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大学数学教学中进行思政教育的实践——以代数课教学为例

曾芝兰

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潇湘职业学院 417000

摘要: 作为数学的一个分支,代数学科具有系统性、内嵌性与文化性;也正是因此其可视作大学数学教学中进行思政教育的绝佳载体。本文以大学数学教学中进行思政教育的重要价值为出发点;并以此为基础从明确教学导向、深挖思政要素、革新课堂生态、丰富育人途径四个角度设计大学数学教学中进行思政教育的实践策略;进而结合笔者教学实践经验以爱国主义精神与民族自豪感、科研基本道德与社会责任感、数学学科思维与美学感悟力、科学探索精神与唯物辩证观四个代数课教学案例阐明大学数学教学中进行思政教育的具体路径,旨在为一线教学工作者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提供行之有效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大学数学教学;思政教学;代数课教学;实践策略
DOI: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前  言:代数学科是研究数,数量关系、数量结构与代数方程通用解法及具体性质的重要数学分支;除去抽象性外,代数学科的显著特点在于其因悠久、复杂的发展历史而具备的系统性、内嵌性与文化性,这为大学数学思政教学的开展提供了取之不竭的优秀资源[1]。依托有温度、有态度、有深度的教学策略对该部分思政教育资源进行挖掘与应用能够有效提升大学数学课堂的德育效能,进而满足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全新需求。也正是因此,针对大学数学代数课教学中进行思政教育的实践探索,已逐渐成为一线教学工作者所关注的重要课题。

一、大学数学教学中进行思政教育的重要价值

大学数学教学中进行思政教育的重要价值具体体现在下述两个层面:

(1)从培养学生个体能力层面:大学数学教学中思政教育的有效落实能够确保专业知识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齐头并进,以此促使理工科学生在实现专业能力成长、专业素养发展的同时形成认知世界、认知自我的普遍方法论,这对于其身为个体的价值实现具有极为重要的驱动作用[2]。

(2)从提升学科专业水平层面:大学数学教学中思政教育的实践应用意味着理工科课程课程内涵的全面丰富;基于对教学大纲的解构与重组,教师团队的综合教学能力能够实现质的跃升,这不仅能够促使专业整体教研能力逐步发展,更能够为高校学科影响力、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提供行之有效的具体路径。

二、大学数学教学中进行思政教育的实践策略

(一)树立目标,以具体设计明确教学导向

教学目标的树立是大学数学教学中进行思政教育的顶层导向。只有明确“为何教”这一问题,才能确保代数教学中思政教育的开展能够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因此针对教学导向的有效设计,本文从如下两个角度给出具体的策略设计:

(1)课程教学目标的确认:契合时代需要,以人才培养方案为指引。课程层面的思政目标旨在实现对大学数学学科教学活动整体上、系统上的引领。也正是因此,围绕其所进行的设计应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思政部分的时代需要为基础展开,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培养出的专业人才契合时代需要、满足国家期待。

(2)课堂教学目标的确认:满足教学需求,以教材具体内容为依托。课堂层面的思政目标旨在完成对大学数学学科教学活动细节上、实际上的指导。也正是因此,围绕其所进行的设计应以教材具体内容为依托逐步展开,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专业知识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步调相一致、内容相和谐[3]。

(二)优化内容,借编制大纲深挖思政要素

教学内容的优化是大学数学教学中进行思政教育的关键保障。只有明确“教什么”这一问题,才能确保代数教学中思政教育相关内容的嵌入契合教师的教学需求、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因此针对思政要素的深度挖掘,本文从如下三个角度给出具体的策略设计:

(1)明确教学大纲,协同学科内容实现思政分层嵌入。以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出发点,组织专业教师综合教学目标、教材内容等要素对大学数学学科的教学大纲进行解构与再设计;基于新时代的育人需求与学科教学的实际经验明确思政教育的教学标准,确保该标准与学科教学标准外在相互独立、内在紧密联系,以此确保爱国主义精神与民族自豪感、科研基本道德与社会责任感、数学学科思维与美学感悟力、科学探索精神与唯物辩证观等层面的教学内容能够与学科内容协同地、分层地完成嵌入,以二者的深度结合规避“为思政而思政”的困局。

(2)重视资源开发,强调跨学科思政内容的有效应用。作为理工科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学科,大学数学学科中的专业知识广泛应用于人民生产生活的各个层面,且与其他自然科学类学科保持着紧密联系。因此在落实思政教育的实践中,课程教师应基于设计完成的教学大纲充分挖掘本学科知识与跨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以此为基础构建定向培养学生特定思想政治素养的桥梁,通过学科间思政内容有效转化丰富思政教育资源,进而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升德育质量[4]。

