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运索道安全生产标准化提升研究分析
摘要: 客运索道的安全性直接决定了客运索道在正式投入使用后的效果,更关系到广大用户的人身安全。为了全面提升客运索道的安全性。我国《客运索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对客运索道的安全生产标准化进行明确规定,客运索道生产企业需要严格按照该标准制定一系列安全生产标准化提升措施。客运索道的安全生产标准化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表现在有利于提升公共安全程度、有利于提升安全意识、有利于提升企业竞争力。客运索道安全生产标准化提升需要明确方向,包括明确组织机构与目标责任、安全管理与操作规程制度化。本次研究中以三特索道为例对客运索道安全生产标准化提升措施进行分析,包括技术提升,其中具体包括整体设计与检测位置选择;管理提升具体包括日常管理、应急管理,由此实现了客运索道安全生产标准化水平的实质性提升。

引言

客运索道常见于游乐场、景区,是一种方便游客在特定区域内通行、游览的轨道交通设备。一系列客运索道安全事故让人们对于客运索道的安全性产生怀疑,严重影响了我国客运索道行业的发展。为确保我国客运索道行业健康发展,应当着重实现客运索道安全生产化标准的提升,从而确保客运索道生产各环节均符合行业标准、法律规定、市场需求,实现客运索道行业长期持续发展。

1.客运索道安全生产标准化提升的意义

1.1有利于提升公共安全程度

客运索道在为用户游览观光带来便捷性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当客运索道发生意外会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使人们对公共安全产生担忧,因此客运索道安全生产标准化提升对于提升公共安全程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1]。在结合客运索道实际应用情况的基础上,从技术、管理、人员等多方面角度出发制定规范的检查和控制措施,由此实现对客运索道安全管理的全方位防控,从源头处消除安全隐患,使公共安全程度得到提升。

1.2有利于提升安全意识

《标准》当中对客运索道的安全生产标准化提出明确要求,客运索道在日常使用、管理工作中可以引入PDCA动态循环模式, 构建并保持标准化的安全生产系统。在日常工作中将自我检查、 自我纠正、自我完善的方式相结合, 并结合实际情况构建可以安全绩效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使安全管理工作实现人员全覆盖,提升全体人员的安全意识,调动全体人员都积极参与到索道安全管理和安全维护工作中。

1.3有利于提升企业竞争力

客运索道的主要应用场景是各旅游景区,主要负责为游客提供游览观光服务,而客运索道的使用也需要将安全作为第一准则。客运索道的安全性决定了观光服务的质量水平,因此客运索道安全生产标准化水平也决定了客运索道生产企业的竞争力[2]。各客运索道生产企业在提升后客运索道标准化水平的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标准》,从软件、硬件角度实现客运索道安全和服务水平的提升,提升总体的核心竞争力。

2.客运索道安全生产标准化提升方向

2.1明确组织机构与目标责任

客运索道安全生产标准化当中,需要结合客运索道实际使用情况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作为专项组织机构,在对目标责任进行明确规定的基础上配备专职安全管理员,相应地选定安全项目主要负责人作为组长、专职安全管理员为副组长。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在日常工作中应当严格遵循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与行业规范,从而实现企业日常安全工作的全面覆盖。

定期组织客运索道安全工作会议,在会议上重点讨论近期生产工作存在的难点并划定未来的安全标准化生产管理工作重点,在此基础上对安全生产工作方针进行调整并严格落实监督,细化安全标准管理工作到每个岗位,使各岗位人员都能够明确目标责任。

2.2安全管理与操作规程制度化

客运索道生产企业需要全面做好客运索道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配合制定制度化操作规程以强化安全工作监督检查力度。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的主要责任是客运索道的日常安全检查工作,全面落实定期全面检查、部门常态化检查、专职安全员监督检查、恶劣天气安全检查、节假日安全检查等一系列安全检查活动,通过安全检查活动将安全管理制度切实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同时定期组织各部门的岗位操作规程培训学习,在培训的同时并做好记录工作,确保全体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对应岗位的日常操作技术与规程[3]。客运索道作为特殊设备需要定期进行检修保养,在检修保养前需要对其运行环境进行安全评估,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检修保养作业,要求全过程由专职安全员进行现场指挥。

2.3现场管理和风险管控常态化

通过对以往的客运索道安全事故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大部分事故都是发生在客运索道运行期间。因此客运索道安全生产标准化提升需要以保证设备安全运行为前提条件,需要完全避免因客运索道设备故障造成的一系列安全事故。

为了确保客运索道实现安全生产标准化,客运索道生产企业有必要建立相应的设备设施运行管理制度。按照《客运索道维护使用说明书》当中明确的要求,企业需要制定日检、周检、月检、季度检、年检、专项检查表单,并在客运索道正式投入使用前对设备的运行状态、极端条件下的安全性进行全面检查,实现客运索道风险点常态化监测与检查,当发现异常时需要对该客运索道设备进行重新检查,配合一系列现场管理工作最大限度上降低风险等级,实现客运索道场管理和风险管控常态化。

