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性质”中指出:“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其中,文学活动长期担负着文化传承、语言教育、社会认知等使命,具有强大的育人功能、认识功能和审美功能,在语文课程中占有无可替代的位置。
“2022年版课标”在课程内容中设置“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首次以单列形式明确了文学活动在语文课程中的地位与要求。《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六个学习任务群中,“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属于具有衔接作用的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具有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其承前启后、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不容置喙。碎片化和零散化是过去语文教学中存在的最大的弊端,其结果是导致教师过度关注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与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背道而驰。
学习任务群是个全新的事物,是课程内容组织与呈现的新形式,语文教师如何用心学习、细心研究、精心探索、悉心实践,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学科命题。目前为了能够更好地构建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学习任务群,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认清“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教学现状。
一、任务群的整合广度不足
教师如何在充分研读课标的基础上用好教材、整合教材,这是需要极大智慧的。教师首先要具有丰富的教育智慧和思考智慧,善于在横向上打破语文小单元教学的壁垒,将相同主题的单元内容进行整合;也要善于在纵向上,对学生能力的提升进行破冰。“回文式阅读”的大单元教学方式是一种极好的任务群构建方式,在破壁式的大单元教学中,实现对学生学习内容的梳理、学习过程的规划以及学习活动的开展。同时,也可以在斜向上贯通课内和课外语文学科的知识,从而避免知识点、能力点、技能点、提升点的简单叠加和罗列,形成一张融合听、说、读、写学生素养提升的立体“雷达全景成长图”。
二、任务群的情境启发欠缺
回顾我们的语文教学,长期“你讲我听,你说我写”的平行教学模式,不能充分地和学生的学习思维形成碰撞和衍射,学生思维的疑点没有被激活,学习的趣点很难被唤醒,素养的长点没有被夯实,知识的获点没有得到有效增长,完全是在一种被动的模式中学习,形成了思维的固化,无法实现有效的知识建构。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这个学习任务群的构建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启发性。启发式教学是中国最古老、最持久也是最富有中国深情、中国智慧的一种教学模式,尽管穿越千年的时光,依旧熠熠生辉、光彩璀璨。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教师每一步语文流程的设计都要体现出启发的作用。启发的节点,应该是学生处于“不启不发”、点石即可成金的时刻;启发的表达点,应该是学生的语文表达喷薄而出的时刻。在学习任务群中,情境任务的设定要充分挣脱学习任务单一的束缚性,多设定具有开放性、人文性、个体性特点的情境任务;另外情境任务也要带有一定的规划性,即情境的任务要充分体现教师寓教无痕的匠心。
三、任务群的实践灵活不够
学生知识系统的建构完成,需要身体力行去感知、实践才能获得,这一点教师不能包办。如果教师不会放手,就会制造班级里无数个快乐的庸人和懒汉。
这里所说的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实践性,一是活动内容的主体性,即教师在设计学习活动内容时要充分解读学习任务,在学习任务的统领下设计的学习活动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二是语文活动内容应该是绚丽多彩的,“活”字是语文实践活动要凸显的一个鲜明的特色,并且要充分认识到活动内容是情境任务驱动性和规划性的实施路径。
四、教材内容提炼仍需加强
从定义来看,“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文学作品。为了达成上述教学目标,教师需要打造舒适的阅读、学习氛围并为学生指明具体的学习、阅读方向。考虑到后续的教学效果,教师通常会在践行“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时有意识地从单元的角度提炼教材内容,明确教学重难点。一般来说,小学语文教材以单元为主体传递大量的、循序渐进的具体知识点。在此过程中,学生遵循专业指导,厘清阅读方向,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为例,从教材内容来看,本单元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单元导语。围绕具体的教材内容,学生需要学习:“如何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在此之前掌握了“如何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如何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所以,教师在拟定单元教学目标时有意识地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一方面,针对课文内容,学生需要关注主要人物、事件,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另一方面,利用支架式学习感受人物的家国情怀并尝试着以讲故事的方式阐述自己的观点。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践行包含两个步骤。其一,明确、判断某一单元是否具备“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特征。其二,进一步解读教材,基于单元导语、文本内容提出具体的阅读要求。通过循序渐进的学习要求,学生逐步理解单元重点,实现知识点间的串联。
五、教学情境构建有待优化
受年龄的限制,小学生的诸多能力均处于发展阶段。因此,在践行“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时,教师要充分考量学生的实际情况并搭建教学情境。基于情境式教学,学生或将自己代入故事情境,与作者产生共鸣,形成对文章内容的基本认知。或将自己代入具体的生活情境,形成深度理解。值得一提的是,所谓的深度理解就是实现知识点的应用、关联、迁移。凭借高效的师生、生生互动,学生增加知识积累,开阔眼界,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为例,从教材内容来看,本单元的文章围绕童话展开。为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同时也为了深化他们对单元内容的理解,教师以情境为支架设计具体的阅读、表达任务。“童话故事承载着人们对生活的理解,融入了人们的希望与想象。”结合简短的提示,学生能够明确:本单元的文体为童话,重难点是提炼童话中的育人要素,分析“作者想要告诉人们哪些道理?”此外,为了让学生了解单元学习的最终目的,教师还展示了一则表达任务。“如何用童话的方式描述一个生活现象?”围绕具体的学习任务,学生有意识地将课堂中所学的写作技巧融入后续的写作任务。
优化学生的阅读体验是提升他们阅读积极性,深化“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主要方法。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并积极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通过适当的教学场景,学生能够将阅读与表达,将理论知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
六、学习任务设计亟需深化
学习任务是“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主体,是践行任务群的前提。一般来说,学习任务的设计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首先,研读单元导语,提炼主题。单元导语作为单元内容的提炼、总结往往能起到“预告”的作用。基于单元导语中的关键词,教师将其转化为单元主题并将其视为开展阅读、表达任务的基础。其次,基于单元主题设计任务内涵。学习任务群中的任务讲求循序渐进。在此过程中,学生一步一步地按照提示深化故事的应用、迁移。最后,设计活动展示形式。活动展示不仅能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还能暴露出他们的诸多问题。通过前期的学情搜集,教师适当调整教学进度、策略。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从单元内容来看,本单元的文体亦是童话。结合单元文体,教师设计下述几个学习任务。其一,阅读大量的课外童话。在此过程中,学生或遵循教师的要求阅读指定童话,或以自己为主体,以自己的自然兴趣点为基础寻找相应的童话。区别于以往的阅读活动,学生不仅要阅读童话内容,总结其中的写作技巧,还要形成读书笔记。其二,创编一则童话。基于此前积累的素材,学生创编童话故事并以讲故事的方式分享自己笔下的小故事。
任务群的设计离不开对课程标准、对教材内容、对学情的深度把握。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并设计出生动、有趣且兼具教育意义的学习任务。值得一提的是,学习任务群的设计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教师通常会根据多个主体间的互动进行局部调整。
参考文献:
[1]王崧舟.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解读[EB/OL].2022.
[2]何捷 王欢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解读与执行建议[J].小学教学设计,2023,(Z1):20-22。
[3]王爱华 管贤强 关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几点思考[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23,(01):2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