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基于二十四节气的家园共育模式构建与实践研究

杨璐

山东省青岛市市栖霞路幼儿园 山东青岛 266000

摘要: 幼儿园教育面向3到6岁幼儿,他们的年龄较小、思维不定,需要教师与家长相互配合,发挥合力作用。幼儿园常常对幼儿进行二十四节气主题教育,为提高教育水平,教师需尝试构建家园共育新模式,使幼儿园与家长在教育目标上达成一致意见,加强互动。未来对于幼儿的很多教育活动,均可尝试家园共育模式,使家长起到监督、指导、引导作用。基于此,本文从家园共育的内涵与意义出发,重点分析了二十四节气下的家园共育实施要点,以期为实际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学前教育;二十四节气;家园共育
DOI: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随着人们对学前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传统的教育思想、培养模式暴露了诸多问题。幼儿成长和学习过程中,幼儿园与家长担任重要角色。只有保障双方之间的良性沟通,方可让幼儿学到更多知识,改变不良习惯。为培养幼儿的文化意识,二十四节气主题教育必不可少,教学时教师需向幼儿介绍二十四节气的由来等,并为幼儿设置各种体验类活动。为了让幼儿深刻了解二十四节气,幼儿园需积极与家长联系,构建家园共育新模式,使家长积极配合幼儿园,完成相应的教育任务。

1家园共育的内涵和意义

家园共育在学前教育的提及频次较高,指的是幼儿家长与幼儿园需就教育目标达成一致意见,双方高度配合,各自为幼儿提供教育指导与帮助,使幼儿学到更多知识、掌握更多技能。与传统的教育模式相比,家园共育更为侧重幼儿园与家长的双向沟通,力求让每个家长都参与到幼儿教育中,与教师合作向幼儿传授知识。

幼儿园能为幼儿提供系统化的学习指导,幼儿可在幼儿园习得知识,提高能力。总体来看,幼儿园负责幼儿的教育,还需要为幼儿的学习与成长提供有效帮助。传统的幼儿园教育中,教学过程中未过多考虑幼儿的身心、思维等特征,也没有关注到每个幼儿的性格等,对全部幼儿采取统一的教学方法。若教师所选择的教学方法不符合个别幼儿的需求,这些幼儿可能出现厌学情绪,不愿参与各项学习和探究活动。长此以往,幼儿园未给幼儿创设轻松的学习氛围,大部分幼儿无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没有形成积极动手、敢于发言的良好品质。而家园共育可改变这一情况,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幼儿园居于主导地位,负责制定总体的教育思想与方法,家长应主动配合,凸显二者的合力作用,让幼儿在园内、家中都能接受一定的教育与引导。同时,教师与家长应积极沟通,分析幼儿的表现,为幼儿设计更为合理的教学方案,提供更为有效的指导。

2开展二十四节气实践活动的意义

2.1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幼儿阶段应着重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但由于幼儿的年龄及思维特点,他们主要从生活与学习环境中习得知识、积累经验。3到6岁幼儿的心理、感官、个性等处于关键的发育期,在此阶段由幼儿园开展系统化的教学安排,能让幼儿学到更多知识,提高认知水平。在园内开展二十四节气实践活动,教师可向幼儿宣传和讲解这部分传统文化,使幼儿感受到古人的大智慧,逐步扩宽他们的知识面,为未来学习打好基础。

2.2激发幼儿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

学前教育中培养幼儿的文化意识尤为重要。在国家相关的政策中明确指出了培养幼儿文化意识的相关要求,各幼儿园响应这些要求,组织了各种传统文化活动。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代表,将其与幼儿教育相结合,能调动幼儿的文化学习兴趣,逐步让幼儿参与到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改变幼儿的思想和行为,使他们自觉感受传统文化,做文化的传承人,产生对应的行动。

3基于二十四节气的家园共育新模式

3.1充分利用家长资源的有效策略

3.1.1挖掘家长资源

幼儿园的幼儿数量较多,各家长的职业等有所不同。基于二十四节气的家园共育模式下可利用部分家长的资源。为此,教师在组织二十四节气的相关教育活动前,应对班级家长进行一次全面摸底,了解每个家长的职业、工作性质、专长等,从中找到可用的家长资源,与这些家长进行沟通。如活动期间需要有较大的活动场地,如家长能够为幼儿提供这部分的资源支持,可促进教育活动的稳步推进。

3.1.2开展互助互学活动

按照家园共育要求,为更好地对幼儿进行二十四节气教育,教师、家长都需要掌握大量的相关知识,只有如此,他们才能将自身储备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幼儿。所以,教师要自觉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学习二十四节气的意义、由来、风俗习惯等。同时,家长在对幼儿进行教育前,也需要学习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内容。为凸显家园共育作用,教师应邀请广大家长参与互助互学活动,使家长与教师、家长与家长之间沟通各自在二十四节气方面所积累的知识,通过知识共享让家长、教师学到更多知识,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专业能力,使他们在后续能相互合作,共同为幼儿教育提供专业支持。

