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提高初中学生地理实践力的策略研究
摘要: 培养初中生的地理实践力,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优化地理课堂教学效果,培养社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

地理实践力是初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也是地理课程目标的重要要求。地理实验、社会调查、户外考察等实践活动是地理学科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重要途径。笔者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在日常教学中发现,受应试教育思想、地理学科教学实践资源及设备不足的影响,一些学校的地理学科教学活动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

一、初中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价值

1. 有助于增强初中地理课堂实效。

在唯分数论的传统地理课堂教学背景下,考试成绩是衡量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指标,考试的知识难点是学生学习的重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侧重于理论知识的分析和讲解,拓展性和实践性的地理学科活动没有被足够重视,地理教学理论与实践活动的结合没有很好地得到体现,以考点为导向的理论教学占主流,加之教师习惯于填鸭式教学,学生缺乏地理学科学习的主动性,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率低下。而以地理实践力培养为导向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则突出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师引导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理解地理知识,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地理学科的独特魅力,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也更深刻、全面。

2. 有助于提升初中生地理学科素养。

地理实践力培养是当前地理学科研究的热点,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也是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需要。围绕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目标,教师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丰富地理课堂教学内容,提升学生对地理知识学习的体验感,有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有效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精神,这对学生思维方式的改变至关重要,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在实践活动中运用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是学生感悟、体验现实世界中人地关系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参与地理实践活动,能更深切地理解理论知识与具体实践、日常生活的联系,进而激发学生刻苦钻研、探索创新的积极性,促使学生逐步形成尊重自然和保护自然的意识。

二、初中生地理实践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1. 缺少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条件。

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初中生具有极强的可塑性,所接受的学科知识比小学生更加广泛而有深度。笔者在日常的教学观察中发现,部分学校的初中地理学科分值在学科总分值中占比偏低,从授课时间或是教学方式的角度分析,可以发现教师、学生、家长对地理学科的重视程度不够,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比较低效。同时,在初中阶段,部分学校的地理教师往往一人身兼多职,或是一人在多个班级任教,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师资力量不足;一些学校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设施设备配备不齐全,学生的地理实验无法正常进行。这些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地理教学成效与初中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效果。

2.地理学科理论与实践的关联度不够。

地理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息息相关。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部分教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和分析,更看重学生的应试能力和考试成绩,对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价值认识不清,倾向于采用单一的讲授方法开展地理教学,这种教学方式虽可以快速传授理论知识,但对学生实践力的培养比较有限,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得不到启发,对地理知识的认识局限于教材之中,很难建立地理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的联系,学生抓不住理论知识和具体生活实践之间的融合点,出现了理论知识与具体实践“两张皮”的现象,教师难以通过地理教学活动实现育人目标。

三、初中生地理实践力培养的策略

1. 创新实践形式,增加实践机会。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初中教学条件不断优化,教学组织形式不断丰富,为初中地理实践教学形式的创新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初中地理教师应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地理实践教学设施,不断提高自身的地理实践教学创新能力,激活思维,将课内课后、校内校外等教学和场所资源综合考虑,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地理实践机会。同时,初中地理教师需结合学生实际,根据学生的能力趋向和素养水平,有针对性地开展地理实践教学活动,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地理实践教学活动,学有所获。例如,在围绕“地图的阅读”相关内容教学时,为了使学生更客观真切地认识地图,教师可以“定向小越野,地图大作用”为主题设计地理实践活动,学生通过活动学会在生活中使用地图辨识方向,寻找目的地。首先,进行活动前的考察和分工准备。教师可以提前考察活动环境的安全性,排除不安全因素,然后将学生分组,选出组长、记录员等,为学生准备好地图和通讯设备,并讲解地图的使用方法,告知越野路线和任务。其次,引导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走完预设路线,完成分配的任务,记录活动过程。最后,小组之间分享各自的经历、经验,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和评价活动这次。如此,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能够在实践体验中总结出生活中使用地图辨别方向的基本方法,增强地图运用实践能力,进而培养地理实践力。可以说,此次地理实践活动,实现了校内校外多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从活动空间和内容上为学生拓展了实践范围。

2.倡导合作学习,增强实践锻炼。

每个人的兴趣爱好、智能水平、思维能力各不相同,有各自的局限性,而通过合作学习能够完成一些以一己之力无法完成的学科任务。合作学习是教师组织开展地理实践教学的重要形式,也是一种结构化的系统学习策略,一般以小组为单位,注重成员之间的互助协作,由若干名能力不同的学生组成小组开展学习活动,共同完成学习目标。在初中生地理实践力培养中倡导合作学习,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人际沟通能力、创新意识和主动学习的习惯,切实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地理实践素养。以“大陆和大洋”相关教学内容为例,这节课需要学生根据地图和相关数据了解地球上海洋和陆地的占比情况,描述海陆分布特点,在地图上说出各大洲和大洋的名称,标出地图或地球仪上各大洲和大洋的地理位置。为实现上述教学目标,教师可组织学生合作学习。首先,教师需将全班学生合理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以组为单位,绘制各大洲和大洋的轮廓图。其次,教师需要引导小组负责人分配地理实践任务,根据组员的特长进行分工,让每一位组员都参与其中。最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召开成果展示会,总结评价各小组的实践成果,鼓励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共同进步。通过这样的合作学习,可以有效使学生的协作能力和操作能力得到提升。

综上所述,初中地理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学生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重要意义,不断更新实践教学理念,创新实践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参与地理实践的积极性,使学生将地理理论知识活学活用,不断提升地理实践素养,从而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王民,黄劲松,蔚东英.“地理实践力”水平划分标准与案例研究[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3(17):19-22.

[2] 李晴 . 中学地理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22:78.

[3] 艾志华,王畅,徐焰华 . 我国百年初中地理课程文件对地理实践力素养的关注及启示研究[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21(01):7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