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现代化
DOI: 10.12721/ccn.2023.157002, PDF, 下载: 118  浏览: 1183 
作者: 李泽 何仁凯
作者单位: 湖北大禹建设股份有限公司,430061
关键词: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
摘要: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新的建筑材料、工艺和设备不断涌现,为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施工带来了新的可能性。通过研究施工技术现代化,可以推动技术创新的转化和应用,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降低成本和风险,从而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因此研究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现代化具有重要的背景和意义,既能够满足建设需求和推动行业发展,又能够应对技术创新和管理需求,为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提供支持。本论文旨在探析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现代化的相关问题,通过深入研究现代科技与施工技术的结合、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自动化与智能化的推广以及规范化施工流程的建立,逐步提高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的效率、质量和安全性。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领域,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需求的增加,对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新的建设需求、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现代化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课题。因此,深入探讨施工技术现代化的实施路径和具体措施,可以为行业提升竞争力、推动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具有现实意义。

一、积极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现代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中,引入先进技术和设备是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之一。首先是激光测量技术。传统的测量方法可能存在人为误差,并且耗时耗力。而激光测量技术可以通过激光器发射激光束,利用反射或散射信号来实现快速、精确的测量。它可以应用于测量地形、地下管道、建筑结构等方面,有效提高工程的测量精度和效率。其次是无人机监测技术。通过搭载高分辨率摄像头和传感器的无人机,可以对工程施工现场进行全方位、高清晰度的影像监测。无人机可以定期巡航巡检施工现场,实时获取图像和数据,并通过图像处理和数据分析技术来监测施工进度、质量及安全情况[1]。它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和隐患,提高施工的安全性和质量。第三是三维建模和虚拟现实技术。三维建模技术可以将设计图纸转化为三维模型,帮助项目团队更好地理解和协调设计意图。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工程师和施工人员可以在计算机模拟环境中进行沉浸式体验和训练,预先解决施工中的问题和冲突,提高施工的效率和质量。除了以上提到的技术,还有诸如机器人施工、智能传感器等先进技术在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这些技术的引入可以大大提高施工效率,降低人为误差,提升工程质量。然而,在引入先进技术和设备的过程中,也需要考虑到技术的可行性、成本效益以及对人员的培训和适应能力。因此,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合理选择和运用先进技术和设备,才能真正实现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现代化。

二、推动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

在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中,引入自动化和智能化系统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力成本,减少人为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一方面,自动化控制系统可以应用于施工设备和机械的控制与操作。通过自动化控制系统,可以实现设备的自动化操作和优化控制,提高施工效率和精度。例如,自动化浇筑混凝土系统可以根据预设参数和实时监测数据,自动控制混凝土的配比和浇筑过程,减少人为操作的误差,提高施工质量。另一方面,远程监控和智能设备可以实现对施工过程的远程监测和智能化管理。通过远程监控系统,可以实时获取施工现场的图像、视频和数据,对施工进度、质量和安全进行监控和管理[2]。同时,智能设备如传感器、监测仪器等可以自动采集、传输和处理施工过程中的各种数据,提供决策支持和预警预测,帮助项目团队及时发现问题和隐患。这些自动化和智能化系统的引入,不仅可以提高施工效率,减少了人工操作的时间和工作量,还可以降低了人为误差和事故风险。同时,可以实现施工过程的实时监测和数据化管理,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响应速度。然而,在引入自动化和智能化系统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也需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和技能提升,以适应新技术和系统的使用。

三、推进信息化管理进程

在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中,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实现施工过程的全面监控和数据化管理,对提高工程质量和管理效率起到关键作用。首先,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实现施工现场的实时监控和数据采集。通过使用传感器、监测仪器和摄像头等设备,可以收集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数据,如温度、湿度、位移、振动等,同时实时获取施工现场的图像、视频和其他相关信息。这些数据不仅可以用于监测施工质量和进度,还可以用于预测和预警,及时发现问题和隐患,以便采取相应措施。其次,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实现施工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分析。通过建立统一的数据库和相应的软件平台,可以将施工过程中采集的各项数据进行存储、管理、分析和可视化展示。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可以了解每个施工环节的表现,发现问题、优化流程,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此外,信息化管理系统还可以实现施工过程的各类文件、合同、设计图纸等的电子化管理。通过建立电子文件管理系统,可以实现文档的快速检索、共享和更新,提高施工团队之间的沟通和协作效率。同时,可以建立协同平台,促进各方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总之,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立可以实现施工过程的全面监控、数据化管理和决策支持,有助于提高工程质量、管理效率和决策水平。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过程中,需要考虑信息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也需要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和技术支持,以提高信息系统的使用效果。

四、建立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施工流程

建立标准化的施工流程可以提高施工的一致性和可控性,通过制定一套明确的施工流程和标准作业规范,可以确保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执行一致性,减少不确定性和误差的产生[3]。这有助于提高工程质量、减少施工风险,以及更好地管理施工进度和成本。其次,规范化地施工流程可以减少重复工作和错误。通过标准化流程,可以避免重复设计、重复施工和重复审查等问题,提高施工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同时,规范化流程也可以减少人为因素引起的错误和缺陷,提高施工质量和安全性。此外,建立规范化的施工流程还有利于监督和监控。标准流程明确了各个环节的职责和要求,并且有相应的监督和检查机制。这可以帮助监理单位和相关管理部门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确保施工符合法规和合同要求,提高施工的合规性和合理性。最后,规范化地施工流程有利于经验积累和知识传承。通过建立标准化的施工流程和作业规范,可以将经验和知识固化为标准,使其成为施工的常态化和可持续化。这有助于提高施工团队的专业素养,培养和传承施工技术和经验,推动行业的长期发展。然而,建立标准化和规范化施工流程需要广泛的协作和共识,涉及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管理部门等多方的合作。同时,施工流程的制定和更新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技术进步的需要进行适时调整和优化。

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现代化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解决施工难题和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创新,将现代化技术与施工实践相结合,能够推动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优化发展,为推进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梅思东.现代化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技术难点及对策[J].水电水利, 2021, 5(7):17-18.

[2]叶强.浅谈现代化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技术与管理[J].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7(10):3.

[3]苗炎欣.浅析现代化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管理及技术[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工业A, 202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