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航空企业来说,产品质量的好坏对企业的发展,乃至国家的安全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为了保证国家安全,航空制造企业更是应当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管理。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包括不少航空制造企业在质量管理上都有了显著的提升,企业更是在产品质量管理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这并不代表航空制造企业的所有产品都是没有质量问题的,为了更好地促进航空制造企业的发展,更是需要针对航空产品质量管理的现状进行相应的分析,根据问题的特点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1 数据分析的概念和目的
数据分析是指运用适当的统计分析方法对收集来的大量数据进行分析,将它们加以汇总和整理并分析其中的价值,以求最大化地开发数据的功能,充分挖掘数据的价值。数据分析是为了提取有用的信息和形成结论而对数据加以研究和概括总结的过程。这里的数据也称观测值,是通过实验、测量、观察、调查等方式获取的结果,常常以数据的形式展现出来。数据分析的目的是把隐藏在看似杂乱无章的海量数据背后的有效的信息提炼出来,总结出研究对象的内在规律。在实际工作中,数据分析能够帮助管理者进行判断和决策,以便采取合适的策略与行动。
20世纪50年代末,日本“丰田”公司将第一批汽车发往美国市场,却因为质量问题而遭到嘲笑。1961年“丰田”终止了在美国市场销售汽车,不光彩地撤出了美国市场。在“丰田”身处危机之时,公司的总裁石田退三决定采纳一位外部人士——质量大师威廉·爱德华兹·戴明的建议,对公司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整顿。直到1965年,“丰田”才重返美国市场,但这次它带来了一款质量优良、价格有竞争力的新车,此举在美国市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得益于它受到了戴明这位统计学家的帮助。今天,“丰田”的质量系统被称为“丰田之道”(ToyotaWay),一直被世界各地的制造业公司甚至服务机构奉行。
2 航空产品数据管理的要求
航空产品由各个功能、结构均相对独立的部件和子系统共同组成,各部分之间高度耦合。在研制过程中,各部分研发工作高度并行伴随着者密切的协调,且需要根据协调情况经常性调整各部分的指标要求和技术方案,为保持发动机设计状态和实物状态受控,研发数据管理的首要原则是确保研发团队成员能够及时、准确获得有效数据,这其中包含三方面对数据管理的要求:数据的集成管理、有效性控制和在适当的范围内高效共享。
由于设计、试制和试验领域不同来源的数据之间存在着“需求——验证”的数据链条,因此数据必须关联、集成管理,避免形成一系列的数据孤岛;同时,在数据的集成管理中,管理对象不仅应包含数据,更应包含数据间完整的映射关系。同时对数据发布、审查、修改等进行控制,实现数据的权限和分发控制,并实现用户对数据的使用和检索。在数据的集成管理中,也应按照特定的数据逻辑进行数据组织,既满足数据快速检索的要求又满足对不同类型数据采用不同策略进行管理的要求。
由于研发过程中,每批次产品存在着表征产品设计方案的“设计状态”和表征产品实物客观的“实物状态”,且由于设计中存在变更,以及试制过程差异或验证目标差异,“实物状态”于“设计状态”之间往往存在差异(让步、偏离等),不同架份的“实物状态”之间也存在差异,因此在设计数据有效性控制策略时,应能满足“设计状态”数据的变更管理要求和“实物状态”的配置调整管理要求,并保持二者之间数据关联的准确。
3改进数据收集分析工作的一些建议
3.1要强调航空产品数据收集和统计分析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组织进行相关数据分析概念和统计技术工具的培训,确保该工作的有效开展。
3.2要确定开展数据收集和分析工作牵头组织的单位和人员,确定好各单位开展数据收集和分析工作人员的职责,以及时向牵头组织的单位和人员提供工作进展的信息,人员之间要有良好的沟通,可以通过建立表扬和激励机制、小组例会、工作简报等形式进行。
3.3要确定好开展数据收集和分析工作的航空产品范围和时间,可针对几个重点产品收集近5年内产生的质量信息和数据,按过程分类后填写数据收集表,形成数据库。
3.4要制订开展数据收集和分析工作的总体计划并实施有效控制,保证工作按预定计划计划进行,按时间节点进行阶段性审查和评定,组织监督完成需要其他部门配合完成的问题整改并进行跟踪管理,在偏离计划时采取措施确保计划的实现。
4航空产品质量改进工作的有关措施
4.1加强航空制造企业之间的合作
航空产品具有高精度、高技术等优点,无论是产品的设计研发还是生产制造,都具有超高的难度,对专业的生产技术人员的培养和企业的科研投资需要较高的要求。为了提高航空制造企业产品的质量,同行业之间各大公司,可以加强合作,产业性质相类似的企业可以经常交流生产制造经验,合作培养高科技产品研发人才,发挥人才在航空产品制造中的能力。同时,企业可根据实际生产需求,和各大航空高校、科研院所就航空产品的设计、研发和生产开展合作,产学研相结合,双方共同努力,这样既能够为各大高校培养出更多的航空领域人才,还能够有助于航空制造企业人才储备的增加,从而促进航空制造企业更好地发展。
4.2加强航空产品的质量控制
为了提高航空制造企业的产品质量,一方面,航空制造企业内部应该加强对于产品生产流程的监督管理,对航空产品生产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针对性的检查,在产品实际生产过程中,增强生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质量监督意识,保证生产线上的有关人员能够根据企业的质量管理规章条例开展相应的工作。另一方面,在对航空产品的实际监督工作中,企业也应该建立实时监督管理体系,加强对生产工作的重视,对工艺流程进行重点记录,监测产品生产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问题,针对问题对产品制造工艺和生产流程进行改良和优化。
4.3 重视技术创新,加大设备投入
第一,要重视技术创新环节,对各种技术进行仔细研究,用技术创新提升质量。重视编制完善的技术文件,文件要高效、规范、标准,对于重大科研成果,要重视应用,在确保技术质量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对技术难点进行攻克,确保技术进步。第二,加大设备投入,对那些有助于提升产品质量的设备,要提前进行调研,对关键设备建立优先采购体制,要打破设备采购壁垒,选择最佳供应商,及时采购各种先进设备。对设备采购环节,可以听取一线员工的声音,让他们能够参与和选择所使用的设备,因为他们是设备实际操作人员,对设备实际功效有更清晰的认识。为此在采购设备时,可以听取他们的意见,了解各种设备的优劣,确保产品质量。
结语
总之,数据收集和分析工作是一个新课题,还需我们在今后逐步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汲取经验,形成规范性的管理程序,从而在工作中用数据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邹峰,魏明义.我国航空工业质量管理标准体系研究[J].航空标准化与质量,2018(05):3-7.
[2]吴毅民.航空电子产品制造过程的质量风险及应对措施[J].航空电子技术,2018,49(03):52-56.
[3]李英伟.航空发动机设计过程中的质量管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0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