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关于新课程导向初中地理实践新目标的几点研究

闫红霞

甘肃兰州市第十四中学 730030

摘要: 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追求学生全面发展,而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在初中阶段的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新课程导向为背景,针对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教学新目标进行深入分析。通过文献综述和教学实例探讨,明确了在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地理实践教学应提升学生的空间思维、地理信息识别与处理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方法论上,采用了课堂参与观察、教师访谈和学生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收集数据,分析现行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不足。同时,本文提出了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如情境模拟、项目式研学等,以促进实践教学目标的达成。最后,论文通过对一系列教学案例的实践性评估,验证了新目标下教学模式改革的有效性,并展望了地理实践教学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的长远意义。研究结果旨在为初中地理教师提供具体可行的教学参考,同时为我国地理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撑。关键词:新课程导向;初中地理;实践教学;教学目标
关键词: 新课程导向;初中地理教学;实践教学目标;教学改革;教学策略;
DOI: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

在现代教育中,初中地理课程着重于帮助学生学习了解世界以及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让学生在地理课上更好地学习和参与变得很重要。本研究探讨了新的教学方法,通过看书、访问老师和问学生的意见来找出更好的教学方式。想法是使地理课更活跃,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地理信息,并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最终,我们希望这个研究能让老师们有更好的方法教学生,并让我们的地理教育变得更好。

1、新课程导向下的初中地理实践教学新目标

1.1 新课程理念与初中地理教学目标的变革

新课程改革倡导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1]。初中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其教学目标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推行也发生了显著变革。传统的地理教学目标主要集中在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学生考试成绩的提高上,教学内容和形式相对单一,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的主体地位未得到充分体现。

在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地理教学目标逐步从知识传授转向综合能力的培养。新课程强调学生空间思维的训练,即增强学生对空间信息的处理和理解能力。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和空间关系的认识,提升其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成为新的教学重点。新课程要求地理教学必须联系实际生活,强调地理知识的应用性,鼓励学生通过多种实践活动深入理解地理现象。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成为初中地理教学目标变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等现代科技的引入,促进了地理教学的现代化[2]。新课程理念下,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地理信息技术,能够利用这些工具进行地理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分析,提高信息化素养。

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新课程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课堂讲授,而是提倡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当采用情境模拟、项目式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通过亲身实践和团队协作,学生能够在具体的地理问题中锻炼综合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地理实践教学的变革还体现在对学生评价的多样化上。新课程理念下的评价体系注重过程性评价和多元化评价。除了传统的笔试,还应包括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项目报告、课堂讨论等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这种评价体系能够全面反映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综合表现,促进学生在知识与能力方面的全面发展。

新课程理念对初中地理教学目标的变革,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和形式,更重要的是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通过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应用地理知识,提升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新课程导向的地理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其未来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2 初中地理实践教学目标的内涵解析

初中地理实践教学目标的内涵主要集中在提升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地理信息识别与处理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空间思维能力是指学生理解和运用空间关系的能力。它不仅包含对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认知,还包括对空间模式和过程的分析与解释。通过地图绘制、地形分析等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掌握地理事物在空间上的变化规律,培养他们对地理现象的空间敏锐度和判断力。

地理信息识别与处理能力主要涉及学生对各种地理信息的获取、解读和应用。在实际教学中,学生需要掌握如何利用图表、地图及其他地理信息工具,收集、分析并处理多样的地理数据。通过实践活动,如野外调查、地理信息系统(GIS)操作等,使学生学会从繁杂的数据中提取有效信息,为地理问题的解决提供科学依据。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和方法,解决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这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地理知识基础,还要有较强的问题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在教学实践中,通过项目式学习、情境模拟等教学策略,学生能够在模拟真实情境中应用地理知识,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例如,在城市化进程的研究项目中,学生可以通过调查和分析,提出合理的城市规划建议,检验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效果。

初中地理实践教学目标的内涵不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更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在新课程导向下,实践教学目标的实现需要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灵活的教学资源,最终促进学生地理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

1.3 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点领域

在新课程导向下,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成为初中地理实践教学的核心目标。地理作为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学科,其实践教学不仅限于传授地理知识,更注重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重点领域:

第一是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3]。空间思维是一种认知能力,它帮助学生理解和描述空间结构、空间关系以及空间变化。在地理实践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操作地图、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工具,引导学生分析区域地形、气候和资源分布,增强空间认知和空间逻辑思维能力。

第二是地理信息识别与处理能力。信息时代下,地理信息技术在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初中地理实践教学中,应引入现代地理信息技术,让学生了解地理数据的采集、分析与应用过程。通过实地考察、数据分析和模型建构等活动,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从而提升识别与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

第三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地理学科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其很多知识和原理都可以直接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实践教学要通过情境模拟、项目式学习等多样化的形式,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例如,通过模拟自然灾害应急预案、规划城市布局等项目,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假设、收集数据、分析信息并做出合理决策的能力。

在这些重点领域的引导下,初中地理实践教学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更加注重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的应用与创新能力,真正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2、初中地理实践教学现状与问题分析

2.1 现行初中地理实践教学模式的调研

在调查现行初中地理实践教学模式时,通过多种方式收集和分析数据,可以全面了解当前的教学现状。课堂参与观察、教师访谈和学生问卷调查三种方式被应用于调研中。

课堂参与观察显示,大多数初中地理课堂仍以传统讲授法为主,教师在课堂上更多注重教材内容的传授,实践活动相对较少。虽然有部分教师尝试引入多媒体辅助教学,但这些技术手段更多用于展示地图和图片,并没有充分发挥地理实践教学的潜力。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较低,更多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没有得到有效训练。