3.1.3家园协商交流,共同完善计划

事实上,家长的关注程度、参与热情和支持力度都是影响活动效果的主要因素。正式进行节气活动之前,教师需积极与每位家长沟通,就活动目标、流程等达成一致性意见。如清明节气之前,教师组织大班幼儿及其家长到烈士陵园扫墓,以这样的活动来缅怀先烈,使幼儿、家长都能在此过程中感受革命精神。为顺利完成此次活动,教师在确定详细的活动方案后需将方案上传到班级微信群,让每个家长观看,提出意见。当幼儿园与家长就活动目标、流程等进行讨论后,需修改活动方案的细节部分,形成更为可行的活动方案,后续以此方案作为指导。

3.2开展家园共育的多种形式

3.2.1创设浸润式节气环境

针对二十四节气活动,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能起到烘托作用,使幼儿感受在环境中感受节气文化,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探索欲。在组织二十四节气活动时,教师需把握每一节气的特征,让幼儿、家长从生活中寻找素材,共同来布置节气环境,让幼儿在节气环境内学习节气知识,并参与相应的活动。比如立冬节气到来之际,教师应给幼儿及其家长布置任务,从网络中收集关于立冬的歌谣、谚语、民俗活动等。当幼儿基本了解了立冬节气后,教师需开展“温暖的冬天”的专题活动,邀请家长参与进来,与幼儿一起阅读绘本、装饰主题墙面、制作手工艺品。

3.2.2开展亲子活动

亲子活动不仅能改善亲子关系,还能让幼儿与家长加强合作,从活动中收获知识。为在家园共育下开展二十四节气主题活动,教师需设置节气主题的亲子活动,让幼儿与家长共同参与进来。比如春分时节春暖花开,恰好适合放风筝。对于广大幼儿而言,他们非常喜欢放风筝。为了让幼儿深刻感受春分这一节气,教师相继开展了制作风筝、给风筝涂色、放风筝等活动,要求家长要与幼儿共同完成这些任务,让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制作简易风筝,将风筝涂成自己喜欢的颜色,并进入户外放风筝,感受春天的力量。

3.2.3家长协助教学

家园共育模式下家长需配合教师的教学安排,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有效支持。对于二十四节气主题活动,教师往往制定有详细的教学与活动计划,需要邀请一些有专长的家长来协助教师,创设环境、传授专业知识等。如清明和谷雨节气到来之际,恰到一些地区的采茶期,在此条件下教师可询问家长,找出一名或者几名精通茶道的家长,由这些家长向幼儿讲解中国茶道,并展示泡茶过程。通过这一活动,将教学主体变为家长,可以为幼儿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让他们跟随家长的脚步来学到更多的知识。

3.3拓展传统节气的教育途径

3.3.1家长抓住节气契机进行生活化、社会化的教育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就是说生活处处皆学问。对于幼儿而言,他们主要接触家庭和幼儿园这两个环境。幼儿在家庭中完全放松心情,这是幼儿园这一环境所不能给予的。因此,二十四节气主题活动中,教师需重申家庭对幼儿学习的作用,使家长利用好家庭资源,抓住节气契机对幼儿开展生活化、社会化教育,让幼儿从平常的生活中学到节气知识。比如到了端午节,很多家庭会包粽子,此时家长可鼓励幼儿参与进来,在幼儿包粽子的过程中家长需不自觉向幼儿讲解端午节的相关历史。

3.3.2在家庭亲子互动活动中进行生活化的教育

幼儿处于家庭环境时,常常表现出积极乐观的态度,他们乐于与家长分享和沟通。因此,家长需利用好幼儿在家庭中的心理特点,通过亲子互动来向幼儿传授节气知识。比如家长可根据节气活动,与幼儿交流不同节气的代表性食物,比较典型的是立春的“春饼”、小寒的“腊八粥”等。在比较特别的节气,如有条件家长需与幼儿一起制作美食,让幼儿在此过程中感受节气文化的影响。当然,家长也可带领幼儿阅读节气相关的绘本或者书籍,让幼儿从阅读中收获更多知识。一些家长非常乐意与幼儿进行各种游戏,在二十四节气教育活动中,家长也可利用亲子游戏,如“斗鸡”、“炒黄豆”等传统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不自觉学习节气文化内容,感受到传统节气文化即使经历漫长历史,在今天依旧有巨大的影响力。

结束语:

总之,二十四节气教育对幼儿发展十分重要。为在幼儿园成功开展二十四节气教育,教师需具有高度的创新意识,积极构建家校共育新模式,使广大家长参与到教育活动中。未来的幼儿教育中,教师需继续创新家校共育的实施路径。

参考文献:

[1]柴磊.二十四节气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实践与思考[J].好家长,2023,(40):52-53.

[2]石春红.浅论二十四节气在幼儿园的育人价值[J].新智慧,2023,(33):42-44.

[3]杜秋萍.谈“二十四节气”劳作活动在幼儿园大班的应用[J].智力,2023,(33):183-186.

[4]董诗涵.指向核心素养培育的跨学科项目化学习活动设计——以“校园二十四节气花园的建设”为例[J].浦东教育,2023,(11):69-74.

[5]徐晗,朴雪涛,杨淮羽.基于二十四节气“春分”的幼儿主题教育活动创设[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23,31(03):52-56.

作者简介:杨璐(1992.2),女, 汉族, 贵山东青岛人, 本科学历,二级教师,从事幼儿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