犊牛大肠杆菌病的诊断要点与防治措施
摘要: 对于犊牛大肠杆菌病,在诊断上应认真与其他类似疾病相区别。在防治方面,要重点放在预防上,坚持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指导原则。

防治措施

犊牛大肠杆菌病也称作犊牛白痢,它是由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引起犊牛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该病的主要表现特征就是发生剧烈的下痢及全身性败血症,患病犊牛时时排出稀粥状白色稀粪,并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陷入衰竭、脱水及酸中毒。如果救治不及时,很容易造成犊牛死亡。因此讲,广大养牛户一定要重视该病的防治工作。

一、流行特点

大肠杆菌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分布十分广泛。该病菌主要感染刚刚出生且未吃到初乳的犊牛,而吃过初乳及周龄以上的犊牛较少发病。据分析,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带菌牛或其他的带有该菌的动物。该菌的传播方式主要是伴随粪便排出体外,继而污染到牛舍的内外环境,包括地面、饲槽、饲料、饮水、用具、车辆、工作服等等,这些均可传播该病。作为犊牛的感染来源,不外乎被病菌污染的垫草、奶桶、牛栏、接生工具、病犊和接生场地。另外,带菌母牛的乳房、乳汁和会阴部也会感染到犊牛。该病的感染途径主要是经消化道导致。

该病一年四季均会发生,而犊牛大都在冬、春季节发病多,而舍饲期间和放牧时节却很少染病。特别是在冬、春季节,由于饲养管理不当,环境卫生条件差,气候变化突然,营养物质不均衡,牛舍过分拥挤,防寒保暖不达标等等,均会诱发该病的发生。从发病率方面看,犊牛高于70%,一般是25%,死亡率则为20%~50%。

二、临床症状

该病的潜伏期非常短,仅仅数个小时就可发病。其表现症状大都以急性腹泻、全身败血症及肠毒血症等形式    1.腹泻型

腹泻类型的病犊开始体温迅速升至40℃以上,接着就会在几个小时內发生腹泻,所排出的粪便呈黄色或灰白色,且都是水样或带泡沫的粥状,并伴有还未来得及消化的凝乳块和凝血块,此时的病犊往往会由于快速脱水和酸中毒导致死亡,病程较长的会出现肺炎及关节炎症状。如果此时救治及时且方法得当,大部分可治愈,但后期的生长发育会受阻,造成生长不良。

2.肠毒血症型

这种类型的通常发生在1周龄之内的犊牛,刚刚吮过初乳的犊牛突然间发病,几小时內死亡,而死亡前往往伴随剧烈的腹泻。而没有死亡的犊牛呈现典型的中毒性神经症状,表现为精神萎靡、沉郁、昏迷不醒、嗜睡。

3.败血症型

该类型则主要发生在出生后还未来得及吃上初乳的犊牛,主要表现症状就是体温升高,精神委顿,部分伴有腹泻,虽症状不同,但却在数个小时內或1~2天内死亡。剩余病程较长者,也会因继发关节炎和胸膜炎而死亡。

三、剖检变化

內脏的病变主要以胃肠为主。小肠则表现为急性黏膜炎,浆膜充血,发生水肿,继而出血。整个肠管臌胀,里面充斥着颜色不同的水样或是稠粥状的物质,剖开可见其中包含血疑块和乳块,并产生气泡。十二指肠黏膜充血,部分渗血,肠壁变薄,十分松驰。空肠外扩,里面充满稀粥样液体。回肠内充满粘性灰白色果冻状物质。盲肠和结肠浆膜充血,有点状出血点,肠管扩展,内含果冻状物质。直肠含有水样或果冻样物质,并伴有气泡。胃膨胀,内含乳白色血凝块并伴有溃疡灶。肝肿大,质的脆,包膜下有出血点。肾脏表面有出血点。心室扩张,心肌苍白,内膜渗血。肺水肿,切面渗出泡沫状液体。急性败血症病牛,病变症状不大。

四、诊断要点

1.现场诊断

主要依据流行特点、临床症状以及剖检变化做出初步诊断。与此同时,还应结合发病季节、出生时间及病死率等

2.实验室检验

可选取病牛的内脏组织、肠内容物及血液,用麦康凯或其他鉴别培养基划线分离,挑选可疑菌落转种三糖铁培养基培养后,反应符合大肠杆菌者,纯培养后进行生物化学鉴定和血清学鉴定,最终判定血清型。有条件的可采用黏着素抗原检查和肠毒素检查。

