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当代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情境教学法作为一种创新而高效的教学策略,正逐步成为初中语文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一教学法深刻地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通过精心构建的情境,将学生带入生动的学习场景之中,不仅使抽象的语文知识变得具体可感,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索欲。
一、情境化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的必要性
1.有利于增强语文教学的趣味性
在当今教育领域,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已成为推动教学质量跃升的关键要素之一。情境化教学作为一股创新力量,正逐步渗透到初中语文教学的每一个角落。它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的革新,更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次深刻反思与超越。情境化教学通过精心设计的场景模拟,为学生搭建起一座连接文本与现实的桥梁,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感知语文的韵味,领悟文字背后的情感与智慧。这种方式极大地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避免了单纯知识灌输的枯燥与乏味。相反,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主动探索、积极思考。
2. 有利于顺应教育的变革趋势
语文学科,作为人文精神的璀璨载体,承载着培养学生思辨能力与塑造正确价值观念的重要使命。在新时代的教育浪潮中,情境化教学的引入,恰如一股清泉,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深度,完美契合了教学改革的前沿趋势,满足了教育现代化对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通过情境化教学,语文课堂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的简单传授,而是转变为一个充满探索与发现的广阔天地。学生在精心构建的情境中,不仅能够深入理解文本内涵,更能激发其主动思考、积极探究的热情。这种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跳出传统框架,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从而在不断的思维碰撞中提升思辨能力,形成独立而深刻的思考方式。
二、初中语文情境化教学策略探究
1.创设生活化情境
在初中语文的课堂上,教师巧妙地将现实生活与教学内容相融合,构建出充满生活气息的教学情境,极大地增强了课堂的吸引力和趣味性,使得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有趣。这种生活化的教学策略,鼓励学生跳出书本的局限,用双眼去捕捉生活中的点滴美好,用心灵去感受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
以《济南的冬天》一课为例,教师引导学生不仅仅局限于文字的阅读,而是鼓励他们闭上眼睛,让思绪飘向那个银装素裹的冬日济南。学生们被鼓励去回忆自己经历过的冬天,那些雪花纷飞、银白覆盖的场景,与课文中细腻描绘的济南雪景相互交织,形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这样的联想与对比,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激发了他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更重要的是,生活化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学会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一颗敏锐的观察之心。他们开始留意四季的更迭、天气的变化,以及这些自然现象如何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情感。这种观察与积累,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更提升了他们的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为语文学习乃至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引入,不仅拉近了语文学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习变得更加亲切和易于接受,还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学生们在享受学习乐趣的同时,也学会了如何用心去感受生活、理解生活,最终将这份对生活的热爱转化为不断前行的动力。
2.创设问题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为导向,精心设计以教材内容为核心的问题情境。通过这一策略,旨在激发学生的内在思维潜能,引导他们围绕核心问题深入解读文本,不断在追问中挖掘深层思维,促进思维能力的螺旋式上升。
以《桃花源记》的教学为例,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潜能并锤炼其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在第一段教学中巧妙地构建一系列问题情境。首先,抛出第一个问题:“渔人是如何偶然间发现那片神秘的桃花林的?他又为何会对这番景象感到异常惊奇呢?此外,这一段落在全文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这一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细致品读课文,从渔人捕鱼的日常场景中捕捉到那不经意间的奇遇,进而理解故事如何由此缓缓展开。学生需通过精读课文,概括情节,并精准表达个人见解,这一过程本身便是对其思维概括与表达能力的锻炼。紧接着,第二个问题直指文本深度:“作者细致描绘桃花源的景物,其背后蕴含着怎样的用意?”此问题鼓励学生跳出表面文字的束缚,运用独立分析的能力,结合具体语句深入剖析作者的创作意图与景物描写背后的深层含义。这一环节不仅考察了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更促进了其批判性思维与文学鉴赏能力的成长。最后,第三个问题以开放性为特点,邀请学生进入文本构建的世界:“假设你亲自踏入那片奇异幽雅的景色之中,你会有怎样的感受与联想?”这一问题不仅是对前两个问题的自然延伸,更是对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激发。它鼓励学生大胆设想,将自我情感融入文本情境,与渔人的所见所感产生共鸣,同时也为后续文段的学习铺设了情感与认知的桥梁。
