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背景下高职师范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研究
摘要: “三全育人”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衍生出来的新型教育理念,对于培养职业型人才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其更能顺应我国教育改革的方向。高职师范专业承担着为社会输送高素质教育工作者的重任。首先本文拟通过研究“三全育人”背景下高职师范专业课程改革的积极意义,其次深入分析了目前我国高职师范专业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思考,希望可以提升高职师范专业课程的创新性和时代性。

引言

近些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与社会发展实际脱轨,其培养出来的人才并不能胜任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工作。而师范专业又是高等职业教育中的重点内容,它的教学质量不仅关乎未来教育工作从业人员的素质,而且关乎我国下一代学子的教育。由此可见,高等师范专业课程教育改革势在必行,这就要求相关人员仔细研读政策,探索“三全育人”教学理念的本质,致力于探索出一套科学研究教学方案,推动高等师范专业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一、“三全育人”背景下高职师范专业课程改革的积极意义

“三全育人”是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简称,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生态,对我国高等教育课程改革具有指导作用。“三全育人”背景下高职师范专业课程衍生出了新的特点,其课程改革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三全育人”理念下,高职师范专业课程具有广泛性和多样化的特点。“三全教育”理念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化、综合性发展,这就要求高职师范专业课程涉及范围广,且强调重点,如:设置选修课、必修课,让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与他们未来规划相符的课程,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升他们的综合竞争力,大大提高高职师范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二是“三全育人”理念下,高职师范专业课程具有系统性和结构性的特点。从宏观方面说, 师范专业选修课、必修课、实践课的设置比例应保持在合理范围内。从微观方面说,高职师范专业每门课程的内部各要素之间应构成完整的体系。在“三全教育”理念的影响下,高职院校会对师范专业进行科学统筹的规划,高职教师也会对课程结构进行调整,使其更具系统性和科学性,最终达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

三是“三全育人”理念下,高职师范专业课程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为谁培养人才,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三全育人”理念以就业为导向,目的就是培养出高质量、专业性强、能适应社会时代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具有显著的目的性。高职师范专业课程基于“三全育人理念”,可以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预备教师人才,并向国家和社会输出这些人才,让他们为祖国的发展和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二、目前我国高职师范专业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

1、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课程设置具有单一性

以知识系统为导向的传统教学观念存续时间已久,对我国高职师范专业课程的设置,具有深远而持久的影响。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我国高职师范专业的课程设计往往以教材内容为核心,进而规划出一系列的教学方案,导致教学流程和教学方法逃不开传统教学模式的框架,严重限制了高职师范专业课程的多样性和多元化发展。例如,在传统教学观念下,教师进行教学活动往往以问答形式展开,并借由习题和作业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更古不变的教学方式极大压抑了学生的天性和积极性,降低了高职师范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2、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课堂,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传统观念影响下,高职师范专业教师往往以自己为中心,希望能把专业的知识和能力传授给学生,帮助他们获得专业知识和技能来应变社会实际工作中的各种问题。不得不说,高职院校教师的想法是出于教书育人的本心,但以教师为主体的课程设置已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生活。当今社会在招聘时,往往已不再关注学生取得的成绩和绩点,反而更加关注学生的能力、经验和创新意识。基于“注重教法,注重结果”的传统观念培养出来的学生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可见高职师范专业课程改革的重要性。

三、“三全育人”背景下高职师范专业课程改革的策略

1、树立先进教学理念,积极推进高职师范专业课程结构性调整

高职院校应该从上到下树立先进教学理念,让“三全育人”教学观念在全校蔚然成风,从而加快推进高职师范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的步伐。高职院校应该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并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合理设置每学期必修课,选修课,实践课的课程次数,使得学生通过必修课和选修课积累相关的理论知识,并结合实践课锻炼学生的灵机应变能力,从而实现全体学生的全方位发展。

高职院校应基于“三全育人”理念,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等,制定全新的教学标准,并让教师在新的标准下探索全新的教学方案,借此提高师范专业课程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2、采用先进教学方式,促进高职师范专业课程的多元化发展

高职师范专业的教师应该采用先进的教学方式,促进课堂教学活动的多样性和多元化发展,营造出新颖别致、轻松活跃的教学氛围,为学生展开学习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在进行课堂引导时,老师可以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以图片、音频、动画、PPT等新型教学工具为导向,在课堂一开始就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他们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接下来的学习。在展开课堂教学时,老师可以通过翻转课堂、小组协作、情景模拟等教学方式,拓展和延伸课堂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例如,教师可以将下节课的教学任务移交给学生,在下次上课时,让学生作为“老师”,自己作为“学生”,通过翻转课堂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教材知识。

3、全过程推进教学评价方式,构建科学完善的课程设置机制

教师应一改以往学期评价方式,推进全过程教学评价方式,构建科学完善的课堂设置机制。在展开课程教学时,教师应摆正自己的姿态,以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一起探索知识的海洋,也就是说学生在课堂的全过程都可以对教师提出建议和参考,从而实现双方的共同进步,有效提高高职师范专业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结束语

基于上述分析可知,“三全育人”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趋势,是改进和完善现代教育体系的必要举措。“三全育人”教育理念冲破了传统教学理念的框架和束缚,以全新的姿态进入了高等教育工作者的视野。高职师范专业相关从业人员以“三全教育”理念为核心,可以一改以往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式,并借助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增添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灵活性,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全方位锻炼了学生的各项能力,对于学生的全面成长有着促进作用,可以有效实现“三全育人”的教学目标,为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培养出高质量的师范人才。

参考文献:

[1] 吴子贵. “三全育人”体系下高校部门协同机制的建立 [J].  法制与社会. 2015(05)

[2] 刘胜男.新时期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三全育人”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J]. 改革与开放. 2014(12)

[3] 朱耀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教学增效路径探究 [J]. 学理论. 2012(12)

[4] 曾令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究 [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