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职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陆汪洋

保险职业学院 410114

摘要: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近年来在高职教育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综述了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职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了其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行动导向教学法通过设置行动领域、六步法教学等,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临床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意识。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教学目标设置不够具体、教学评价体系有待完善等问题。建议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创新考核评价机制等,促进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职内科护理教学中的有效实施,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 行动导向教学法;高职教育;内科护理;应用研究
DOI: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护理事业的快速发展,对高职护理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行动导向教学法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强调以行动为导向,通过真实的工作任务来组织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高职内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对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至关重要。将行动导向教学法应用于高职内科护理教学,对于提升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具有积极意义。

1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内涵与特征

1.1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内涵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一种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其基本理念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通过设计与职业实践密切相关的学习情境和任务,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协作完成,在行动中学习和提升能力。行动导向教学法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主要发挥组织、引导和评价的作用。这种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强调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和职业能力。

1.2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特征

1.2.1 以行动为导向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核心特征是以行动为导向,强调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实现学习和能力提升。教学内容紧密围绕职业实践展开,通过设计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工作任务,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行动中。学生在主动探究、实践操作、反思总结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从理论学习到实践应用的转化。

1.2.2 以任务为驱动

行动导向教学法以工作任务为驱动,通过完成一系列与职业实践密切相关的任务来推动学习的发展。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精心设计体现职业要求和工作流程的典型任务,学生通过分析任务、制定计划、实施方案、评价反思等环节,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过程中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任务设计强调真实性、综合性和挑战性,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2.3 教学评价科学

行动导向教学法改革传统的以考试为主的评价方式,建立科学、多元的教学评价体系。评价内容既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和职业素质的养成。评价主体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生生互评等,全面考查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表现和学习效果。评价方法灵活多样,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注重学生在行动中的表现,包括分析问题的能力、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等。

2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职内科护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目标设置不够具体

在高职内科护理教学中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时,部分教师在设置教学目标时存在不够具体、可操作性不强的问题。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直接影响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和教学效果的评价。然而,一些教师在设置教学目标时,过于笼统宏大,缺乏可衡量、可达成的具体指标,难以为教学活动提供明确的方向和标准。

2.2 教学情境设计有待优化

行动导向教学法要求教学设计紧密结合职业实践,创设真实的工作情境,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但在高职内科护理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的教学设计存在针对性和情境性不足的问题。一些教师对内科护理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和职业标准把握不清,对专业知识与职业能力的对接考虑不够,导致所设计的学习情境和任务缺乏真实性和典型性,难以有效反映内科护理的工作特点和要求。

2.3 教学组织实施流于形式

在高职内科护理教学中,部分教师在组织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时流于形式,未能真正贯彻行动导向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表现为:教师虽然采用了任务驱动、小组合作等教学形式,但实际教学过程仍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缺乏充分的自主探究和实践操作机会;教师设计的任务缺乏真实性和挑战性,与实际职业需求脱节,难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对学生的指导和反馈不够及时和有效,未能针对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2.4 教学评价体系有待完善

科学、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是保障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的关键环节。但目前在高职内科护理教学中,行动导向教学法的评价体系还存在不够健全、不够科学的问题。部分教师仍沿用传统的以笔试为主的评价方式,偏重理论知识的考核,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评价。单一的评价标准难以全面反映学生在行动学习中的表现和能力提升,也无法为教学改进提供有效反馈。

4 促进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职内科护理教学中有效实施的对策建议

4.1 科学设置教学目标

为了促进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职内科护理教学中的有效实施,科学设置教学目标是首要环节和重要前提。教师应深入分析内科护理岗位的职业标准和工作要求,明确学生应具备的核心知识、关键能力和职业素养,以此为依据制定具体、可衡量、可达成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设置要突出行动导向,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强调学生在行动中构建知识、提升能力。

在目标设置过程中,教师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紧密对接内科护理职业岗位的实际需求。通过广泛调研、专家访谈等方式,深入了解内科护理工作的流程、标准和要求,准确把握岗位所需的关键能力和素质,如专业知识应用能力、临床护理操作技能、批判性思维、沟通协调能力等,确保教学目标的针对性和适切性。同时,教学目标还应体现递进性,从基础到提高,循序渐进,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内科护理工作的全过程和规范要求[1]。

此外,教学目标的设置还要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确保目标的挑战性与可达性相统一。可以采用“课程目标-单元目标-任务目标”的层级设计,将宏观目标细化为可操作的行动目标,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明确导向。

