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领域相关设计的发展愈发的成熟,基本能够满足日常生产生活的需求标准。建筑行业的市场竞争环境是非常激烈的,建设单位要想能够在一片红海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就必须要保证企业内部所具备的设计能力和设计水平维持在高度活跃的创新基础上,同时,还要利用好可拓的思维模式,完成好每一个工序的实施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保持足够的发散性理念,以便于处理和精进施工阶段中可能出现的难点问题。
1 建筑设计创新的主要原则
1.1 建筑设计的整体性
一般情况下,建筑结构的设计阶段需要考虑各个结构之间的整体性和一致性,设计人员必须要保证相互的契合度和促进作用,进而实现单一结构组成后效果达到完整的目的。与此同时,对于各个结构的综合性考量也是非常必要的,全方位的功能展现需要设计的不断调整、搭配才能达到基本预期要求,保证了建筑结构外在的美感和内在的功能作用。
1.2 建筑设计的综合性
一般情况下,各个工序和结构之间最终的组成效果取决于设计阶段的综合性考量,因此,设计人员需要依据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的调研,通过所收集的信息数据得出保证建设结构安全和稳定的关键性要素,同时,还要注意外在美感和内在功能的平衡性,保证二者之间具有相互推动的正向作用,符合逻辑思维和理念思维。不仅如此,效果的及时反馈也是极为重要的,其不仅有助于避免阶段性问题的常态化,还会使合理的创新设计得以延续,进而实现统一的标准化,保证了建筑结构的空间感、协调性以及层次感。
1.3 建筑设计的联系性
一般情况下,建筑结构是由各个工序组成的,所以彼此之间具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性。设计人员一定要在创新的过程中融合协调性和互助性的基本理念,避免不契合现象影响建筑结构的质量安全。除此之外,设计人员还要清晰的认识到施工条件对于内部结构的影响,所以,在开展具体的设计阶段,必须要以施工现场所处的区域环境、地质条件为主要参考内容,要重视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各项指标,防止不利因素产生负面影响。
1.4 建筑设计的动态性
一般情况下,建筑结构的整体设计方案需要在满足实际需求的前提下,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动态性,进而保证整个系统功能在应用效果上可以达到综合考虑的目的。与此同时,外在美感和内在空间需要具有足够的关联性和契合性,设计人员要确保可拓思维模式可以在未来的大部分时间内有效、合理。建筑设计的动态性需要遵循结构组成的既定规律,不能抛开实践基础,进而促进后续设计效果更深维度的进步。
2 可拓思维模式在建筑设计创新中的应用策略
2.1 建筑设计方法创新
要想实现可拓思维模式在建筑设计的创新理念中具有稳固的地位,设计人员应该把建筑组成的完整性和独立性放在首要考虑的因素当中。通常所说的完整性大体针对实际的分析过程,设计人员需要掌握足够的设计技术,并能将其与功能特点全面的结合到一起,进而平衡好局部和整体的相互作用关系。第一,设计阶段是思维发散的极端,因此设计人员在这一过程当中要把结构功能效果、人文历史、周边环境等方面可能产生的影响考虑进来,然后利用可拓思维模式进行合理的融合,不仅保证了最终设计结果的合情合理,还保证了各个工序之间的联动性。对于设计创新理念而言,构成性和联系性是非常重要的。与此同时,设计创新阶段也要全面的分析动态作用和精进设计,要保证二者组成对建筑行业的发展起到正向的推动作用,并要把结构的功能特点融入进来,进而实现独具特色建筑设计的目标。
2.2 建筑设计中逆向思维的运用
建筑设计创新的过程,其实是对以往设计理念形式上的颠覆,整个设计模式都与逆向思维紧密相连。通常情况下,逆向思维模式代表着针对不同问题都能够给出不一样的新颖答案,不仅摒弃了传统历年的束缚,还突破了定式思维的禁锢。与此同时,设计人员在开展建筑创新设计时,一定要充分的贯彻逆向思维的独有特点,用另一种崭新的、独立的、有思想的概念,对设计内容实施综合性的诠释,保持设计内容的灵活动态感,间接提高建筑领域的基础设计标准。
2.3 建筑设计中菱形思维模式的运用
菱形思维模式是目前较为常见的建筑设计创新模式,其主要优势特点在于具有持续扩展的能力,而在扩展完成后还可依据实际需求进行可塑性的汇集。在实际建筑的设计阶段,菱形思维模式的落实与应用必须要建立在仔细斟酌的基础上,不能过于片面,在规定范围内达到汇集后,则可得到全新的设计理念和设计形式。与传统思维模式存在差别的地方在于,菱形思维模式是具有多面性的,能够保证设计过程中的综合性探讨,这对于建筑设计创新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4 建筑设计中传导思维模式的运用
在实际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某个部位改变后另一个部位马上改变的现象,这种模式被称作设计阶段的传导思维模式。其主要体现出传递的作用。在建筑设计当中,可能会出现一定的矛盾,这些问题不能及时的得到解决将会影响工程的正常进行。而将传导思维引入到其中,通过变化当中的一些目标传导效应来积极转换矛盾的问题,这种方式在现代化建筑中有着一定的应用式。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拓思维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建筑设计思维模式,其在建筑设计创新中的应用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工程,主要涉及了建筑学、开拓学、创新学等多学科内容。因此,为了充分发挥可拓思维模式的应用价值,设计人员应在具体的建筑创新设计过程中加强对不同类型可拓思维模式的综合应用,在保证建筑设计质量的同时,推动建筑设计行业的创新性发展。
参考文献:
[1]万友林.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分析[J].建筑技术开发,2018,45(07):35-36.
[2]贾皓.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的研究[J].智能城市,2018,4(03):29-30.
[3]黄洛然.关于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06):252.
[4]郑衍派.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性思维发展模式[J].江西建材,2013(06):24-25.
[5]王科奇.可拓建筑设计创新理论与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