五、类症鉴别

在诊断时,应注意将该病与沙门氏菌病、弯曲杆菌性腹泻、犊牛梭菌性肠炎、犊牛病毒性腹泻、新生犊牛腹泻以及牛虫病等严格区分。

1.沙门氏菌病

沙门氏菌的特征是,可感染不同年龄的牛,但该病的腹泻特征为持续时间比大肠杆菌病相对要短,而且在发病初始时患牛的体温有一定的上升变化,一般可达40.5℃~41.5℃。剖检病理变化中,除了肠粘膜呈出血性炎症外,还可发现患牛的肝、脾、肾等实质器官有坏死灶。

2.弯曲杆菌性腹泻

该病的的特征是,除可感染不同年龄段的牛以外,主要是排黄绿色或灰褐色粘液或棕黑色及带血的粪便。患病的成年牛发病突然性强,传播速度也快,但接下来会逐渐趋于平和,死亡率也很低。患病犊牛的特征是发病突然,体温随之升高,一般在40℃~41℃。

3.犊牛梭菌性肠炎

犊牛梭菌性肠炎则是以急性出血性和坏死性肠炎为主要特征,病理变化是小肠粘膜出血及坏死。这一点与大肠杆菌病的肠粘膜充血和出血及水肿有所不同。从临床上看,该病与大肠杆菌病虽然在发病突然、致死率高及死亡时间快等特征基本相同,但两者细比较的话,犊牛梭菌性肠炎的猝死性更高。

4.犊牛病毒性腹泻

该病大部分患牛体温升高,有明显的呼吸道症状,可见口腔粘膜充血,继而糜烂,检查小肠有急性卡他性炎症,大肠在有卡他性炎症的同时,还伴有出血性溃疡及坏死灶。在临床上具有较为明显的持续腹泻特征,一般腹泻能持续2~3周,且主要针对7月龄以下的犊牛。

5.新生犊牛腹泻

该病的特征是发病急,腹泻严重,小肠绒毛萎缩。患病犊牛所排粪便呈黄色水样,其中含有带血的黏液和凝乳块。病程较短,约1周左右,病犊牛就会因为脱水严重而死亡。剖检可见大小肠粘膜出血,肠系膜脱落,空肠、回肠绒毛萎缩,肠系膜淋巴结水肿。可以看出,以上这些与大肠杆菌有所不同。

6.牛球虫病

在与牛球虫病的区分上,应注意一点,就是该种寄生虫病主要发生在犊牛身上,不见于成年牛。急性球虫病往往是以出血性肠炎为主要特征,病程一般在2周左右,少数接近3周。而一些慢性型病程能持续2~5个月,这期间如果治疗不及时或不得当,患病牛会因其高度贫血导致脏器官衰竭而死亡。该病其病理变化主要以大肠粘膜肥大增厚,以及直肠、大肠和肓肠呈出血性炎症与坏死灶为特点。如果怀疑此病,在临床诊断上还需要通过实验室检验做进一步的确诊,即主要是从粪便和直肠上的刮取物中,仔细检查发现是否有邱氏艾美耳球虫、牛艾美耳球虫及奥博艾美耳球虫等球虫体卵囊。

六、防治措施

1.预防

全方位保持牛舍的清洁卫生,做到定期消毒,随时更换不洁净的垫草,保持空气流通顺畅,注意防寒保暖,使牛舍始终处在一个环境干燥的状态。让犊牛及时吃上初乳,以获得母源抗体的保护。及时接种免疫灭活疫苗,提早预防犊牛腹泻的发生。加强妊娠母牛的产前管护,严防新生犊牛接触到粪便。应该讲,以上这些都是从根本上预防该病的重要措施。

2.治疗

可选用抗生素药物进行治疗,如新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等。也可选高锰酸钾,每次5~20克,配成0.5%水溶液进行灌服。或选痢特灵6~10毫克/千克体重,分2~4次实施內服。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大肠杆菌很容易产生抗药性菌株,因而,一旦遇到有抗药性菌株,就必须通过做药敏试验来选择更为敏感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