4.2 优化教学情境设计

优化教学情境设计是促进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职内科护理教学中有效实施的重要策略。教师要基于内科护理的职业特点和工作要求,精心设计与职业实践紧密联系、富有挑战性和吸引力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动机,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开展行动学习。

教师要深入分析内科护理工作情境的特点,提炼典型工作任务和关键工作流程,据此设计教学情境。情境设计要尽可能反映内科护理实践的真实性、综合性和复杂性,同时考虑学生的认知基础和能力水平,确保情境的适切性。例如,在学习“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时,教师可以设计“急性支气管炎患者的护理”情境,模拟患者的临床表现,让学生分析病情、制定护理计划、实施护理措施、评价护理效果等,引导学生在行动中掌握专业知识和护理技能。教师要合理设置情境任务,增强任务的针对性和实践性[2]。任务设计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体现内科护理的职业标准和规范要求。可以采用项目任务、案例任务、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提升实际工作能力。如在“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护理”情境中,教师可以设计“制定营养支持方案”的任务,要求学生收集患者的营养状况数据,运用营养学知识评估患者的营养风险,并制定合理的饮食和营养支持计划,从而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4.3 创新教学组织形式

创新教学组织形式是推进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职内科护理教学中有效实施的重要策略。教师要突破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采用灵活多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提供主动探究、实践操作、反思总结的机会,促进学生在行动中实现知识内化和能力提升。

教师要合理运用项目教学法组织教学。可以根据内科护理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设计富有挑战性和实践性的项目,引导学生通过完成项目来学习和应用知识技能。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发挥组织、指导和评价的作用,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通过项目驱动,学生可以在真实情境中开展主动探究,整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协作完成任务,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护理”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制定个性化健康教育方案”的项目,要求学生收集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信息,运用护理程序和健康教育理论,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计划,并在实践中不断评价和改进,最终形成可操作、有成效的健康教育方案。通过项目实践,学生可以全面提升慢性病管理和健康教育的能力。教师要注重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可以采用异质分组的方式,将学生组成若干学习小组,为每个小组设置明确的学习任务和目标[3]。在小组内,学生通过分工协作、讨论交流来共同完成任务,互相启发,取长补短。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表达交流和人际沟通能力。教师要加强对小组学习的引导和监控,创设民主、平等、互助的氛围,促进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对于学习困难的小组,教师要给予针对性地指导和帮助。同时,要注重发挥小组的自主管理功能,鼓励小组成员进行角色分工,轮流承担组长、记录员等职责,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灵活采用案例教学、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丰富教学组织形式。

4.4 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是保障行动导向教学法有效实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环节。教师要突破传统的以考试为主的评价模式,建立科学、多元的评价体系,全面考查学生在行动学习中的表现和能力提升,为教学改进和学生成长提供有力支撑。

教师要把握评价内容的全面性,既要关注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更要重视学生实践能力、职业素养的考察。评价内容要紧密对接内科护理岗位的职业标准和能力要求,突出职业实践导向。除了考查学生对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原则等基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还要评估学生在护理操作、健康教育、临床决策等方面的实际能力。同时,评价内容还应涵盖学生的学习态度、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等职业素质的表现。可以针对不同的学习任务和项目,设计具体的评价指标和评分标准,增强评价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教师要改革评价主体和方式,实行多元参与、多途径评价。在教师评价的基础上,积极引入学生自评、生生互评、行业专家评价等多种评价主体,构建多维评价体系。学生通过自评能够及时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明确改进方向;同伴互评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获得多视角反馈;行业专家的参与能够提供专业性见解,帮助学生了解职业要求。在评价方式上,要综合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等,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通过学习笔记、项目报告、技能操作、情景模拟、职业资格鉴定等多种方式考查学生的知识、能力与素质。此外,教师要强化评价的反馈功能,注重评价结果的应用。要建立健全的评价反馈机制,将评价结果及时传达给学生,帮助学生客观认识自我,明确优势和不足,调整学习策略。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针对性地指导和帮助[4]。同时,要将评价结果运用于教学改进,诊断教学问题,优化教学设计,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结语:行动导向教学法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的有效途径,将其应用于高职内科护理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全面发展。但在实施过程中还需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模式等,切实发挥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优势,不断提升人才培养水平。

参考文献:

[1]郑营营.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内科专业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1,19(13):179-180.

[2]覃朗,程娅,胡婉湘,等.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职护理专业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8,36(03):73-75.

[3]刘小林,易剑霞.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职护理急救护理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8,25(01):170-172.

[4]刘小林.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职护生护理技能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6(11):166-168.

 作者简介: 陆汪洋(1991.10),保险职业学院,女,汉族,湖南娄底人,讲师/主管护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内科护理、护理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