(3)构建教学体系,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的全面结合。除去课上内容的开发优化外,教师也应重视课前、课后等时间段所具备的思政价值;因此教师可依托对课前预习学案、课后研讨作业等内容的设计强化学生对学科知识与思政内容的认知,以此构建课上教学与课下实践相组合的全新体系,促使学生能力全面发展。

(三)创新形式,以多元教学革新课堂生态

教学形式的创新是大学数学教学中进行思政教育的重要依托。只有明确“怎么教”这一问题,才能确保代数教学中所渗透的思政教育能够真正走进学生脑里、走进学生心里。因此针对教学形式的多元创新,本文从如下三个角度给出具体的策略设计:

(1)情境式教学的应用:促进师生互动,快速导入内容。依托多媒体材料开展情境创设,教师能够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进而在学习中获得更为丰富的智育与德育内容。情境的创设应确保与学科教学内容相宜、与思政教育标准相谐,以此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体验,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深化思政教育。

(2)任务式教学的应用:串联课堂全程,明确教学主线。以任务串联整个教学活动的重要价值在于保证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以此在确保其葆有思维活力的基础上能够完成对德育内容的深度认识。通过将课堂教学拆解为一系列小问题,教师不仅能够避免学生因对新知识的疏离感形成畏难心理,确保了课堂教学的模块化与结构化;同时也能够为思政教育相关内容的嵌入提供了有效空间[5]。

(3)探究式教学的应用:激发学习兴趣,促进主动思考。在上述教学形式创新的基础上,教师应明确大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作为课堂中心的主导地位,并以此为依托通过多样化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开展主动思考。围绕案例分析、材料交流、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翻转课堂等形式展开教学,学生能够通过思维之间的碰撞、观点之间的交互形成对思政教育相关内容的深度认识,进而实现课堂德育成效的提升。在这探究式教学的应用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作为引导者的重要作用,帮助学生以积极、理性的态度认知思政内容进而认可思政内容,充分利用大学数学这一载体,提升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推动素养发展与观念塑造。

(四)扩展场域,借第二课堂丰富育人途径

教学场域的拓展是大学数学教学中进行思政教育的底层支撑。只有明确“在哪教”这一问题,教师才能依托大学数学代数课构建覆盖全空间、全时间的思政育人场域,提升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因此为实现育人途径的全面拓展,大学数学学科应用高校学生群体所葆有的层次性与差异性出发,将生活视作开展思政教育的“第二课堂”;通过覆盖学生生活学习全层面的活动设计拓展思政教育的具体场域。而为了落实这一构想,高校一方面应依托已有的校园社团与学生组织开展数学交流角、代数学习周等主题文化活动,并通过作品征集、辩论比赛等活动细化思政元素的嵌入,以此激发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则应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校际数学建模竞赛,通过数学实践定向培养其科研精神与专业素养,全面扩展在大学数学教学中进行思政教育的实际场域。

三、大学数学教学中进行思政教育的实践——以代数课教学为例

在围绕大学数学教学中进行思政教育的实践策略进行深入思考与细致设计后,本文以笔者教学实践经验为基础从爱国主义精神与民族自豪感、科研基本道德与社会责任感、数学学科思维与美学感悟力、科学探索精神与唯物辩证观四个维度探索思政教育在大学数学代数课教学的具体实践路径,进而全面展示大学数学教学中进行思政教育的育人功能。

(一)爱国主义精神与民族自豪感

爱国主义精神与民族自豪感是大学数学代数课教学中进行思政教育的首选切入点。中华文明以悠久的历史冠绝世界,而无数华夏儿女在传承与创新中依托对生活生产经验的总结、对自然科学知识的探索逐步构建了具有鲜明文化特色中国数学文化;因此教师在进行大学数学代数课教学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从古代的角度引用《九章算术》《齐民要术》等古代典籍中的数学内容,以祖冲之对圆周率的计算、刘徽对割圆术的开创等话题为依托介绍中国古代数学学科的璀璨成果;另一方面则可从现代的角度讲述华罗庚、陈景润等数学大家在有限条件下所取得的卓越成就,以此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将“中国能行,我能行”的观念植入其心底,全面推动爱国主义精神与民族自豪感的德育工作。

以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数学》第二版第二章《极限与连续》一课的教学为例,在本单元教学的伊始教师可带领学生利用媒体设备复现刘徽的割圆术,通过个人探究、小组谈论等形式带领学生感受其中所体现的极限思想;在学生对“极限”这一概念形成一定认识后再进一步阐述华夏先民在生产生活中以“极限”这一概念为基础形成的独特哲思及将其应用于解决现实问题的数学思维,以此帮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而瓦城对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与民族自豪感的培养。

(二)科研基本道德与社会责任感

高校学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人才来源;其在完成专业学习后势必投身于发展建设的各个环节。也正是因此,大学数学代数课教学中对学生职业基本道德与社会责任感的定向塑造极具必要性。与其他学科相比,代数学科因其发展历程具备显著的系统性、内嵌性与文化性;若教师通过适当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加以定向引导,学生便能够自行挖掘其中所具备的人文韵味,进而在对先人科研理念的感知中受到浸润、实现成长,形成积极向上的职业基本道德与社会责任感[6]。

