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小学民族音乐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教育功能和实现路径

赵青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西夏区芦花洲小学,宁夏银川 750000

摘要: 小学民族音乐教育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具有传承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团结、丰富教育内容等重要作用,同时也面临多等挑战。为了有效实施民族音乐教育,本文探讨了小学民族音乐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教育功能及其实现路径,不仅提升了学生的音乐素养,也增强了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了坚实基础。
关键词: 小学音乐;民族音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功能
DOI: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小学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和文化认同感形成的关键时期,民族音乐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方面具有独特的教育功能。通过学习和体验民族音乐,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各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增强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感。本文旨在探讨小学民族音乐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教育功能,并提出具体的实现路径,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小学民族音乐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教育功能

(一)传承民族文化

小学民族音乐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能够有效传承民族文化,通过教授学生各民族的传统音乐,如汉族的《茉莉花》、藏族的《格桑花》、维吾尔族的《阿拉木汗》等,学生能够直接接触到丰富的民族音乐遗产。《茉莉花》展现了汉族南方地区的风土人情,学生在学习这首歌曲时,可以掌握传统音乐的基本演唱技巧,了解歌曲背后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故事。藏族的《格桑花》描绘了高原人民的生活情感和自然风光,让学生在学习演唱时感受到藏族文化的独特魅力。而维吾尔族的《阿拉木汗》则通过其富有节奏感的音乐和充满民族特色的舞蹈,展示了维吾尔族的传统节庆和生活方式,使学生在音乐学习中体验到维吾尔族的风俗习惯和社会文化,进而认识到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富多样性和包容性。

(二)促进民族团结

小学民族音乐教育在促进民族团结方面也能够通过开展各种跨民族的音乐活动,如组织不同民族的音乐交流会、联合排练和演出,让学生在互动中增进对其他民族音乐的理解和欣赏。例如,引导学生了解蒙古族的马头琴,了解弓弦乐器以其独特的音色和演奏技巧展示了蒙古族的草原文化,在掌握演奏方法的同时,还能体会到蒙古族人民的文化情感和生活方式。同时,哈萨克族的冬不拉作为一种民族乐器,以其音色雄壮,能够表达哈萨克族的草原风情。通过学习冬不拉的演奏技巧,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哈萨克族的音乐传统和文化背景。在这些跨民族的音乐活动中,学生不仅学会了新的音乐技巧,还通过共同参与音乐创作和演出,体验到了不同民族文化的独特性,有效地打破民族之间的隔阂。

(三)丰富教育内容

在小学音乐课程中,教师可以引入各民族的音乐知识,如介绍不同民族的音乐形式、演奏乐器、传统歌曲和舞蹈等,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广泛的文化视野。例如,通过教授学生侗族的大歌,这种合唱形式独特且富有地域特色,学生可以学习到侗族大歌的和声技巧和演唱方式,了解到这种音乐形式在侗族节庆中的重要地位和文化背景。还可以通过教授彝族的火把节歌曲,让学生体验到彝族音乐的韵律感和节奏感,同时也了解火把节的历史和习俗。通过这样的教学,提高学生音乐技巧,深入了解这些音乐背后的民族传统和节庆习俗,使学生不仅限于简单的音符练习,还能够深化丰富的文化内涵,如对侗族大歌和彝族火把节的背景故事和文化意义的学习,加深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二、小学民族音乐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教育难点

(一)资源整合与课程设置

我国的民族音乐资源丰富多样,但在实际教学中,也常常会遇到教材不足、教学资源不完善等问题。许多学校缺乏系统的民族音乐教材,使得教师在教学时难以获取全面、准确的资料。比如,可能会缺乏关于侗族大歌的详细音频和示范视频,而这些对于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民族音乐至关重要。此外,现有的音乐课程往往侧重于西方音乐和流行音乐,对各民族音乐的涉及较少,导致课程设置不够全面。例如,在课程设计时,如何将藏族的《格桑花》与汉族的《茉莉花》有机结合,设计出既有趣又富有教育意义的课程,需要教师将各民族音乐的代表性和教学的可操作性相结合,对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学生兴趣与参与度不足

学生兴趣和参与度不足是小学民族音乐教育中的另一大难点。虽然民族音乐本身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魅力,但由于学生对这些音乐形式的陌生和理解不足,可能对民族音乐的学习兴趣不高。例如,小学生对复杂的蒙古族马头琴、哈萨克族冬不拉等乐器不够了解,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困惑和不感兴趣。此外,传统民族音乐的节奏和旋律与流行音乐存在差异,学生往往更倾向于熟悉的流行音乐,从而对民族音乐的接受度降低。教师需要设计趣味性强的教学活动,如通过游戏化的音乐体验、互动性强的演奏练习、动手制作简单的民族乐器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小学民族音乐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实现路径

