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现阶段,电力系统和自动化技术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从电力系统及自动化的设计到施工,再到后期使用中都存在着一些问题,同时专业人员越来越多,不同工种人员的综合能力存在差异,必然会导致安全问题频发。虽然行业内对安全控制制定了一系列措施,但为了更加全面保障安全,有必要从关键环节及各个细节展开深入研究,采取科学有效的安全自动化控制及应急处理措施,避免电力系统和自动化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出现安全问题,从而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1电力系统及自动化技术的安全问题探究
1.1电力系统及自动化技术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电力系统及自动化技术起步相对较晚,最近十几年才有了较快的发展,使得最初设计过程中的科学合理性存在不足,可借鉴的规范跟不上信息时代的变化,通用设备之间可能存在不匹配的现象,如设备之间的接口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在使用过程中导致差异性较大。即便近些年政府大力更换、淘汰旧设备,但推广过程有时间效应,在边远农村及偏僻地区还存在以往不合理设计遗留下的安全隐患。
1.2电力系统及自动化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电力系统及自动化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较多。一是设备使用年限长,配件易出现老化、磨损等现象,若不及时处理或未被及时发现同样会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二是现有电力系统的电力运载量有限,大型仪器设备超负荷运转会增加电力系统的负担;三是随着电力系统的升级,很多传统设备的工作性能不满足新技术要求,存在安全隐患;四是由于电力设备与自动化技术可能存在不匹配现象。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偶尔会发生由于不兼容而出现自动化故障或监测数据等的混乱,从某种程度上降低了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
1.3自动化技术在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信息化通信技术发展速度较快,可通过远程监测获取监测电网数据,从而形成动态监测网络,提高安全故障的排除效率,但也会带来一些安全隐患。因为电力系统非常复杂,网络漏洞可能会成为黑客攻击自动化系统的途径,从而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目前,在网络安全屏障建设方面有所欠缺,需要进一步完善网络安全,防止重要数据的丢失。
2安全问题优化建议
2.1加强电力系统设备在生产和使用中的管理
尽量使用由统一标准生产的电力设备,加强对电力系统设备的维护和运营,更新陈旧设备,加大对先进设计方案资金的投入力度,对于长时间、连续性运行的设备要加大例行检查的力度,对发现有零件破损的设备必须更换。同时,对负荷较大的设备要安装监测装置,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在加大对新设备投入力度的同时,要加强设备的审查工作,避免使用不合格或次品设备,保证设备质量,不断提高电力系统及自动化的安全性能。在使用过程中如果遇到紧急事故,要有备用或应急方案,如对某些需要持续供电设备或者电力系统,应在设备生产过程中配备应急电源,保证在突发事件中设备能正常运行。完善设备操作手册及应急预案,对重要部位加强例行检查,保证突发事件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企业的发展。
2.2完善安全管理体制
一个完善的管理体制是确定安全生产的保障。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力系统也在不断进行更新,但安全问题也随之而来,要针对各个环节制定相应的管理体系,覆盖整个安全体系。同时,也应同步实现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管理,构建完善的电力系统和自动化技术管理体系,确保安全管理制度能够全面覆盖,严格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度,通过制定定期检查电力系统及自动化安全问题的方针,推行电力系统中的风险评估体系和应急预案措施。在管理体制中引入奖惩力度的制度,一方面可以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培养技术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
2.3优化设计方案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控制技术行业需要和持续发展的技术基础是安全技术设计的优化安全方案和设计能力,针对电网当前和可能发生和正在逐步发生的各类关键安全和管理问题,需要通过技术进一步深入研究和优化安全设计和技术方案,促进其安全性和技术设计工作应有的针对性。相应地,相关的科研技术人员也要能够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电力系统的实际工况,合理地进行相应的技术方案和研发系统的设计,相比较而言,有较为先进的和国外相关的先进技术应用研究机构,我国现阶段先进电力系统控制和生产自动化的技术进步还远远表现出明显的一出时间滞延和后性。因此现阶段我国地方电力部门应格外关注智能化系统的需求和进一步关注智能化设计和创新系统方案,不断对重大科技设计创新系统进行全面系统的积极实验示范和设备优化技术改进,促进现代建筑物电力系统的智能化科技设计创新逐步融入智能化电网应用到智能化建筑物整体结构系统改造中,促进建筑物智能化技术设计改造工作方案的工程实用性。例如,在同一电网不同类型用电设备楼层系统中实施多种二次继电器的接线方式或系统的设计与方法,就显得更需要我们认真考虑在系统中做好简化和技术化处理,可以适当尝试并适当采用多借助的形式设计多样化或新样式的二次继电器设备。
2.4完善监管机制
首先,电力企业部门自身也要通过及时梳理明确自己公司及内部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要求自己在所属的各个业务工作岗位上对所属的各个工作部门的职能进行详细的界定,从自身管理岗位职能的企业内部各个层面之间建立起一套适合度和契合度较高的自身内部运行管理考核评价工作机制。其次,对电力部门自身应具有和需要具备的业务运维方式及绩效管理考评机制进行适时梳理与优化;例如,当针对企业的各种设备硬件材料等设施实施有效的清洁管理维护检修或维护保养专项检查管理时,需要公司董事会根据企业各部分设备的特点需求,尽快制定出与出台的相连配成套机制细则相关的具体工作实施意见和操作细则,并可相应地加强维护保养巡检的管理监控力度,促使其持续有效地控制各设备硬件材料的清洁养护管理程度。最后提出了相关机制细则正在制定和执行过程中仍需持续有效监管的问题,以避免在落实了这一环节监管后的机制细则流于空泛。
结束语
简言之,电力系统设计及相关自动化设备的技术进步,是当前保证人民社会生产、生活及今后使用电力的重要环节。电力企业在实际工作中更需要明确自身系统的运行情况以及可能遇到的电力安全运行控制技术问题,并从制度设计执行方面,设备安装维护方面,人才培养方面以及监管评价机制完善方面及时总结改进的控制与对策,为有效增强现有电力系统正常运行过程的总体安全性和运行效率能力夯实安全基础。
参考文献
[1]杜少权,杜梅.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安全控制问题和对策[].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9(9):140.
[2]周璇.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运用[].现代I业经济和信息化,2019,9(3):61-62.
[3]王方亮.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及火力发电中的应用研究[].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9(3):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