例如在最为重要的开学第一课向学生介绍大学数学代数课的性质与内容时,教师便可以广为人知的哥德巴赫猜想为话题进行引入:一方面依托对“1+1=2”这一简单等式的数学化介绍引导学生领悟代数学科的本质,即研究数,数量关系、数量结构与代数方程通用解法及具体性质的重要数学分支;另一方面则带领学生观看华罗庚、王元、潘承洞、陈景润等我国数学家在这一问题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以此带领学生感受先贤们在有限的条件下坚韧不拔、刻苦钻研、求真务实的科研基本道德。而在此基础上,教师可进一步指出代数在现代化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价值,并利用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新时代我国在数学科研上所取得的诸多成就,通过学习活动与时代发展的深度绑定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强化其学习兴趣。

(三)数学学科思维与美学感悟力

除去表层的严谨与抽象之外,数学学科的内核却应是具体而美的。也正是因此在大学数学代数课中教师应重视对教学资源的收集与再开发,通过对学生思维的引导带领其集中感受代数学科中所蕴含的逻辑之美、符号之美与思想之美;以此在培养其数学学科思维的同时激发其对于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继而使学生在了解数学、应用数学的过程中主动挖掘生活中的数学之美,促使其形成热爱生活的高尚情操。

以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数学》第二版预备知识第六节《数列》相关的知识回顾为例,教师可以斐波那契数列为话题进行课程的导入,在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斐波那契数列的符号表达式后,教师可进一步展示被称之为“黄金螺旋”的斐波那契曲线,以此带领学生感受那之中数与形交织的独特美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进一步结合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引出“黄金分割率”这一概念,以此促使学生针对大学数学代数课的本质展开进一步思考,并鼓励学生在课后以其为主题进行绘画、手工的创作;进而在“润物细无声”的文化浸润中帮助学生养成数学学科思维与美学感悟力[7]。

(四)科学探索精神与唯物辩证观

作为数学学科的重要分支,代数学科极为重视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科学探索精神与唯物辩证观的培养。一方面,教师应通过严谨的治学态度与进取的科研精神为学生树立近在身边的榜样,使其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形成客观认知事物、科学应用知识的数学思维模式;另一方面,教师则应通过代数发展史上诸多接触任务的奋斗故事为学生传递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索精神与脚踏实地的唯物辩证观念,以此奠定学生能力成长与价值实现的坚实基础。

同样以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数学》第二版第二章《极限与连续》一课的教学为例,在依托“割圆术”相关内容引导学生感受华夏先民对“极限”的巧思之后;教师可以此为跳板带领学生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从数学的视角探讨“量变”与“质变”的相对关系,并最终通过具体事例揭露“量变导致质变”的普遍规律。更进一步地,教师可以“量变导致质变”为主题基于唯物主义史观的视角带领学生分析代数学科发展史上的各个历史节点,以此促使学生形成看待问题、分析问题的完整方法论,实现对学生科学探索精神与唯物辩证观的有效塑造。

总  结:综上所述,思政教育这一整体导向为大学代数学科教学提供了更为优质的学习场域与更为丰富的学科内涵;其不仅为高校学生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温度、有态度的发展驱动,更为高校学科影响力与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提供了有深度、有精度的资源支撑。因此一线教学工作者于教学实践中应重视专业知识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平衡把控,通过对目标、内容、形式与场域等要素的充分调度将理工科打造为强思政、强德育的全新育人阵地;以此为学生道德素养的培育、人格品质的塑造提供坚实保障,也为新时代、新人才的茁壮成长与价值实现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胡彬,王泽文,张文.大学数学基础课的课程思政建设策略与实践[J].吉林教育,2023,(20):43-45.

[2]董心灵.大学数学课程思政的探索和实践探讨[C]//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国际院士联合体工作委员会.2023年教育教学国际学术论坛论文集(一).河北东方学院;,2023:3.

[3]玄祖兴,陆小莉,袁安锋.大学数学公共基础课课程思政群的建设与实践[J].大学数学,2022,38(06):45-52.

[4]张志莉.地方本科院校大学数学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实施路径研究——以呼伦贝尔学院为例[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22,30(05):131-134+139.

[5]王维,王峰.如何提高大学数学课程思政的针对性——以“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为例[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22,25(05):50-53+92.

[6]陈茜,邱悦颜,贺梦冬.思政视角下大学数学课堂教学探讨与实践[J].高教学刊,2022,8(17):104-107+111.

[7]成乐,刘迪,王慧.大学数学课程思政教育的策略与实践——以高等代数课程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22,(15):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