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DOI: 10.12721/ccn.2023.157047, PDF, 下载: 238  浏览: 2547 
作者: 张莹
作者单位: 哈尔滨市铁岭小学,150001
关键词: 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策略
摘要: 在小学,是对孩子进行数学教育的初始时期,而数学计算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的数学能力。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就必须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计算占据了很大的比例,必须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才能让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笔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在小学阶段,怎样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前言:

在小学教育阶段进行数学课程的教学,其最根本的起点是巩固基础知识,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提高数学运算能力、数学综合思维能力、提高学科综合素质的目的。对于小学生来说,学生是否能够学好数学,其关键在于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思维特点。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思维特点展开教育,并对学生的计算速度、准确度和反应能力进行培训,将计算的基本教学规律贯彻下去,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生计算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数学不感兴趣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采取“寓教于乐”的方法,根据日常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运算兴趣意思是说,在学习的时候,由于感受到了它的美妙,所以就喜欢计算。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教师并没有以“寓教于乐”的方法来指导学生进行数学学习,反而采取了一种“机械”的方法,既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也不能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学生对学习的不重视

在数学教学中,学习态度是影响数学教学效果的重要因子。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持续的调整,发现有问题的要及时纠正。对有良好学习心态的学生,要经常给予表扬。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教师却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态度,而仅仅注重了分数,这样的注重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使一些学生出现了逆反心理,从而影响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三)学生的注意力不能集中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注意力不能集中是最常见的问题。这是因为,学生没有对教材上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要对问题产生的根源进行剖析,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教师要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运用多种手段,使学生在课堂上逐步形成自己的注意力。然而在现实的教育中,教师往往只单一地强调注意力问题,不能与教学实践相联系,这与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能力培养相违背,应予以纠正。

二、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策略

(一)营造生动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根据小学生的发展特征,他们的心理素质没有得到较好的发展。在学习上,学生常常无法专心听讲。尤其是数学,必须要培养学生的细心和耐心,才能让学生在未来的数学学习中,打下坚实的基础。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运用一套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和课堂互动的教学方式,逐渐提高学生的数学兴趣。课堂气氛的活跃性能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正确认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快乐。比如,在“四边形的周长计算”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玩一个小游戏,让两个学生用手臂组成一个四边形,然后由另外一个学生来测量,从而计算出相关图形的周长。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也能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周长的概念,增强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讲授细节,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注意提高教学的准确率,还要在教学中尽可能地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保证教学的正确、细致、准确,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正确地进行数学运算,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率,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正确的演示。比如,在学习“两位数乘法”的过程中,如“17×19”,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解法,把“17”分成“10”“7”,把10乘以19,7乘以19,把它们相加,就能得到正确的答案。在教学生做计算的时候,要耐心地向学生解释,让学生一步一步地计算,要把计算的重点放在正确率上。当学生掌握了这些方法,在进行两位数乘法运算时,就能更好地运用教师讲解的步骤,循序渐进地进行计算,从而大大地提升了计算的准确率,从而在考试和练习中能够获得更好的分数。

(三)加强计算能力,养成计算习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做到既要有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又要掌握好学习方法,讲授细节,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除此之外,还需要强化运算能力,让学生能够在自己的思维中,形成正确的计算思路,从而养成良好的习惯。要强化计算能力,就要在课余时间安排学生的家庭作业。通过父母和教师的督促,加强对学生的锻炼。例如,我们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准备一本计算书,在每天下课后,教师会安排十道计算题,然后请父母在课后陪伴学生去做。教师定期检查学生的计算习题册,并鼓励表现好的学生。在学习习惯上,教师可以采取同样的办法,让学生准备一个错题本。将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不懂的或者是错误的,全部都抄录了下来。然后进行一次又一次的练习,并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复习,然后按照教师的讲解方法来做。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错误笔记就会覆盖到学生在计算方面遇到的困难。定期复习错题本,有助于巩固学生对数学公式的掌握,增强学生的解题能力,促进学生的理性思考,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率。

(四)加强训练形式的多元化,加强知识点的学习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我们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学习过程中,除了增加作业的数量,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比如,我们可以通过竞争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增加学生的学习能力,这样可以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让学生在比赛中更加地认真和迅速,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率。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形式,通过生动的演示和教学,来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

(五)强化学生的运算原理,确保运算正确

大多数学生过分注重数学的解题方式和解题规则的训练,而忽略了基础的计算规则,在计算过程中,由于规则的偏差,导致了整个题目的计算误差,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对学生的运算规则的理解和记忆,防止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出错,导致计算精度下降。比如,在口算中,学生经常会犯一些常识性的计算错误,比如“112-50=72”,“6×8=54”:37.8×6+37.8×3+37.8×11=?因为不能将同样的公式转化为37.8×(6+3+11),所以必须加强对学生的运算规则和规律的培养,以免犯下一些低级的错误,导致计算失误,这就要求学生要学会正确的运算规则,学会使用正确的公式。

三、结论

综上所述,要想提高小学生的计算准确率,就需要从培养学生的兴趣、细致的讲解、耐心地教导、教学生正确的教师方法、加强练习,让学生能够真正地了解和掌握数学计算规律,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从而真正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君. 找准“病因” 对症下药——浅谈如何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计算的准确率[J/OL]. 学周刊,2013,(34):92-93.

[2] 杨香. 提高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计算准确率的策略[J]. 中国校外教育,2013,(26):27.

[3] 周雪飞. 小学高年级计算准确率下降的反思与调整策略[J]. 学周刊,2013,(18):64-65.

[4]汪海杰. 浅谈小学数学计算准确率的提高方法[J]. 现代交际,2012,(11):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