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明确指出学校应在合理范围内适当降低学生课外作业的数量,也要控制学生课外补习的时间,可以说“双减”政策的实施为促进我国小学数学教育的长期发展奠定了优良基础。所以,教师必须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作业设计理念,优化作业设计的布局方式,确定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关键点,并与实际的教育要求相结合,设计出多种多样的作业,然后依据实践的效果,做出针对性的调整,达到减负、提高效率的目的。
一、双减政策对小学数学作业的影响
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的调整尤为关键,具体而言,作业量的调整需遵循科学原则,避免“一刀切”的做法,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点,设计具有挑战性、启发性和趣味性的作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成长过程,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和支持。[1]同时,在双减政策的推动下,小学数学作业的形式与内容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多元化趋势。这一变革不仅体现在作业设计的创新上,更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效果,旨在通过丰富多样的作业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以游戏化作业设计为例,通过引入数学益智游戏软件,将枯燥的数学计算转化为有趣的闯关挑战,使得学生在游戏中不仅完成了作业任务,还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实践操作型作业设计也备受推崇,布置“动手制作”的作业,使得学生们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还锻炼了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另外,跨学科融合型作业设计则是另一个亮点,如结合科学实验的“测量与计算”作业、融入艺术元素的“图形与变换”作业等,不仅帮助学生巩固了数学知识,还促进了学生跨学科思维的发展。
二、研究基于双减的小学数学作业优化设计方式
2.1确保针对,体现层次
在探讨小学数学作业创新设计与优化策略时,针对性与层次性显得尤为重要,强调作业设计需紧密贴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既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又要确保作业内容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具体而言,教师可以通过前期的学习评估,如利用标准化测试或日常课堂观察,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层次,如基础薄弱、中等水平及优秀学生,接着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作业,以实现因材施教。具体而言,我校在数学作业设计中引入了“分层作业包”制度,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将作业分为A、B、C三个层次,分别对应基础巩固、能力提升和拓展探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层次,并在完成基础层次作业的基础上,尝试挑战更高层次的作业。例如,基础巩固型作业设计应紧密围绕教学大纲,遵循“少而精”的原则,确保每一道题目都能精准对应到学生需掌握的知识点,从而实现知识的有效复习与巩固。在《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基础巩固型作业设计中,可以参考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设计一系列基础的计算练习题,确保每位学生都能通过练习巩固课堂所学。而对于中等水平的学生,则可以设计一些稍有挑战性的应用题,引导他们进行深度思考,促进知识迁移。至于优秀学生,则可以设计一些拓展探究型作业,如针对小数的课题研究,鼓励他们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这一作业设计方式实施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成绩均有了显著提升,特别是那些原本对数学感到畏惧的学生,也在逐步挑战中找到了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2]
2.2体现趣味,优化实践
在把握趣味性与实践性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我们可以借鉴游戏化学习理论,通过设计富有趣味性的作业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班级平台上设置数学游戏功能“数学王国探险记”,让学生可以在虚拟世界中扮演探险家,通过解决一系列与数学知识点相关的谜题和挑战来推进游戏进程,如各种运算或是数学分析,通过设定关卡、奖励机制等游戏元素,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实践操作型作业也是增强趣味性与实践性的重要手段。例如,在教授“分数加减法”时,可以设计一项“厨房小厨师”作业,让学生在家中利用食材(如水果、饼干等)进行切割和分配,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分数的概念和加减法运算的原则,让学生亲身体验了数学的实用性,有效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另外,为了进一步丰富作业形式,跨学科融合型作业也是值得探索的方向。例如,在教授“几何图形”时,可以设计一项“小小建筑师”作业,让学生结合美术和手工技能,利用纸板、胶水等材料制作各种几何图形模型。在教授“加减法”时,某教师设计了一项与语文阅读相结合的作业。学生需要阅读一篇短文,并根据短文内容完成相关的加减法练习等等。基于此,在这样多元的作业中,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均会得到显著提升。
2.3拓展探究,深化认知
