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媒体的概念、特点
新媒体涵盖了多种元素,例如:数字化、信息化、互联网、操作系统、多样化传播途径等,新媒体已经超越了大众媒体的范畴,它将各种各样的传播方式进行相互融合,从而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在进入新媒体时代后,传播的形式从单一化逐渐转变成多对多的形式,每个人都可以进行信息传播,提升了人们的互动性与主动性。人们作为信息的传播者和发送者,可以无时无刻将所见的事件、新闻进行发布,在根本上实现了人们之间的无障碍交流。从新媒体的出现到广泛应用,其打破了传统气象影视节目传播的方式,致使气象影视节目在注重节目内容的同时,更加关注播报的渠道,从而最大限度确保节目的有序传播。
2新媒体时代公共气象影视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
2.1专业性不强
制作的气象影视服务节目通常沿用传统的天气、气象预报情况,内容缺乏系统性和权威性,不能很好地利用主持人专业讲解等优势,也不能通过气象专家讲座等更好地宣传或传播气象常识或科普信息等。例如,针对农业气象服务,一般都是近期天气情况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等,缺乏更深入、更专业的农业气象影视节目,且较少推出农业生产及农事活动开展、旅游、交通等精细化的专题报道栏目,同时,节目播报基本遵循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的模式,将音画等加以组合用来解释天气变化情况,在本地新闻节目结束后播出,创新力度不足,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年轻受众的吸引力。
2.2收视率及关注度下降
传统媒体下,约有60%的公众利用电视媒体来获知天气预报信息和了解气象防灾知识等。智能手机广泛普及后,互联网技术被应用于各个行业,气象信息传播不再是气象部门垄断,社会公众通过下载各种APP就可获取专业性强、便捷及时的定制化气象信息,还能获取更大的信息量,部分依赖电视节目的公众就被分流出来,导致气象影视节目的收视率和关注度出现明显的下降。例如,农民大部分时间都在田间劳作,很难及时收看电视节目,而新媒体时代气象影视节目获取途径的增多和不受时间地点影响的优势能够为他们提供很大的便利,提高了农业生产等抵御气象灾害的能力,使得公共气象服务社会效益增大。
2.3气象影视节目制作水平低
受资金和专业知识等影响,地方气象影视制作难以适应新时代对宣传工作的要求。气象影视制作专业技术人才匮乏,影视制作人员多为气象专业出身,缺乏新媒体和信息传播方面的专业知识,导致地方气象影视节目质量不高。
3新媒体环境下气象影视服务传播的主要策略
3.1贴近民众,加强和大众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新媒体传播的优势性,主要是体现在它的服务性和便捷性上面,这样才能更好的调动大众的积极性,将一对一服务能够落实到实处,然后在体验的过程中,让人们能够加强对此的整体认知。大众在观看节目的时候,所重视的是节目是否能够提供一些日常生活、生产中所需要的信息。因此,在具体实践的时候,应该将重点放置在公共气象服务方面,努力提高整个服务的能力与效益。同时,也要贴近民众,加强和大众之间的沟通与互动,尽量为他们提供一些更为实用的气象节目。
例如,气象服务中心可以推出“旅游气象服务专题”的主题类活动,在每一个节目中便介绍一个国家的气候情况和相关的旅游信息,这便是以大众的需求为导向,提高节目质量的一种方式。大众所关注的往往是当天或者是未来一天的气候情况,而不是想要去深入的研究气象科学。所以说到底,气象节目最后所服务的仍旧是大众,再好看的节目,如果观众无法接受,那么它注定是失败的。因此,气象服务中心最好是选择采用一些通俗易懂的语言,既要阐述清楚相应的气象信息,又要符合各个年龄阶段观众的审美倾向。如果是在雾霾比较严重的时候,就可以策划一个同雾霾相关的专题活动,讲解绿色、环保对于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这样既可以体现出节目的科学,观众也易于接受。
3.2整合新媒体,真正的做到“为我所用”
新媒体的冲击下,气象影视节目的收视率也呈现出一个下滑的趋势,但是从某个角度来看,也扩大了信息的传播途径,丰富了节目的来源。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对新媒体进行相应的融合,在互联网上选择一些合适的气象内容,然后将其应用到气象影视服务中。例如,部分地方台则开设了相应的专栏,用于整合网络上的内容,再同电视节目向结合,当某个城区突发冰雹的时候,记者没有及时拍摄到视频。这时候,卫视“气象资讯”的官方微博中,则有网友提供了相应的视频,在确保视频准确性的情况下,联系网络传送视频,然后在气象频道中播出。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最大限度的确保气象服务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真正的达到优势互补。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当下,我国各个地区也应该完成气象本土化的插播,这样才能满足不同年龄、不同职业观众的收看习惯。例如,中央电视台在播报气象节目的时候,节目类型是可以在网络上点击播放的,开放信息推送平台,利用新媒体去扩宽信息的传播渠道。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在创新气象信息内容和形式的时候,需要去缩短信息的时间,及时更新信息,这样才能满足未来媒体传播的相关需求,尤其是发生重大天气事件的时候,则可以采取主持人连线直播的方式,同大众一同互动。
3.3注重气象影视的包装工作,塑造一个专业化的品牌
当前,电视媒体都致力于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品牌栏目,所强调的也是栏目的个性化运作模式,然后将其看做是电视媒体和节目生存的基础所在。首先,则是应该构建一个通俗化的语言体系,主持人尽量将一些专业术语转变成为口语、生活化的语言,还可以选择采用拟人、比喻等方式,这样能够保证播报语言的生动和形象。尽量减少“局部地区”、“偏南地区”等词汇的应用。同时,主持人也应该发挥出自身的个性化特征,形成一个专业且幽默的语言风格。
当社会在发展的时候,人们也愈加重视品牌效应,各个气象影视服务中心也要将一些企业中优秀的管理模式应用到气象节目中,从节目的制作、经营等方面出发。例如,从节目的图像、色调上入手,然后在后期的制作中对节目进行必要的调整,这样能够更加符合当下大众的审美需求。而在经营、传播的过程中,则是应该对融媒体的发展进行相应的探索,在传播理念上形成一种全新的策略,采用移动端-PC端-电视屏端的推送方式。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气象影视服务要应对新媒体所带来的影响,就需要从主持人、内容和产品等方面入手,这样才能塑造一个专业化的气象传媒品牌。
4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信息技术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各种各样的气象设备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更新,同时越来越多新媒体平台也将其业务范畴拓展到了气象影视节目中,致使传统媒体气象影视服务的地位受到了一定冲击。在此情况下,气象影视节目应依照实际情况,贴近群众,加强气象影视服务意识,整合新媒体,有效利用新媒体传播平台对传播形式进行优化与完善,注重气象影视服务包装,强化营销意识,建立专业化品牌。此外,还需创新气象影视服务内容,扩大服务新范围,提升节目制作品质,只有这样才能切实保证气象影视服务有效应对新媒体的挑战。
参考文献:
[1]容军,齐朋.气象影视服务开展融媒体传播的思考[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9,(12):94-95,97.
[2]赵楠,孙琳琳,辛明月.新媒体传播环境下的气象影视服务应对策略[J].丝路视野,2018(25):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