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全过程中,以施工技术为基础,把建筑施工管理方法作为质量的保障,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保障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并使整个工程的正常运转。因此,对于水利与水电建筑如何在投入使用时把水力合理地转化为能源,最关键的便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施工技能和管理水平。
1.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技术的重要性
建造技术不仅仅是水利水电工程的技术基础,同时对于其他的工程技术来说也是市场占有率的关键,因为科学技术的提高是社会发展前进的主要体现。而且水利水电工程的建造也减少了发电的热环境条件,从而避免了发电的不稳定性,由此可见,水利水电工程技术基本满足了当今社会环境的需要,证明了我国科学技术水平得到了飞跃的提升。因为水利工程属于顺向不息的地热高资源,具有着不可相提并论的巨大力量,所以使用水利工程的高能源是先进科学技术的重要体现。但是,如果缺乏先进科学技术作为整个工程的基石,就不能保障水利水电工程的平稳开展。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工程建设的整体运行和管理。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也是整个工程的一个重要基础。只有充分利用建筑施工技术,才能有效地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的整体效率,使整个工程的效益达到最大。
2.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管理的重要性
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正是说明规范对行业的重要意义。管理是否规范唯一的实施手段,如果管理不到位,规范也就无所谓了,整个行业将遭受很大的冲击,更何况是整个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假如我们把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的建筑施工都视为一条线路,里面的施工设备、施工人员、施工管理、施工技术人员等就是线路上的各部分元器件,而实施管理就是经过布线,把所有的电极等进行连通,这样整个线路就可以顺利地运行。由此可见,实施管理对于整个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若不能有效地执行和管理,将会使整个水利水电项目陷入困境,成为一项豆腐渣工程。要真正落实好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管理,合理地控制好各种材料,合理安排材料和时间,才能真正的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从而保证项目的后续工作。综上所述,建筑施工技术与科学管理方法对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的实施发挥着至关重要作用,使二者在建设实施中同等对待,相得益彰,从而可以提高整个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效率。
3.电力工程施工中的技术问题
3.1.地质改善技术缺陷
在电力工程施工中,想要保证工程结构的稳固性,应对施工区域内的地质条件进行全方位分析,并对其进行相应处理。然而,根据电力工程土建技术的操作情况来看,部分电力工程的土建施工技术的操作水平不高,对于地质条件复杂及特殊地质等情况,无法进行有效应对,导致地质改善效果不佳,施工地基的性能指标达不到电力工程的建设标准。另外,在以岩石为主的地质条件下,岩石空隙较大、稳定性差,并不利于施工人员直接采取土建施工技术开展具体操作,就以往常见的浆液浇灌法来说,由于浆液浇灌较为集中,其作用力大多倾向于地质中一小部分的土体结构,无法对整个施工区域的地质进行有效改善,进而会影响到电力工程基础施工的质量,尤其对特殊及复杂地质的电力工程而言,更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施工难度。
3.2.防水技术缺陷
地下水位及水文地质条件也是影响电力工程土建施工技术操作质量的重要因素。在水文相对丰富的地质区域中,电力工程的桩基结构和土体在长时间影响下极易被地下水腐蚀,进而会降低工程地基结构的稳定性,影响整体电力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为了降低水体对电力工程整体质量的影响,需要在土建项目施工中采取相应的水体防护措施加以处理,但传统单一的排水技术无法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大规模电力工程的防水处理要求,虽然排水技术能有效排出积水,但土体本身含有一定水分,在处理环节仅将地下水排出无法增强土体结构的强度性能,还容易埋下安全隐患,影响电力工程的正常运营。
4.电力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4.1.电力自动化施工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的自动化水平也同步得到了一定的提高,智能化技术和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相结合,相互促进,从而进一步提高水利工程施工的技术水平和自动化程度,实现智能化逐渐成为水利工程施工技术所追求的目标。现代化的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对人的思维的模拟程度较高,可以将人的行为或者思维转化为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并通过计算机控制程序进行合理有效的控制。随着自动化控制技术和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前沿技术井喷的时代背景下,水利工程施工技术正迎来大变革、大发展的机遇期。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自动化控制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技术中的渗透率也将不断提高,同时两种技术间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各自领域中的技术水平,使自动化和水利工程施工技术不断向前发展。
4.2.风光互补供电技术
若水利工程建设地区的风力发电资源较为丰富,则可以在该地区建设具有一定装机规模的风电发电机组。考虑到风电发电一般在晚上,为了保证白天水利工程的施工效率和电力需求,同时保证整个发电控制系统的功率稳定,可以配套建设一定的光伏发电控制系统,以达到平滑全天候的发电功率曲线,保证发电控制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对于风电和光伏的装机容量的确定,可以通过预测出该水利工程施工中的负荷需求大小,并考虑风电和光伏发电出力系数,进行综合考虑确定,保证功率能够达到平滑,满足施工的电力需求。
4.3.防水技术的应用
基于地下水位对电力工程的影响,在对电力工程水利工程的防水技术加以提升时,应先做好地质勘查工作,充分了解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和地基含水量等基本信息,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对防水技术进行综合选择。施工人员可将传统排水技术同现代化防水技术相结合,由此在提升电力工程水利工程对水体的防护能力。对于地下水位上涨幅度较大的区域,施工人员可在合适位置设置暗渠或排水沟,及时将地下水和积水进行排出,避免水体继续上涨侵蚀地基钢筋,以防持续性降低地基结构的强度性能。在此基础上,施工人员可有效应用挤密法控制地基土中的水分,通过规范化操作将土体内含有的多余水分挤出,进而增强土体密实度,提升土建结构的稳固性。需要注意的是,在采取挤密法实施操作时,施工人员要合理控制操作时间,以防时间过久导致土体水分过于流失,也要防止时间太短水分存留过多的问题。另外,完成挤密操作后,还应对土体中的含水量进行详细检测,确保地基土质的各项性能参数均在标准范围内,以此强化防水技术的提升效果,充分体现出挤密法的效用价值。
5.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使水利水电工程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提高其质量,必须采取多种措施。工程技术管理工作是综合专业知识、技能、管理水平和智能综合的综合价值体现,因此,在工程建设中,必须组织一支技能领先、经验丰富、学科齐全的技术管理人员,以掌握工程施工管理中各个环节的技能操作,从而能够有效优质地进行整项施工。
参考文献
[1]肖静.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水电站机电技术,2021,44(04):65-67.
[2]荆立祥.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分析[J].农村实用技术,2021,(01):179-180.
[3]李剑峰.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管理[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20,49(07):70-71.
[4]陈文林.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典型问题及对策[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0,(14):100-101.
[5]师建军.分析加强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应注意的事项[J].科技创新导报,2020,17(16):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