(一)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小学民族音乐教育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可以通过音乐欣赏课,引导学生聆听并分析各民族的代表性音乐作品,如蒙古族的长调、侗族的大歌、藏族的《格桑花》等,让学生感受不同民族音乐的独特风格和文化内涵。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教师可以讲解这些作品的背景、创作历史以及文化意义,使学生不仅仅停留在旋律和节奏的表面层次,而是能够深入理解音乐背后的故事和情感。例如,通过欣赏蒙古族长调,学生可以了解蒙古族草原文化和生活方式,感受到草原的辽阔和牧民的豪放。

教师还可以安排实践演奏活动,教授学生演奏简单的民族乐器,如侗族的大鼓、藏族的六弦琴等。在学习这些乐器的过程中,学生能掌握基本的演奏技巧,还能体会到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和演奏方式。例如,在学习侗族大鼓时,教师可以讲解大鼓在侗族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用途,让学生通过演奏感受到侗族节庆和仪式的氛围,增加对民族音乐的了解和热爱。 

(二)加强师资资源建设

加强师资资源建设是提升小学民族音乐教育质量的关键,学校应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专业培训,提高教师的民族音乐教学能力和文化素养,让教师全面了解和掌握不同民族音乐的独特性,从而在教学中更加自信和有效地进行传授。

积极建设和完善民族音乐教学资源库,包括教材、音视频资料、乐器等,确保教师在教学中有充足的资源支持。例如,提供详细的侗族大歌教材、藏族乐器演奏视频等,让教师能够更全面地开展教学。教材中应包含丰富的民族音乐知识、演奏技巧示范以及相关的文化背景介绍,使教师在备课和授课过程中有充足的参考资料。此外,还可以提供音视频资料,让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视听结合的方式,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和学习兴趣。例如,通过播放侗族大歌的演唱视频,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侗族音乐的独特魅力和表现形式。

此外,也可以鼓励教师进行教学创新,如结合现代科技手段,通过多媒体教学、线上资源共享等方式,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让教师利用智能白板、投影仪等现代教学设备,将民族音乐的音频、视频以及图像资料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增强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三)开展丰富课外活动

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深化小学民族音乐教育、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载体。学校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和演奏中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通过定期排练和演出,让学生有机会在实践中提高演奏技能,感受合作的力量和音乐的美妙。通过参与乐团,学生能够接触到多种民族乐器,如二胡、琵琶、笛子、鼓等,学习不同的演奏技法和音乐风格,从而对各民族音乐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还可以在文化节上,邀请各民族的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展示本民族的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让不同民族的学生表演各自的传统音乐和舞蹈,如蒙古族的马头琴演奏、维吾尔族的手鼓舞、藏族的锅庄舞等,让全校师生共同感受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促使学生在欣赏到多种形式的民族艺术时,还能在互动中增进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增强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此外,学校也可以鼓励学生以自己的民族音乐学习和生活体验为基础,创作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通过比赛,学生能够在创作中融入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理解和感悟,将各自的情感和思考表达出来,激励更多学生参与创作,在全校范围内营造浓厚的民族音乐氛围。

(四)融合本土文化特色

学校应充分结合当地的民族文化资源和自身的办学特色,开展具有地域特色的民族音乐教育。例如,位于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学校,可以利用当地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开展具有地域特色的音乐课程和活动,如广西的壮族民歌、云南的彝族舞曲等,既能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豪感,还能促进学校与社区的良性互动,形成独特的办学特色。

学校还可以将当地民族音乐纳入音乐课教学内容,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和演奏本地的传统音乐。例如,在广西的学校,可以教授学生演唱和演奏壮族民歌《赶圩归来啊哩哩》,通过了解其旋律、节奏和歌词背景,学生能够感受到壮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再安排学生参加当地的民族音乐节、民歌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实际体验中加深对民族音乐的理解和热爱。例如,在云南的彝族聚居区,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火把节的音乐表演,通过演奏彝族的传统乐器如唢呐、笙和三弦,学生能够体验到节庆的欢乐和民族音乐的热情,提高自己的音乐技能,进一步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民族音乐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一系列教学路径的实施,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民族认同感、文化自信心和共同体意识。未来,应继续深化小学民族音乐教育改革,不断创新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让民族音乐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沟通心灵与文化的桥梁,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武林.中学音乐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研究[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24, 34(1):131-136.

[2] 于卫卫,曾娟.小学民族合唱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教育功能和实现路径[J].新课程导学, 2023(26):45-48.

[3] 张静薇,姜德军.在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交流交融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J].前沿, 2021(6):50-56.

作者简介:赵青(1985.6),女, 汉族, 宁夏银川人, 研究生学历,一级教师,从事小学音乐教学。

教材版本:人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