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代电视新闻编辑所应该具有的素质与才能
摘要: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文化、资讯交流的迅速发展、变化,新鲜事件不断涌现新观点层出不穷,听众的心理要求也日益提高,中国广播电视媒体结构也有了质的改变。为了满足信息时代的需要,电视新闻节目已从预制型向直播式的发展电视新闻编排方式也出现了嬗变,已开始从单纯的排列组合型形式逐渐走向更加繁杂的"写作"型时期。而身为新闻报道活动"把关者"的编者,也已从普通的审稿、改题、编排节目,向对新闻报道采访编辑工作负总责,系统地掌握新闻报道现代化操作程序的全新转型,对电视新闻节目编者队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具备政治素养和辨别能力

新闻报道素质,是指广电媒体编辑人员的基本素质,是指剪辑人员快速、正确地评判重要的新闻报道事情的才能。一个出色的电视节目编辑人员不但要懂得什么样才是新闻报道,而且需要懂得怎样谋划、怎样报导新闻事件及其对新闻报道效应的预期。这就需要电视节目编辑人员应该具备较高的新闻报道基础理论素质,用理论指导现实要求编者们要有一双慧眼,即一种特殊的新闻报道感知力量,在复杂纷繁的新闻报道稿件中采撷出实在的、精准的、社会价值最高的、有导向意义的新闻报道信息来。提升新闻报道素质和感知力量,就一定要有强烈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要有对生活现象勇于探索和精于发现的才能,注意广泛积累学识和思想,努力做到"厚积薄发"。

2.具备知识素养和采编能力

电视新闻编者的工作应该是根据报道的轻重缓急,求同存异分析、概括、整合去粗取精加工之后,突出主题、深入题材最后用报道编排的形式,把媒体的报导思想体现出来单行条例报道编排是基础性编辑工作,是报道编排的"砖瓦"和"柴米"只有掌握了新闻采访素养,才能在编排时发现别人的问题,也才能尊重前方新闻记者的辛劳仔细认真每一份文稿,仔细认真每一个图像,也才能在编排时把前后期工作有机融合,创作出新闻精品。采编能力,缺一不可。

3.具备美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广电新闻的美感体现在诉诸视听的文本语言和诉诸视觉的画面语言二种方面。良好的艺术素质和较强的审美力可使广电新闻报道锦上添花。现在的观众通过看电视新闻不仅是为了获取资讯,同时也要获得美的体验并获得精神快乐。刘少奇同志曾在《对新华社管理工作的一个意见》中说:"新闻报道一定要具有思想性和艺术化,不要只注重政治性立场还应注重思想性、艺术化和趣味。"美产生于新闻报道当中,新闻报道美的形式反映在新闻报道的艺术化。所以.新闻报道艺术作品虽不属工艺品,但同文学及任何艺术一般,也符合"美"的基本规律。广电新闻报道区分于报纸和广播新闻的显著标志,是音曲结合、临场性较强。也因为这一特性,决定了广电新闻媒体较报纸和广播新闻有着较强的艺术特点。如果报纸新闻的艺术特征集中体现在新闻版面的艺术编排美化,广播新闻的艺术特点则集中体现在新闻声音和音响的艺术效果上,那么电视新闻则为艺术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和舞台。而后期剪辑创造和展示美的形式和手法,恐怕大于前期采访。因为一个好的电视节目必须是文本、解说、图片、声同期音、字幕等诸基本要素的良好组合。作为编者,要在大量的新闻报道图像画面中选取最有艺术冲击力和艺术表现的新闻报道图像画面,要把那些枯燥的数字变成直观、有趣的图形,要让字幕和整个新闻报道的颜色、大小、文字配合得当,等等都要根据作者自己的审美实力来选择。电视新闻以自身的吸引力和前所未有的社会感染力影响了更多的听众,得到了广大观众的青睐。电视新闻编辑要用自己的"新闻眼"去发现美、展示美、创造美。

