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在小学阶段,数学是一门至关重要的学科,在小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也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在这一门课的教学中,以核心素养培养为第一要任务。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核心素养,主要旨在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以便学生可以活学活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意义
小学数学学科知识十分抽象,需要学生在学习中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而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核心素养,则可以在充实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激活课堂气氛,调动学生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并开阔学生的数学知识视野,让其活学活用,进而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如此这样,就可培养学生优异的数学综合能力、素质,让其尽快实现全面发展。所以,在高年级数学课上,小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务必要大力创新教学模式,积极培养学生的整体核心素养,让其形成更强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现状
(一)培养方式单一固化
在小学阶段学习数学知识中,核心素养培养完全有别于普通数学教学,所以,相应的培养方式也与一般数学教学有着一定程度的区别,一般前者要较后者难度更大。为此,在具体培养学生的各项核心素养中,小学教师就要从实际的情况出发,结合教学内容,创新转变培养方式,以便学生可以从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进而增强培养效果。但是,在现实的状况中,一些小学教师在展开核心素养教学中,却暴露出培养方式单一固化的问题,以至于学生很难体会到学习数学知识的快乐,造成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普遍偏低,很难改善培养效果。
(二)没能体现培养重点
众所周知,在教学中,把握重点和抓准矛盾至关重要,在培养学生整体核心素养中更是如此,教师需要关注重点紧抓关键矛盾。小学数学相对抽象,教师需要开发学生智力,引导学生学习。然后,小学数学还涉及大量的知识点内容,造成教师很难准确掌握重难点之处。在以上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很多小学教师在具体培养学生整体核心素养中,极易呈现出培养重点不突出的问题,以至于没能准确把握培养方向,甚至大量投入时间、精力在教授非重点知识内容上。在培养重点不突出和课程方向性弱的情况下,无疑会大幅度降低核心素养培养效果。
(三)培养过程创新不力
在新课改的导向下,教师需要及时地创新课程教学理念,不断创新完善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才能顺利达成数学教学新课标要求,真正满足核心素养培养基本要求。为此,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教师就要大力创新培养学生整体核心素养。然而,在当下的课堂中,很多小学教师却没能及时认清这一现状,也不及时创新培养过程,造成学生很难从学习中体会到新意,并且无法长时间专注于课堂学习,甚至也不积极参与课堂互动,进而很难达到预期的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四、小学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及效果评估方法
(一)精心创设教学情境,调动浓厚学习兴趣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核心素养,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动性,小学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擅长从生活化元素出发,来精心创设教学情境,从而构建起活跃的课堂气氛,增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在实际渗透核心素养教学时,教师还要凸显学生主体性,在引导学生互动时,也要把握好态度、语气,以免学生紧张,并让其更专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促使学生更轻松地互动、学习知识。
比如,在《多边形的面积》教学中,教师就可为学生精心设置情境,以便吸引学生一起互动,自主学习探究多边形面积方面的知识。对此,教师先可引导学生在纸上自主绘制出一个常见的平行四边形,再让其进一步思考可以借助怎样的方法,将这一个平行四边形转换成为另一个长方形。其间,教师还要多鼓励学生自主尝试、摸索,当发现学生思考得到两种不一样的变换方法以后,还可让其研习一些这两种变换方法的异同之处,并面向学生这样设问:在变成另外一个长方形后,长方形的面积和先前的平行四边形会有着相同的面积吗?在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中,长、宽和底、高之间又怎样的关系?可否利用长方形的面积方式来猜想、推算得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从以上情境的互动交流过程中,教师就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并顺势导入新课,以便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让其这一节课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浓浓的兴趣。
(二)基于提问互动交流,正确引导自主思考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通常提问教学都是教师先单一化的提问,然后学生加以回答。而在核心素养培养中,教师还需要培养学生自主提问的能力,让其及时认识到在数学学习中需要不断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进而强化学生问题意识,促使其学会提问。所以,在课堂互动环节,教师就要多鼓励学生自主提问,并耐心为学生答疑解惑,以调动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以上这种互动教学形式下,还可调动学生的能动性,让其形成较强的自主思考意识。其间,教师仅需适时点拨学生,引导学生找准思考方向。在这种启发式提问课程教学模式下,要较传统师问生答的陈旧模式而言,明显更加可以发挥出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并促使学生从质疑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核心素养。
比如,在《正方体和长方体》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为学生准备好基本的正方体、长方体教学模型,并在课堂上让其认真观察这两种图形之间的区别。然后,教师还可以请学生自主动手摸一摸,并让其讲一讲究竟摸到什么了。当学生纷纷观察、触摸模型时,便会自主展开思考活动,然后告诉老师自己产生的疑问。从以上鼓励学生自主提问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就可培养学生良好的空间观念,让其结合对实物的观察和探究,还可引导学生学习、了解数形结合思想。当学生结合动手实践操作,也可以促使学生进一步思考、归纳总结正、长方体的基本特征,从而提升学生的整体核心素养。
