更好地发挥其应有效果,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这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和反思,以及研究者提供理论支持,共同推进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评价体系的持续完善与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开展大单元教学,既是对传统化教学方式的革新,又能体现出改革后的全新教学理念。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需明确大单元教学的实施价值与原则,将核心素养作为导向,确定大单元教学的主题,以此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融入丰富的资源,让学生能够围绕单元主题参与各种探究和学习活动,深入理解单元主题的内容,构建围绕单元主题的知识结构,形成大单元的知识体系,在促使学生高效理解与掌握学习内容的同时,促进其核心素养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许兰义.深度学习视域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路径研究[J].新课程,2020(10):61-63.

[2]钟大海.“教、学、评”三位一体下小学语文单元整体学习模式构建[J].新课程研究,2021(A1):73-75.

[3]陈月霞.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提质增效的策略[J].美眉,2020(13):195-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