4.具备技术素养和剪辑能力

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剪辑分为单个新闻报道的编辑成块、多个新闻报道的合成以及后期的切换导播三部分,而这部分工作一般都是由剪辑人员完成。纯熟的新闻报道剪辑技能,不仅仅是为做好媒体包装而且有助于"每分钟必争"。蓬勃发展的现代科技又给电视节目媒体带给新的变革单一的新闻报道解释词和单一的图片资源已无法满足广大受众对日渐蓬勃发展的现代社会日常生活反应的需要。尤其是"直播"、"新闻报道跟踪"、"新闻述评"等等新闻形式的产生,使"电视新闻"这一定义在新闻报道的及时性、大众化和深度化上的特点凸现起来,"正在进行时"和"经济社会热点追踪"、"经济社会现象剖析"已形成了广电新闻媒体中又一重要的报道特色。电视屏幕上的内容形声,和新闻报道中发生的重要事件以及广大受众和编辑之间的直接交流等,都可以利用现代化的电子技术,增强新媒介的传递效应。但是,这就给广电新闻报道编辑提供了近乎严苛的条件。它要求广电新闻报道编辑必须紧随时代脚步,在提升文字功力的同时也必须掌握现代科技,掌握各种新宣传方式,掌握现代化的宣传技术手段。

5.具备策划素养和统筹能力

但在今天广播电视新闻报道栏目已经走向了品牌化运营,新颖的创作风格模式已经成为了吸引听众的主要手法,而这又需要广播电视新闻报道栏目编辑人员的直接参与。而传统的电视节目采摘制大多是由新闻记者"领导",从选择、访谈到创作再到剪辑大体上都由新闻记者共同完成剪辑就是负责把新闻记者的创作拼接成栏目。这样运营难以使新闻报道栏目产生明显的品牌特点,新闻记者各种选择,采制方法不同编辑东拼西凑,栏目不易于产生总体格调。同时,从新闻报道宣传效果来看,也形不成"拳头效应"。现在,新闻报道栏目中由编辑部人员或编者策划组成的"主题报道"越来越多了,对某一地方、某一时期、某一方面、某一热点话题予以专访、或做出有相当份量、有相当深入且有一定影响的电视新闻,就表示着大伙都已关注到了这一个点。所以,在新形势下,电视节目编排工作不但要把好文本编辑关、图像编排关、栏目编排关,更关键的任务就是谋划与整合。

一是为了便于沟通"编辑-记者"之间的关系。首先先由编辑按照记者所选定的问题,确定新闻选题:然后再由编辑部主任或编辑策划(尤其是重大选题)经领导审核,把关后确定新闻选题;最后让新闻记者去执行任务。这既能够降低记者个人心理因素对电视节目创作的不良影响,合理调控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品质,还能够加强整体编审力量,从而解决了新闻记者无法掌握编辑的采编需求、编辑不知新闻记者的采访动机的现象。

二是实现新闻节目的准确直播。也就是对新闻直播之前或之后播放过程的统筹与指导。其功能主要就是指导新闻直播、调整播出时间的地点与顺序。也包括对个别内容的改变、更新,甚至重排等。在直播平台与科技条件日趋完善的今天,电视新闻节目已从过去的预制形式逐渐向现在的直播形式发展,在新闻资讯栏目转播中直接插播或由现场观众同步发回的新闻信息,已成为各台招揽观众的主要手法记者们每时每刻都可以在现场发回新闻消息,而这时编者们就必须敏捷的思路、果敢的决定、精密的测算、纯熟的技能,才能及时、精确地将正在出现的重大资讯事件和最新消息,从正确的地点直接切入新闻直播。在时刻紧迫、对技术要求最高的状况下,主持人或节目主持人、技术人员,必须随时随地都准备好应付将要发出的最新消息。他们必须各就其位。而且随时都应该服从当班编辑的指示。不然的话,整套控制系统将会失控,结果不堪设想。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形势下,电视节目编辑人员应当具备强烈的政治使命感、认真严肃的工作作风、求真务实的奉献精神,以及广播电视新闻传播的专门技能知识。掌握了这种素质,才能训练出较强的媒体敏感度、深刻的洞察力、创新的编辑思维,才能制定并编排出有深度、有高度、有思想的新闻节目。

参考文献:

[1]胡永忠.论电视新闻编辑应具有的综合素质[J].新闻研究导刊,2016,7(13):130.

[2]武永强.电视新闻编辑应具有的素质[J].青年记者,2012(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