3.客运索道安全生产标准化提升措施-以三特索道为例

3.1技术提升

(1)整体设计

三特索道原有的吊厢门锁装置使用两个弹簧螺栓锁紧装置以达到加固的效果。为了实现该装置稳固检测结果的量化,在原有加固装置的基础上配备检测装置。检测装置与控制中心连接,可以将加固装置的检测数据上传至控制中心,当装置加固数据低于标准值,此时控制中心的警报装置响起,相应的客运索道设备将无法启动,直至设备检修完成并恢复数值可以重新投入使用[4]。

该检测装置还具备警报功能,主要作用于客运索道的从动机构,其中吊厢门作为传动机构的末端装置是检测的重点对象,当吊厢门作落锁后其位置将固定不变,若客运索道未完全落锁,此时就会触发检测装置的警报功能。

三特索道使用的客运索道设备配备的加固装置与从动机构检测装置,使客运索道设备的落锁可靠性得到进一步保障,有效避免了客运索道设备脱轨、意外开门等意外的发生。

(2)选择检测位置

吊厢是客运索道的主要载客设备,通过对吊厢的安全性进行检测,避免吊厢索道在使用过程中因为卡顿等意外因素造成停滞甚至脱轨,因此对检测位置的选择对于吊厢索道正常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选择合适的检测位置不仅有助于控制中心及时获取吊厢数据,还能够帮助设备管理人员第一时间迅速识别吊厢故障位置。三特索道在每台吊厢上都放置了射频卡,射频卡上的标识号独一无二,同时在客运索道出口配备读卡器。当吊厢离开平台开始运行后,对应的射频卡信息会被读卡器读取并上传至控制中心的计算机,计算机会根据射频卡信息绘制该客运索道的索道线和仿真图形。三特索道将检测点选定在吊厢门的顶部,目的是最大限度上缩短检测点与原检测装置的距离。选择在操作轨旁使用悬挂式安装台,与吊厢门形成一体化体系。

3.2管理提升

(1)日常管理

三特索道在技术提升的基础上,开始提升日常管理工作水平,按照客运索道的实际使用情况调整、分解、重组、细化索道标准化内容,在此基础上详细列举相应的内容并明确具体的任务分工。

三特索道为了确保日常工作的有序、《标准》高质量开展,结合实际工作情况专门制定《三特索道标准化建设评审考核表》,根据此表可以对客运索道各项工作进行详细检查、考核、评审。三特索道根据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工作,制定奖惩机制作为人员激励、惩罚依据,由此实现三特索道高效管理的持续推进[5]。

(2)应急管理

客运索道的使用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因此要求客运索道做好专项应急管理工作,为用户使用客运索道提供安全保障。三特索道通过技术提升的方式使客运索道设备自身的安全性能得到保障,相应地定期举办应急救援安全演练并制定应急管理制度确保应急管理的实用性。

三特索道按照管理范围划分指定辖区,并在每个辖区范围内配备指定的负责人,在辖区公告栏、客运索道吊厢上公示负责人联系方式。负责人需要管理应急救援小组,并按照辖区的实际情况对小组成员的应急技能、知识进行定期考核。与此同时三特索道还与消防部门构建长期联系机制,以便必要时及时求助消防救援的帮助。

结论

客运索道作为特殊的设备对安全性存在较高要求,而客运索道的安全性直接关系到一系列客运索道设备的实际使用效果与用户的人身安全。客运索道企业在提升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过程中需要严格依照《客运索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与相关法律法规,并且在本次研究中以三特索道为例列举了客运索道标准化提升的一系列具体措施,对于客运索道安全生产标准化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何贵宾. 浅谈客运索道吊厢门锁的安全隐患及应对措施[J]. 中国设备工程,2021(15):73-75. DOI:10.3969/j.issn.1671-0711.2021.15.044.

[2] 赵仁. 索道用钢丝绳维护及检查探究[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1(21):2980. DOI:10.12253/j.issn.2096-3661.2021.21.2801.

[3] 万强,崔高宇,孙润业,等. 客运索道承载索在线检测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设想[J]. 中国特种设备安全,2022,38(9):9-14. DOI:10.3969/j.issn.1673-257X.2022.09.003.

[4] 徐伟,罗原,蔺鸿达,等. GB12352—2018《客运架空索道安全规范》标准解读[J]. 起重运输机械,2022(17):67-73. DOI:10.3969/j.issn.1001-0785.2022.17.018.

[5] 胡倩,吴鸿启,张强,等. 特种设备监管机构在中国客运索道安全与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J]. 起重运输机械,2022(13):10-14. DOI:10.3969/j.issn.1001-0785.2022.13.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