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园林中的乔木、灌木、藤类、花草等多样性绿色植物,发挥了绿色植物净化空气、净化水体和净化土壤的功能优势,是低碳理念的实施载体,低碳理念在城市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更加促进了城市园林建设的节能、环保和低碳特色,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做出了相应的贡献。
1低碳理念的概念
低碳指的是降低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本质是对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经济发展模式的大力倡导。低碳理念是基于科学发展观演化而来的一种与时俱进的新型理念,贯穿现代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全过程,渗透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低碳理念的核心在于,相关从业人员和单位需要加强节能技术的研发,大力推广低碳能源技术,利用新型节能环保材料,提升环保技术的运用效益,切实降低碳排放量,减少能耗和污染,减缓气候环境的恶化,进而全面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
2园林景观低碳设计的效益
同一类型的园林植物在不同立地条件、养护状况等因素的影响下,植物的整体绿量存在一定差异,因而植物的固碳释氧量也出现较大差异 。做好园林景观低碳设计具有显著的效益:(1)直接效益。园林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能够起到良好的固碳释氧作用,调节、改善城市的碳氧平衡效果,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例如,北京建成区绿地全年吸收二氧化碳的总量为 424 万 t,释放氧气的总量为 295 万 t。平均 1 hm 2 绿地,日平均二氧化碳吸收量为 1.767 t,氧气释放量为 1.23 t。(2)间接效益 。园林植物通过吸收阳光、水分,不断进行蒸腾作用,从而起到散热、降温的作用。除此之外,绿量与植物群落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层次关系,能够有效覆盖地面,降低城市的热辐射反射率,从而改善热能动态收支平衡。
3低碳理念的风景园林景观设计路径分析
3.1关于水体景观设计
在风景园林景观设计工作中,所涉及到的内容是比较繁杂的,而且要想真正达到低碳环保的设计目标,就必需要将方方面面的问题进行整合,并做出综合考量。风景园林景观的设计中,水体景观的设计是必不可少的,而在低碳环保设计理念要求下,设计人员需要对其与内的地形进行了解,并能够在实际的设计中,借助地形优势,实现地下水系统与水体景观的匹配,进而提升水资源的利用效率。通常情况下,最常见的水体景观主要有湖水、喷泉等,此类景观对水资源量的需求往往很大,所以为了能够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在进行水体景观的设计时,就需要从当地的地形和地貌出发,充分利用地形优势实现就地取材,以此来实现低碳环保的目的。
3.2科学选址
低碳理念要求设计人员在前期准备阶段,以低能耗、低排放以及低碳环境作为落脚点,根据园林景观建设、城市规划需求,科学选址,保证园林景观达到预期效果。科学选址时要综合考虑以下 3 个因素:(1)地形与土壤条件。相关人员应保证地形与土壤符合土壤疏松、排水良好、含水量适中等条件,以提高植物的成活率。(2)水源。尽量将园林景观建设在水源丰富的区域,如河流或湖泊附近。(3)景观特色。选址时需要考虑景观周围环境的文化和地域特征,突出园林景观的特色。例如,当园林景观建设在风景区时,设计人员要借助风景区的特色植物、自然风光,使园林景观与风景区的独特风光完美融合。
3.3园林建筑物设计
建筑物是园林工程的必要组成,用于公共服务、活跃景观、点缀环境等。在建筑结构上,营造冬暖夏凉的建筑空间,减少建筑能耗。在建筑材料方面,尽量就地取材,降低材料运输带来的碳排放;材料优选环保和节能材料,如木材、陶土砖、耐候钢等,减少玻璃、钢铁、石灰等高碳材料,建设一个真正的绿色空间。园林小品是园林中提供游客休息、实现装饰和展示功能的小型建筑设施,一般没有内部空间,体型小巧且造型别致。传统的小品建筑多采用钢筋、混凝土、砖瓦等高碳材料,在低碳的园林中,应尽量采用一些天然材料,如竹、木材、藤条等材料,不仅可以实现建筑材料的低碳,还可以发挥设计的创意,体现乡土主题,将低碳环保的理念运用到园林的设计中。
3.4自然与人文的协调统一
相关部门制定设计方案时,应当充分考虑场地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对二者进行最大化的合理运用,做到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在实地调研阶段,相关部门在考察地形地貌与气候环境特征的同时,可以深入走访基层,倾听民声民愿,调查当地群众的现实需求和相应的风土人情,酌情采纳合理的意见及建议,必要时可考虑进行方案思路的网上投票与海选活动。在进行方案设计时,相关部门需要选择行之有效的艺术表现形式,展现低碳园林景观原有的设计初衷,全面表达园林景观的人文内涵。相关部门应树立正确的设计观念,坚决不能为了优化园林景观的艺术设计效果而全盘忽视原有的人文内涵,或是将原有的自然风景全部摒弃。正确的园林景观设计应当做到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相关部门应当基于原有的地势地貌,合理增设绿色植被,提升含氧量与废气吸收率,改善原有生态循环系统,使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中可以接触和亲近自然,发现绿色生活的美。
3.5增加园林景观绿量
增加园林景观的绿量的主要途径有如下 3 个方面:(1)优先选择本土植物。这主要是因为本土植物对当地环境具有良好的适应性、抗逆性,可确保所选植物能够在园林景观中健康生长。(2)充分利用当地的光照、水分、土壤等条件,提高植物的固碳能力,增加园林景观的绿量。(3)构建复层结构的园林景观,并合理设计植物之间的种植密度。城市绿地面积有限,设计人员应当根据所选植物的特性与相关种植方法,合理应用分层设计的方法,构建复层结构的园林景观。上层栽植的植物,不仅要有良好的观赏性,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抗污染性;中层栽植的植物,不仅要有耐阴性,还应具有杀菌、吸收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作用;下层栽植的植物同样要有耐阴性。除此之外,园林景观低碳设计还可以借助垂直绿化、高架绿化、屋顶绿化等相关方式,不断提高园林景观空间的层次性、艺术性,在增加城市绿量的同时,提高园林景观的碳汇效果。
3.6杂草处理
园林景观中往往会长出大量的杂草,而杂草会吸取土壤中的营养物质,若不及时处理,将会干扰植物的稳定生长。目前,杂草处理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3 种:(1)化学控制。化学控制通过除草剂处理杂草,该方法应用效果十分显著,但会影响附近居民和环境的健康情况,与低碳理念所提出的要求不相符。(2)物理控制。物理控制主要是指机械除草、手工除草,该方法虽然不会污染环境,但工作强度高、工作量较大。(3)生物控制。生物控制通过借助杂草天敌和天然植物抑制杂草生长。在杂草处理过程中,要根据园林景观环境和杂草的实际情况,合理搭配上述处理方法,从而控制杂草生长,加强园林景观的养护工作。
结语
综上,在园林植物景观建设中应用低碳理念,把园林植物景观的节能环保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进一步强化植被的净化空气、涵养水源的功能,优化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
参考文献
[1]李福银. 基于低碳理念的园林景观设计研究[J]. 企业技术开发, 2015(2): 167- 168.
[2]王凯. 浅析低碳理念在园林景观中的运用[J].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5(5): 136, 142.
[3] 徐欣珏. 低碳环保理念下的风景园林设计变革[J]. 城市住宅,2021,28(12):173-174.
[4] 叶宏.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低碳园林设计与营造研究[D]. 北京: 北京林业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