(三)组织小组讨论活动,训练发散思维能力
为了落实核心素养教学任务,小学教师还要在课堂中加强生生互动,组织学生参与小组讨论活动,并多鼓励他们进行有效互动。在小组合作中,还可让学生融入到集体中去,以便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让其从小组内进行讨论,从而集思广益、优势互补,顺利达成教学目标任务。当学生在课堂互动时,还可感受到集体力量的强大,并学会如何和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在以上小组合作互动模式下,还可促使学生调用自身的创造力展开讨论,进而训练学生良好的发散思维能力。
比如,在《折线统计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先为学生展示案例内容:“小楠同学6~12岁身高变化统计表”。然后,再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讨论,让其探索点的位置和身高的高矮间到底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在纵轴的最下面为何不是直线等。从以上案例分析中,学生就可灵活运用折线统计图知识,判断小楠同学在年龄不断增长的过程中,身高出现什么样的变化特征。在小组讨论互动下,学生就可更好地认识、理解折线统计图,并更娴熟地在生活中运用折线统计图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联系实际生活,提高知识迁移应用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整体核心素养,小学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联系熟悉的生活进行互动,并让其不断提升自己迁移运用知识的能力。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就要擅长结合生活现象为学生讲解知识,以便学生可以更轻松地理解知识,并提升他们的联想能力,增强他们的创新能力。
比如,在《扇形统计图》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更轻松地扇形统计图的真正含义,促使其学会读扇形统计图,并自主绘制一个统计图,小学教师就可让学生在课后,自主记录、整合后续十天的实际活动时间,并让其结合记录的数据自主绘制得到与其十天活动时间相对应的扇形统计图。然后,再请学生进一步分析这一个统计图,深入思考一下每天活动时间安排的合理性,一经发现不合理之处,还要引导学生思考得出改正的办法,以便学生可以科学安排好平时活动的时间。从以上这种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的互动教学模式下,就可引导学生更好地管理课后的时间,进而培养他们良好的核心素养。
《扇形统计图》在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中,教师普遍会侧重于评价学生的数学考试成绩,很少评价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和素养,造成评价并不全面、客观。为了培养学生整体核心素养,小学教师就要创新完善评价方式。在实际优化完善中,教师需要兼顾以下方面:创新改变传统重应试轻能力的不良评价标准,并创新构建重能力素养、全面兼顾的高质量评价模式。从对学生数学知识学习的评价中,体现出学生的综合能力素养,并在这一评价体系中引进更多非成绩性质的信息和内容。对此,教师还可设计制作一个专门的核心素养记录表,以便记录评估学生实际的核心素养水平,并及时提供指导,纠正学生的不足之处。此外,在实际的评价环节,教师还可动员家长也加入进来,并让其认真观察、综合评估孩子在家实际的学习、生活状况,并及时分享给教师孩子在家的表现状况,以便教师根据家长提供的情况,来更好地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进而充分提高他们的核心素养、综合能力。
(五)基于教学反馈,建立改进循环机制
在核心素养的导向下,基于教学反馈,建立的改进循环机制需要兼具动态性、持续性特征。其中,教师、学生、教学管理者需要一起有效沟通、通力合作,积极加入到教学创新改进活动之中,进而让教学活动能够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并实现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教学反馈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需要兼具即时性、多层次性的特征,并从多维度体现学习的实际结果。对此,教师可认真观察学生平时的学习表现、作业质量、小测验结果、参与互动的态度等方面,并广泛收集他们学习、理解、良好运用数学概念知识的信息。此外,在反馈中,还要在关注正误的基础上,进一步关注学生实际解题的构思、策略方法、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全程,进而全方位评估他们的核心素养水平,为其后续的学习和发展铺垫好。 其次,训练学生进行自我评估、反思方面的能力。教师还要多鼓励学生展开自评,以便他们真正理解自身在核心素养能力上取得的进步、面临的挑战。对此,教师可引导学生设计制作自我检查清单、课堂学习日志,并引导他们在同伴之间进行评价等。值得注意的是,通过学生的自评,还要让其思考怎样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自主解决实际中的问题、怎样融合数学知识和生活实践等,从而增强他们的问题分析解决能力与辩证批判性思维能力。 最后,教师还要结合学生的反馈、自评等结果,来灵活调整、创新优化教学策略方法。结合学生的需求,小学教师还可引进个性化教法,设计组织与学生实际能力水平、兴趣爱好更一致的学习活动,以便全体学生均可以提升自己的核心素养水平。另外,教师还要积极反思平时的教学实践,从专业教学观摩、发展研讨会等途径,和其他同行全面交流教学经验、方法策略,以进一步创新改进教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设法培养学生优异的核心素养意义深远。针对核心素养的培养问题,教师要从学生的情况出发,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解决策略,并科学评估教学效果,以便达成教学目标任务,提升学生的整体数学核心素养,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尽快实现全面发展目的。
参考文献:
[1]苏小兰.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量感培养的教学评价[J].教育,2024,(16):99-101.
[2]林丽蘅.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以“图形的位置与运动”为例[J].新教育,2024,(16):44-46.
[3]姚飞月.有效设计课堂“作业”,着力提升数学核心素养——以“综合与实践”板块“树叶中的比”为例[J].小学教学研究,2024,(16):39-41.
[4]沈宏江.基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家庭作业设计与评估[J].新课程研究,2024,(15):90-92.
[5]张可仪.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学业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理科爱好者,2024,(02):242-245.
[6]骆珏秀,陈孝然,穆肃.核心素养培养下小学数学数字化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数字教育,2024,10(02):4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