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与立德树人教育的关系
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与立德树人教育的关系,在深层次上展现了一种紧密且动态的互补与促进机制。具体而言,资助政策如同坚实的基石,为经济困难学生搭建起通往知识殿堂的桥梁,确保他们不会因物质匮乏而错失成长的机会。这一物质基础不仅解除了学生的后顾之忧,让他们能够心无旁骛地投入学习,还为他们追求品德修养、实现全面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空间与时间。与此同时,立德树人教育作为教育的灵魂,其核心价值在于塑造学生的精神世界,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语文课堂上的经典诵读、文学赏析,以及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实践,立德树人教育润物细无声地滋养着学生的心田,使他们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收获了道德的力量和精神的富足。这种精神上的滋养,让资助不仅仅停留在物质层面,更成为了一种心灵的慰藉和成长的助力。两者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尤为显著。经济资助的获得,如同温暖的阳光照亮了学生的心灵,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归属感,激发了他们追求卓越的内在动力。这种积极向上的心态,为立德树人教育的深入实施创造了良好的心理环境,使学生更加乐于接受道德教育和品德培养。反过来,立德树人教育的成功实施,又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具备了更强的回馈社会、服务他人的能力。这种良性循环不仅促进了学生的个人成长,也为社会的和谐与进步贡献了力量。
二、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与立德树人教育结合策略
1.采用个性化教学的手段
在语文课堂上,针对经济困难学生的具体情况,我们设计了一项创新的个性化教学方案,旨在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与兴趣点,通过差异化教学策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我们首先要识别并聚焦于学生群体中经济困难学生的共同特征与个体差异。这些学生可能因家庭背景的限制,在获取学习资源和参与课外活动方面面临一定挑战。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我们要特别注重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设计“兴趣导向的文学探索”教学环节。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交流,了解学生的阅读兴趣与偏好,然后精选符合他们兴趣的现代文学作品、古诗词或经典名著作为教学内容。例如,对于喜欢社会现实题材的学生,可以引入反映社会问题的现代小说;对于热爱古典文化的学生,则可以安排深入研读古诗词或古代文学作品。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激发他们主动探索知识的欲望。
在实施差异化教学时,我们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式。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特点,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负责探究一个特定的文学主题或作品。在小组内部,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学习、交流心得,共同完成任务。同时,教师也会根据每个小组的实际情况,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得到充分的发展。此外,我们还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努力营造一个温馨、包容的学习环境。在课堂上,教师会时刻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给予关爱和支持。对于经济困难学生可能面临的压力和困惑,教师会主动与他们沟通,提供心理疏导和解决方案,帮助他们建立积极向上的心态,增强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信心。通过这样的个性化教学方案,我们期望能够在语文课堂上真正实现因材施教,让每位学生都能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得到充分的成长和发展。同时,我们也希望能够借此机会,向所有学生传递关爱与支持的信息,让他们感受到来自学校和社会的温暖与关怀。
2.在课堂上融入立德树人元素
在语文课堂上融入立德树人元素,是一个既深刻又生动的教育过程。以下是一个具体的教学例子,展示了如何在讲解文学作品的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意义、价值追求,并结合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同理心。
在教授史铁生《我与地坛》时,教师除探讨其生命哲学与内心挣扎外,还深刻挖掘了作者面对生活绝境仍不放弃的精神力量。通过史铁生在地坛中的自我疗愈之旅,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个人成长中坚韧与乐观的价值,以及这些品质如何助力克服经济等外部困难。进而,教师将话题巧妙转至高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强调这些措施不仅提供物质支持,更在于传递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即培养学生在逆境中保持纯真善良、自强不息的品德,确保每位学子都能享有公平的教育机会,让精神之光照亮成长之路,不让经济困境成为追求梦想的阻碍。
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这一政策的意义,教师组织了一次“我与贫困学生的故事”主题分享会。邀请了几位曾经或正在接受资助的学生,分享他们的学习经历、心路历程以及对未来的憧憬。这些真实的故事触动了在场每一位学生的心灵,让他们深刻感受到贫困学生所面临的挑战与不易,同时也看到了他们坚韧不拔、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随后,教师结合当前时事热点和社会问题,如教育公平、贫富差距等,引导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和写作训练。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方案。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还让他们更加珍惜自己所拥有的教育资源,并愿意为构建一个更加公平、和谐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3.家校合作与社区参与
家校合作与社区参与,在促进经济困难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更深入地实施这一策略,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扩展和细化。
家校合作需要建立常态化的沟通机制。除了定期召开家长会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家访、电话、社交媒体等多种方式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生活状况、心理状态以及学习进展。这种紧密的家校联系有助于双方共同发现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问题与挑战,并共同制定解决方案。同时,教师也可以为家长提供专业的教育指导,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孩子的教育需求,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
在探讨高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与立德树人教育的关系时,社区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阵地,其角色不可或缺。学校应积极与社区携手,构建学生参与社区服务与公益活动的桥梁,如环保清洁、关爱老人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社会责任,培养奉献精神,从而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这些活动不仅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还深化他们对社会问题的理解,促进全面发展。同时,家校合作与社区参与相结合,共同开展“书香社区”建设等特色项目,将教育资源与社区资源深度融合,为经济困难学生拓宽学习渠道,提供更多元化的成长机会。这不仅有助于缓解经济压力,更重要的是,通过接触丰富的知识和文化资源,学生的视野得以拓宽,素养得到提升,为未来的成功奠定坚实基础。因此,家校社区三方联动,是助力经济困难学生全面成长、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有效途径。
三、结语
高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与立德树人教育之间存在着紧密而复杂的联系。通过深入研究和有效实践,我们可以发现两者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教育公平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未来,我们应继续探索和创新结合策略,加强政策引导、资源整合、课程与活动融合以及家校合作与社会支持等方面的工作,推动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与立德树人教育的深度融合,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杨石通. 精准资助,筑梦未来[J]. 河南教育,2023(35):77-78.
[2]华亚. 立德树人背景下资助育人体系建设研究[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2,35(9):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