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拓展探究型作业设计成为小学数学作业创新的重要方向。此类作业旨在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深入探索数学知识的奥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例如,在教授“圆的面积”这一知识点时,可以设计一项名为“探索圆的奥秘”的拓展探究型作业。作业要求学生利用家中常见的圆形物品(如盘子、碗等),通过测量、计算等方式,探究圆的面积与半径之间的关系,并尝试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在完成这一作业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巩固了基础的数学知识,还学会了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此外,拓展探究型作业的设计还需要注重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言:“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通过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数学的价值和意义。例如,在教授“比例”这一知识点时,可以设计一项关于“家庭预算”的拓展探究型作业,作业要求学生根据家庭的实际收入情况,制定一份合理的月度预算计划,并运用比例知识来分配各项开支,这样的作业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比例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理财意识和生活技能。
2.4平台应用,提升效率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智能推送个性化作业成为小学数学作业优化设计的重要策略之一。通过运用先进的智能算法,系统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数据、能力水平及兴趣偏好,精准推送符合其个性化需求的作业内容。比如我校引入了智能作业平台,通过平台收集学生的日常学习数据,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测试成绩等,形成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档案。接着基于这些数据智能分析出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学习难点及兴趣点,并据此推送个性化的作业。例如,基于层次的作业模式,对于数学基础薄弱的学生会推送更多基础巩固型作业,帮助他们打牢基础;而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则推送更多能力提升型和拓展探究型作业,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通过推送符合学生个性化需求的作业,学生不再感到作业是枯燥无味的负担,而是将其视为一种挑战和乐趣,这种积极的学习态度进一步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此外,智能推送个性化作业还实现了作业的智能化批改和数据分析。平台能够自动批改学生的作业,并生成详细的数据分析报告,它基于先进的算法和大数据分析技术,能够精准识别学生的错误类型,如计算错误、概念理解错误等,并给出相应的提示和解析,有助于学生及时纠正错误,巩固知识点。例如,在某次数学作业中,系统发现大量学生在解决分数加减法时存在约分错误,便自动推送了相关的教学视频和练习题,帮助学生攻克这一难点。这样还可以帮助教师快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3]
2.5把握反馈,有效激励
在小学数学作业优化设计中,反馈性与激励性强调通过及时、具体且富有建设性的反馈以及恰当的激励机制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他们数学素养的全面发展。具体而言,反馈性体现在作业批改的细致入微上,教师应针对每个学生的作业情况提供个性化的点评和建议,而非简单的对错判断。同时,要给予学生反馈,可以设立“数学小达人”荣誉称号,对在作业中表现出色或进步显著的学生进行表彰,这种正向激励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还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也可以引入积分奖励制度,将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与积分挂钩,积分可用于兑换学习用品或参与特别活动,这种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激励,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作业积极性和参与度。值得注意的是,反馈与激励应相辅相成,形成良性循环,能够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恰当的激励也能激发他们的改进意愿和动力。正所谓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变动。所以,在作业优化设计中,教师还可以灵活运用反馈与激励策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不断调整和完善作业设计,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4]
三、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学生课堂时间减少,加之线上教育的普及,课后作业成为学生巩固知识、提高练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新的教育环境下,教师要从控量减负、创新增效的发展需求出发,让同学们有更多的时间去进行思维与研究,创建多样、灵活的数学作业,使学生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真正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让他们都能在作业完成的过程中有所进步。
参考文献:
[1]王爱娥.谈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问题与策略[J].学周刊,2019(29):35.
[2]何建义.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策略探讨[J].亚太教育,2019(09):93.
[3]宋旭东.小学数学课堂作业多形式的探讨:个性化作业的初探[J].学周刊,2018(24).
[4]刘福扬.浅谈小学数学校本作业设计[J].科教文汇,2020(4):1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