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
DOI: 10.12721/ccn.2024.157106, PDF, 下载: 121  浏览: 1121 
作者: 邢玮
作者单位: 白沟新城团结路学校
关键词: 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策略
摘要: 小学数学学科,作为培养学生逻辑思维与运算能力的基石,对于构筑学生全面而系统的思维逻辑框架及提升思考能力,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积极响应小学新课程教育改革的需求,小学数学教育在教学实践中必须致力于促进学生多元技能的均衡发展。其中,计算能力作为一项核心的数学素养,应当成为教师重点关注的对象。这就要求教师紧密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勇于并善于探索和实施新颖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期在计算能力的培养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前言

计算能力不仅是学生深入学习数学课程不可或缺的基石,更是其掌握这门学科所必备的关键技能之一。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以及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教师肩负着重任,需持续协助学生优化和升级他们的计算思维,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并激发他们对计算的兴趣。教师需确保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计算知识与技巧,并鼓励他们将这些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从而实现知识的实际应用。为此,教师的目标是为学生构建一个稳固的计算基础,使他们在日后面对更加复杂和困难的数学问题时,能够迅速且准确地给出答案。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意义

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首要且核心的任务在于深化他们对数字间逻辑关系的认知,并强化其逻辑思维能力,确保他们在解决数学难题时能够进行精确无误的计算,从而大幅度提升解题技巧与效率。计算不仅是数学学习的基石,通过实施高效的教学策略与指导方法,它能为学生的数学学习之路铺设坚实的基石,并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持续发挥支撑与推动作用。其次,这一提升过程有助于塑造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促使他们在数学探索中不断追求卓越,进而在数学领域内取得更加显著的成就。最终,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将帮助他们在考试中迅速而准确地解题,从而斩获更优异的分数,这种正向反馈将进一步激励学生更加主动地投身于数学学习之中,对整体数学教育质量的提升产生极为积极且深远的影响。

二、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

1.加强基础知识讲解,提高计算速率

在培育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时,首要任务是夯实他们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认知与掌握。唯有当学生深刻理解了数学题目的类型及其背后的基本原理,他们方能迅速而准确地选定合适的计算方法,从而高效地解答各类题目。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需不断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并积极促进课堂上的师生互动,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以《解方程(一)》这一章节的教学为例,为了切实提升学生的方程解题能力,教师首先要确保学生准确理解并掌握方程的基本概念、解方程的基本原理以及具体的解题步骤。教学伊始,教师会详细阐述方程的定义,以及方程中各个组成部分(诸如未知数、等号、常数项等)的具体含义。随后,教师会指导学生如何识别并列出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紧接着,教师会深入讲解解方程的基本技巧,如移项、合并同类项等,并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帮助学生熟练掌握这些解题步骤。在此过程中,教师会密切关注学生的解题策略,确保他们能够准确无误地求解方程。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教师可以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例如,可以组建课堂学习小组,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合作探讨方程题目,通过相互讨论和交流来深化对方程的理解和掌握。同时,教师还可以设置竞赛环节,对最快且最准确解答出问题的学生给予奖励,以此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求知欲。

2.培养学生进行口算、笔算和估算的结合

口算是数学领域内一项复杂且至关重要的心智技能,它在促进学生注意力、分析力、记忆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通过持续的口算训练,学生能够迅速提升大脑的反应速度和思维敏捷性,同时增强专注力,实现在短时间内精准完成计算的目标。相比之下,笔算的学习与训练则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耐心、细致以及精确无误的计算习惯。通过大量的笔算实践,学生能够逐渐塑造出稳健的计算心态,有效减少计算失误,并在发现错误时能够迅速而准确地予以纠正。在日常生活中,估算的应用场景无处不在,从家庭生活的琐碎事务到个人学习计划的制定,估算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例如,家庭主妇在烹饪时会估算所需时间,我们在餐厅点餐时会预估餐费,规划出行路线时会估算路程和时间。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的估算能力,教师应积极引导他们将估算技巧融入日常生活和学习之中。具体而言,学生可以估算完成家庭作业的时间、家到学校的距离,或在购买学习用品前预估所需费用。这种习惯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计划性和时间管理能力,还能有效锻炼他们的思维灵活性和敏捷性。为了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生动有趣的估算练习题。例如,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题目:小明和妈妈一起去超市购物,他们打算购买五种商品,价格分别为48元、27元、16元、72元和25元。妈妈的钱包里只有200元,请问这些钱是否足够支付这些商品的总价?在解答这个问题时,学生需要迅速观察并计算,可能会采用凑整法等简便方法进行估算。例如,他们可能会先将48元和72元相加得到120元,然后将27元看作25元与另一个25元相加得到50元(同时记住还有2元剩余),再加上16元和之前剩余的2元,最后得出大约188元的估算结果。这样的训练不仅能够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估算的实用性和便捷性,还能让他们深刻理解估算与精确计算之间的微妙平衡,从而有效激发并拓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3.加强计算习惯培养,提高计算准确性

为了进一步提升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我们需要在巩固他们基础知识的同时,确保他们在解题时能迅速且准确地找到最合适的计算方法。仅仅追求速度而忽视准确性,是无法有效提升计算能力的。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需特别重视对学生计算准确性的培养。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养成良好计算习惯来确保计算的准确性,比如打草稿、运用计算技巧等。以《商不变规律》的教学为例,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规律,并提升计算的准确性,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教学策略:

在讲解《商不变规律》时,教师应先详细阐释该规律的概念和应用方法。随后,通过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例题,向学生展示如何在具体计算中运用这一规律。在讲解例题的过程中,教师应着重强调计算过程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养成打草稿的习惯,将每一步的计算过程详细记录下来。通过打草稿,学生可以随时检查自己的计算步骤,确保每一步都准确无误。同时,详细的计算过程也有助于学生在解题后快速定位并纠正可能的错误,从而提高计算的准确性。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系列与《商不变规律》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实践加深对这一规律的理解和掌握。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强调计算准确性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通过检查、验算等方式,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计算准确性。通过这些教学策略的实施,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将得到显著提升。

结语

计算无疑是数学教学的核心要素,它如同数学大厦的基石,稳固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学习结构的坚固性。若此基石不牢固,数学学习便如同建筑房屋时缺乏坚实基础,难以长久,随时可能“摇摇欲坠”。因此,我们必须全力以赴,加强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确保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实质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苏冬梅.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1(29):71-72.

[2]杨雪花.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路径分析[C]//首届智慧教育教学与发展论坛.首届智慧教育教学与发展论坛论文集:2023.

[3]吴晓艳.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对学生的重要性和研究策略[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21(2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