通过教师访谈调查了解到,由于课程设置和课堂时间限制,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往往面临实践活动时间不足的问题。教师普遍反映资源匮乏是实施地理实践教学的一大障碍。许多学校缺乏必要的地理仪器、地图和实验材料,教师在组织地理实践教学时难以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资源支持。不少教师对实践教学的理论和方法掌握不足,对如何在课堂中有效整合实践活动缺乏系统的培训[4]。

学生问卷调查显示,学生对地理实践教学的兴趣较高,但实际参与度有限。多数学生表示,更喜欢参与互动性强、有实际操作内容的地理课,而不是单纯的理论讲解。有学生提到,在实践教学中收获更多乐趣和理解,能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学生普遍感到地理课上的实践机会有限,多数时间用于听讲和做题,缺乏动手操作和自主探究的环节。对于学校提供的地理实践资源,学生也表达了不满,认为设备器材不足、实验内容单一,难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这些调研结果揭示了当前初中地理实践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和挑战。许多学校在教学理念上重视实践,但实际操作中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充分实施。资源短缺、教师培训不足以及课程设置不合理等问题,需要通过政策支持和学校管理层的努力来解决。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新课程导向下的初中地理实践教学新目标。

2.2 教学目标实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初中地理实践教学目标实现过程中,存在若干问题值得深入探讨和分析。教学资源的匮乏是一个显著的问题。目前,很多初中地理课堂依赖于传统的教材和教具,缺乏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和资源。例如,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在地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较少,导致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参与感不强,不利于实践教学目标的实现。

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方法有待提升[5]。目前,部分初中地理教师的专业背景较为单一,在实践教学的设计和实施方面经验相对不足。这些教师在课程实施中,往往依赖于传统的讲授法,缺乏对学生自主探究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教师的教学评价方式过于单一,主要依赖于书面测试,忽视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成长,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实践教学目标的全面达成。

在教学内容设置上,也存在问题。现行的地理教材内容相对陈旧,更新速度慢,难以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另外,地理实践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现实世界脱节,缺乏生活化和实用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激发兴趣和积极性,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

课时安排和教学进度的限制也对实践教学目标的实现产生了消极影响。在学期教学计划中,地理实践活动的安排时间有限,很多学校由于各种原因,压缩了实践环节的课时,进一步削弱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机会。学校对实践教学的激励机制不完善,对于在实践教学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和教师缺乏应有的表彰和激励,导致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不高。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资源配置、教师培训、内容更新以及机制保障等多方面入手,以全面提升初中地理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更好地实现新课程导向下的教学目标。

2.3 影响实践教学目标达成的因素分析

在初中地理实践教学中,影响教学目标达成的因素主要包括教师素质、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和学生因素等。

一方面,教师素质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一些教师由于自身专业知识的欠缺,对新课程的理念理解不深,导致在实践教学中无法充分发挥创造力和灵活性。教师的教学经验和培训机会不足也限制了实践教学的效果,特别是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地理教学效果方面存在明显短板。

另一方面,教学资源的不足严重制约了地理实践教学目标的实现。许多学校在地理教具、实验设备和校外实践基地等方面都存在不足,无法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而现有的教材设计相对比较陈旧,没有充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不能有效支持地理实践教学。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不够广泛,信息化教学资源使用不便,限制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

在教学方法上,传统教学模式仍然占据主导,教师主要依赖课堂讲授,缺乏有效的实践教学设计和组织,导致学生参与度不高,实地考察和项目式学习等实践教学手段应用较少。而在课堂管理和评价机制上,缺少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鼓励,使得学生在实践中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无法充分激发。

学生自身因素也不容忽视。部分学生对地理学习兴趣不高,对实践教学的理解和参与度有限。存在一些学生在动手能力和实践应用上的不足,导致在实际操作中出现困难。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上的能力差异较大,也对实践教学目标的实现带来挑战。

总的来说,影响初中地理实践教学目标达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需要在教师素质、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和学生等方面进行全面改进,以便更好地达成新课程导向下的地理实践教学目标。

结束语

本研究聚焦于新课程导向下初中地理实践教学的新目标,通过对现有教学模式的深入分析和实际教学案例的评估, 提出了多种针对性的教学策略。研究发现,情境模拟和项目式研学等方法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地理信息处理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地理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研究也发现当前教学中仍存在着对学生个体差异关注不足、实践资源整合的局限性等问题,这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更加细致地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针对这些问题,未来的研究可进一步探讨如何高效整合和利用地理教学资源,以及如何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化需求设计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方案。此外,也需对新教学策略的长期效果和学生能力转变进行长期跟踪研究,以全面评估新课程导向下地理实践教学的成效。总体而言,本研究为初中地理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实践指导,对推动我国地理教育改革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希望未来更多的地理教育工作者能参与到新课程导向的教学改革中,共同推动我国初中地理教育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于景圣.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地理教学[J].世纪之星—初中版,2021,(19):0001-0002.

[2]罗夏莲.读新课程标准初中地理教学目标的设定[J].散文选刊:中旬刊,2021,(02):131-132.

[3]余爱英.初中地理新课程改革实践策略[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13):745-745.

[4]张卫敏.初中地理新课程教学策略探究[J].新课程,2021,(29):125-125.

[5]崔巍.初中地理新课程教学的策略和方法[J].读与写,2019,16(28):21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