3.创设直观情境
在语文的广阔天地里,美的元素俯拾皆是,它们以语言为舟,意境为帆,引领着我们穿梭于文学的海洋。为了让学生深刻领略这份美,教学情境的创设应当成为展现语文之美的舞台,将抽象的文字转化为生动可感的媒体画面或生活场景,让文本中隐含的绝美画卷跃然眼前,触动学生的感官,引领他们沉浸于美的世界,从多维度享受语言、情感、意境与文化交织的盛宴。
以《天净沙•秋思》这首凝练而深邃的小令为例,其虽仅二十八字,却勾勒出一幅幅凄美动人的秋日思乡图景。教学中,教师可先以深情的朗读为引,要求学生静心聆听,边听边感受词句间错落有致的节奏,体会其独特的音韵美与结构美。随后,组织全班学生共同诵读,引导学生捕捉并提炼出诗中的景物元素,如“枯藤”、“老树”、“昏鸦”等,这些不仅是简单的自然景象,更是诗人情感的载体。此时,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将这些景物一一呈现于屏幕之上,构建出一幅幅凄清而又深远的秋日景象,辅以悠扬的背景音乐,营造出浓郁的诗歌氛围。鼓励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置身于那片荒凉的古道旁,用心感受那份孤独与思乡之情,随后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诗中的场景,将个人的情感与理解融入其中,从而更深刻地体会到诗歌的意境之美。
4.创设表演互动情境
在初中语文的殿堂里,教师巧妙地运用表演艺术,为学生搭建起一座通往文章深意的桥梁。这种表演互动情境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跨越书本的界限,亲自化身文中角色,于课堂上生动再现课文情节。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需深入研读文本,掌握故事的脉络与背景,更有甚者会精心背诵关键段落,以求在表演中精准传情达意。如此,学生在准备与演绎中,自然而然地构建了对课文内容的全方位认知,同时也学会了站在角色的角度,细腻体会人物的情感波动与心理变化,从而更深刻地把握文章的灵魂所在。初中语文教材中,不乏适合改编为课堂表演活动的佳作,它们如同一个个待发掘的剧本宝库,等待着师生共同探索与创造。《社戏》一课,便是这样一个生动的例子。教师在授课前,便可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分配角色,预习文本,准备表演。当正式进入课堂时,学生们化身为文中人物,或机智聪慧,或憨厚纯朴,用他们的肢体语言和真挚情感,将那个充满童趣与乡土气息的夏夜故事演绎得淋漓尽致。这样的教学活动,彻底颠覆了传统语文课堂的单调与沉闷,让学生在欢声笑语中感受到语文学习的无限魅力。他们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探索者、创造者,每一次的表演都是对课文的一次全新解读,每一次的投入都是对自我能力的一次勇敢挑战。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的学习欲望被极大地激发,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断深化,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5.创设良好写作情境
在初中语文的广阔舞台上,教师在规划教学活动时,应当秉持全面发展的理念,既要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又要精心培育其写作能力,以此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面对学生在写作中普遍存在的困惑与挑战——如灵感匮乏、内容拼凑、情感缺失等,教师需采取创新策略,以情境教学法为钥匙,开启学生写作之门。
如针对“歌颂祖国”这一作文主题,教师可巧妙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构建一个情感充沛、触动心灵的写作情境。通过精选的视频素材,如奥运赛场上运动健儿奋力拼搏、勇夺金牌的激动瞬间,或是革命先烈为国捐躯、英勇无畏的历史画面,这些鲜活的场景如同穿越时空的桥梁,将学生带入一个个充满爱国情怀的情境中。视频中,国旗的每一次升起,都是对民族自豪感的深情呼唤;英雄人物的每一个壮举,都是对爱国精神的生动诠释。在这样的情境渲染下,学生的情感被悄然点燃,他们内心的爱国热情被唤醒,对祖国的热爱与敬仰之情油然而生。此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将这份情感转化为文字,鼓励他们结合自己的所见所感,用真挚的语言去歌颂祖国的伟大与辉煌。在这样的写作过程中,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拼凑词句,而是主动地抒发情感,他们的文章因此而充满了生命力与感染力。
结语
语文无疑是一门极具艺术性与魅力的学科。若要在语文教学中使学生充分领略文本的文学之美、作者的思想之美以及情感之美,教师的讲课方式与教学理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堂幽默风趣的课堂教学,或是一场有学生参与的表演,都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再者,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极为紧密,因而在情境教学模式的运用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倘若教师乐于且善于运用情境教学模式来优化课堂教学,那么学生便会尽情释放自己的天性,展示自己的才能,其语文素养也会在实践中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陈菲娅.情境教学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19(7).
[2]裴克坚.情境教学在初中语文高效课堂中的运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9(18).
[3]王霞.发挥情境引力增强教学魅力——情境教学艺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0(09):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