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双减背景下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作文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向华

鹤峰县实验小学 445800

摘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迎来了“双减”政策的春风,这为我们的教学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在此政策指导下,我们应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针对他们的具体情形和学校需求进行有的放矢地教学。教师需深刻理解在“双减”新形势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所面临的新机遇以及挑战,在此基础上,勇于尝试和革新教学方法,积极探索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作文能力提升的有效路径,以实现我国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水平的全面提升。本研究旨在探讨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创新发展之路,以期能为语文教师提供有用的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 双减政策;小学教育;作文教学
DOI: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在小学阶段,作文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教学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旧有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求,学生在课堂上往往感到写作训练单调且乏味。“双减”政策的实施,为教师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使教师面临新的挑战。它要求教师更新传统教学观念,持续创新,为学生打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在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进而提高他们的核心素养。

一、双减政策下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目标

(一)顺应“双减”政策新要求

随着“双减”政策的深入实施,当前我国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迎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我们知道,作文作为语文教学的核心环节,需要教师更新自身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以适应新形势下政策改革要求,注重减轻学生负担,提升教学实效,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掌握更多写作技巧,提高自身写作能力与水平[1]。

(二)追求提质增效目标

“双减”政策鼓励教师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突破传统教学框架,寻求既高效又减轻学生负担的教学方法。这一改革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减负与提质的统一,最大限度地体现小学语文作文课堂教学的价值。

(三)秉承以人为本思想

在传统教学理念中,学生成绩常被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导致教师过分注重知识灌输,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此外,大量学生被送入培训机构,过重的学习负担已超出小学生能力承受范围。针对以上出现的这些问题,国家提出了“双减”政策,“双减”政策倡导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教育核心,让学生在学习作文理论的同时,通过多样化的写作活动提升自身综合素养,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效落实素质教育目标,提高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效率。

(四)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拓展思维空间

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方面,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兴趣、年龄和性格特点,选择贴近生活、生动有趣的写作主题,以唤起学生的写作热情。例如,利用小学生对动物的喜爱,引导他们以宠物或动物园的动物为题材进行创作,这些贴近生活的主题易于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在思维启发方面,教师应设计具有启发性的写作题目,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细节,如番茄生长过程、小鸡破壳而出,以及树叶在不同季节的色彩变化,从而积累生活化的写作素材,培养学生观察与思考的能力,丰富写作内容。

(五)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学生们在享受音乐、沉浸于电视节目之中时,可以有效地放松自己的身心;通过收听故事、关注新闻资讯,他们能够及时了解社会动态。阅读更多课外书籍、观赏多样化的影视作品,更是拓展知识领域的重要手段。在写作实践中,学生们可以结合自身的生活感悟以及观察思考进行创作,这样的写作练习将极大地促进学生写作技能的提升。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创新原则

(一)互动性教学原则

在“双减”政策的大环境下,教师需紧贴学生实际需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教学互动,增强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依据学生的具体状况,将课堂内外活动有机结合,例如,鼓励学生进行课前发言、搜集与课程主题相关的资料和素材等。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组织和口头表达能力,还能有效增强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

(二)针对性训练原则

在“双减”政策指导下,教师应针对学生实际水平,进行差异化的写作训练,对各类作文题材施以特定的指导策略。例如,在撰写“学习生活”主题的作文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依据个人经历创作记叙文;在“身边的人和事”题材中,鼓励学生结合自身故事撰写想象作文。通过这种因材施教的方式,教师能够更有效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2]。

(三)创新性原则

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教师应重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育。传统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主导,限制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不利于他们写作技能和语文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教师需采用创新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锻炼学生发散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创作出具有独特风格的作文。

三、双减背景下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作文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一)重视学生个性化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革新,教育领域亦应不断创新,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加以改革。过往的教学模式往往偏重知识传递,却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与需求。当今的教学理念应更多地强调学生的参与性体验,旨在唤起他们的学习热情和自主性。在实施“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更是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放在了首位。个性化辅导显得尤为关键,教师需密切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提供差异化的辅导与支持。课程设计也应力求合理,关照学生不同阶段和层次的学习需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需求,定制个性化的写作计划,发挥他们的潜能和创造力。教师根据学生的个体需求,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例如,对于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引导他们拓宽思维,提升写作深度;对于写作能力相对薄弱的学生,教师则应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从基础做起,掌握更多基础知识内容,在夯实基础的同时逐步提升其写作能力与水平。此外,还需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关心他们的心理和成长需求,鼓励他们积极迎接挑战,助力学生克服写作过程中的难题[3]。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遵循“双减”政策的大环境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教师需重视学生写作素材的累积,指导学生广泛阅读、细心观察、深入思考,以便为写作提供更多丰富的资源。通过鉴赏杰出的作品,阅读学术文献,学生可以扩展视野,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进而促进自身写作质量水平的提升。教师应激励学生阅读更多优质文学作品,乃至传统文化经典,以增强他们的文化修养和阅读理解力。此外,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与情感共鸣,鼓励多与他人进行分享交流,让学生领略阅读的乐趣,体验到阅读的真正价值,激发其主动投入阅读的热情。最后,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还应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应关注学生写作思路以及写作技巧的培养,助力学生攻克写作难题。同时,教师也应致力于提升自身专业素质和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升教学能力与综合素质,为学生写作能力及综合素质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针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为了提升教学效果,教师需在“双减”政策指导下,确立减负增效的作文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积累更多作文素材,以提高作文课堂的教学成效。

(三)开展多元化主题活动调动学生写作兴趣

第一,在线举办以家乡为主题的写作竞赛。教师运用网络教学平台对学生家乡进行一次线上调研,并在网络资源中搜集学生家乡相关图片或视频内容。以信息技术手段展示这些素材,让学生在网上沉浸于家乡的美景之中,从而启发他们以“故乡”为题,创作出富有情感的作文,以此点燃学生的写作激情。例如,在进行“描绘未来故乡”的写作练习时,教师可以在线播放学生家乡的影像资料,鼓励他们依据家乡当前的特色与风貌,发挥想象,描绘出二十年后家乡可能出现的巨大变迁,并将这些想象诉诸笔端。同时,将家乡过去与现在的对比作为参考,展望未来可能发生的巨变,将这些变化融入作文之中。第二,组织以情感为核心的写作活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友情、亲情对喜爱事物的情感进行创作,让他们通过文字表达自己深刻的情感体验和感悟,进而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比如,例如,在“感激父母”的主题写作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享与父母之间的感人故事,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与敬爱。学生可以将自己对父母的感谢、祝愿、思念以及深切的感激之情,用文字精心描绘,展现学生内心世界的真挚情感。

(四)创设情境教学,拓宽写作思路

在常规的小学语文写作指导中,教师提出的写作题目常常与学生实际生活不相吻合,使得学生感到陌生,难以真正投入地进行写作练习,进而影响了学生写作技能的发挥。面对这一状况,在“双减”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引入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生活场景,以增强他们的熟悉感,激发其学习兴趣,使学生写作更加专注和投入。例如,在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写作任务中,要求学生撰写日记,记录个人生活的细节和感悟。这一写作任务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有助于反映他们的生活状态。如果教师仅仅让学生依据题目写作,而不加以引导,那么学生的写作热情可能会受到影响,导致体验感不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元化的课程设计,创造与学生生活贴近的情境,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以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主动参与写作练习[3]。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有趣活动。动画内容涵盖:早晨,学生洗漱完毕,满怀热情地迎接新的一天;课间,学生们快乐地参与各种游戏,如跑步、打球等;放学后,学生在家里,与家人共度美好时光。这些多媒体画面展示触动了学生的情感,引发了他们的思考,显著提升了他们的写作积极性,使他们迅速投入到写作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写作才能,实现了教育教学目标。

基于此,我们说生活情境教学可以对学生的写作练习带来较大的影响作用,属于一种较为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师要在学生写作环节积极渗透生活情境内容,激发学生的写作潜力,为学生写作能力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激发学生创作灵感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多元化的课程设计,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例如,通过开展观察日记、生活小故事等活动,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写作的素材。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如人际交往、家庭琐事、兴趣爱好等,都可以成为学生笔下的故事。这样的写作素材贴近学生实际,更容易引起他们的共鸣,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其次,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关注社会现象。社会现象作为写作素材的来源,具有丰富性和多样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时事新闻、社会热点、历史文化等方面入手,对现象进行分析和思考。这样的写作素材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还能让他们在写作中展现出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提升作文的思想深度。

此外,自然环境也是教师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大自然中的山水风光、季节变化、动植物等,都是学生写作的天然素材。通过户外活动、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从而在写作中描绘出更加生动、真实的画面[4]。

(六)开展多元化教学评价

为了验证作文写作指导教学的成效,评价环节显得至关重要。同时,通过教学科学的教学评价,教师能够洞察学生的学习体验,评估是否有效落实“双减”这一目标。基于此,教师需采取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手段,对教学工作成果进行评价,进行反思和总结。首先,教师可以定期举办写作分享会,鼓励学生挑选自己最自豪的作品,并在讲台上依次展示给同学们。分享者不仅需朗读作文,还应分享创作背后的思路,探讨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并提出尚未解决的疑问,寻求教师及同学的帮助。在此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要担任“评委”角色,客观评价作文的写作质量与水平,并向分享者提供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例如,某学生的作文存在语句使用错误,要及时指出其需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若某学生的作品缺乏生动性,可以提出使其尝试引入更多有趣的实例来丰富内容。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双减”视域下,创新教学手段的应用已经成为提升小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教师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写作素材以及更宽泛的创作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让他们在写作的道路上越走越远[5]。

参考文献

[1]闫昀.“双减”背景下科幻作文教学中项目式学习的应用[J].亚太教育,2024,(14):1-3.

[2]胡梅英.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中年级学生自主作文能力的培养策略[J].亚太教育,2024,(12):41-43.

[3]张晓红.“双减”视域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再思考[J].华夏教师,2023,(16):69-71.

[4]李熹.核心素养导向下高考语文作文命题的创新实践——以“老高考新课标卷”为例[J].语文建设,2023,(09):57-60.

[5]曹纬国.“双减”背景下中学作文教学成效提升策略探究[J].甘肃教育研究,2022,(09):8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