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致化护理对急诊重症脑梗死的护理价值研究
摘要: 目的探讨研究细致化护理对急诊重症脑梗死的护理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诊重症脑梗死患者84例,时间跨度介于2021年12月-2022年12月之间,根据单盲法分组为参照组与研讨组,每组42例患者,其中参照组使用常规护理干预方案,研讨组采用细致化护理干预方案,观察研究两组患者的护理价值。结果护理后,研讨组患者认知功能指标评价分值高于参照组患者,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指标评价分值则低于参照组患者,研讨组患者的并发症率4.76%低于参照组患者的并发症率30.95%,P值<0.05,对比具统计学差异。结论将细致化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急诊重症脑梗死患者可谓“对症良药”,充分保障患者疗效的提升与安全性,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通常情况下,脑梗死疾病在数分钟、数小时内病情会达到峰值,患者常伴有昏迷、失语、半身不遂等表现,临床中急诊重症脑梗死患者人数众多,且具备较高的致残率与致死率[1-2]。疾病发作时应当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并配合科学护理服务,能够快速改善患者的预后[3-4]。细致化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它对于护理工作的细节予以细致化处理,从而最大程度的满足患者的需求[5-6]。基于此,本文特选取我院2021年12月-2022年12月近1年时间内收治的急诊重症脑梗死患者,经随机分2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与细致化护理干预方案,观察研究两组患者的护理价值,现汇报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急诊重症脑梗死患者84例,时间跨度介于2021年12月-2022年12月之间,根据单盲法分组为参照组与研讨组,每组42例患者,其中参照组使用常规护理干预方案,研讨组采用细致化护理干预方案。纳入标准:与我国第4届脑血管学术会议对于脑梗死疾病的诊断标准相符合,根据颅脑CT检测可见局部脑组织肿胀、脑动脉密度增高、高密度出血病灶等情况,入院时存在昏迷症状,患者家属已详细阅读研究相关条款,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严重肝脏、心脏、肾脏功能缺陷性表现的患者,具有肿瘤或多发性创伤表现的患者,存在血液系统、呼吸系统、免疫系统等疾病症状的患者,以往存在精神疾病史的患者。本研究已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参照组:年龄分布于32-76岁之间,中位值年龄为(51.67±12.78)岁,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8例。分析患者的文化水平:其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患者12例,初中文化程度患者14例、高中文化程度患者10例,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患者6例。研讨组:年龄分布于31-75岁之间,中位值年龄为(52.02±12.26)岁,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7例。分析患者的文化水平:其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患者11例,初中文化程度患者13例、高中文化程度患者11例,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患者7例。从以上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水平等具体临床资料数据可以看出,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明确具备可比性。

1.2方法

参照组42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案,在患者入院后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为每位患者实时监测生命体征,定期为患者翻身。如有需要,为患者实施简单心理干预措施。研讨组42例患者运用细致化护理干预方案,具体关注以下方面:

1.2.1急诊护理措施

对于每一位急诊重症脑梗死患者入院后,立即安排其入住ICU重症监护病房,为其建立静脉通路,同时配合吸氧,实时监测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注意不要搬动患者,予以常规缺血化验,实施头部低温处理,将患者的床头适当抬高,约为30°左右。对于患者的情况给予高度关注,观察是否存在抽搐、呕吐等表现,观察患者的瞳孔与意识变化,如有必要可采取用呼吸机辅助呼吸。通常急诊期患者需要禁食,一般经胃管注入食物,在此期间,将床头抬高30-40°,同时采用鼻饲泵匀速泵入,避免反流与误吸,注意定期更换胃管。

1.2.2并发症防控措施

严格防控并发症:一、尿路感染防控要点,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于患者是否具备导尿、留置尿管适应证,确保通畅的引流,特别关注患者的尿量、性质、颜色等具体情况。二、肺部感染防控要点,急诊重症脑梗死患者往往需要长时间卧床,其免疫力明显降低,咳嗽反射也会显著减弱,因此极易出现肺部感染风险,这个时期,护理人员应特别关注病房的湿度与温度,为患者轻轻叩击背部,确保呼吸道的通畅,如有必要,可增加雾化吸入操作,进一步加强口腔管理。三、溃疡防控要点,主要对患者的大便、呕吐物、胃液等情况进行仔细观察,是否存在柏油样粪便或咖啡色胃内容物,如存在可进行样本留取与检查。观察患者伴有出血表现时,可暂时性禁食,并根据医嘱使用止血、胃黏膜保护剂等药物。四、关节挛缩防控要点,指派专门的康复医师进行康复运动指导,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从被动活动到主动活动,自上而下、由近及远,自小而大进行运动,在休息时保持正确的体位摆放,避免出现关节肌肉挛缩情况。五、继发性癫痫防控要点,在临床中,继发性癫痫的发生率较高,护理人员对于患者的病情变化、情绪波动应当高度重视,继发性癫痫诱发因素较多,主要包括过饱、兴奋药物的使用、睡眠缺乏、刺激性食物等,均应特别关注,提醒患者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五、肾功能不全防控措施,观察患者伴有上呼吸道感染情况时,应当积极采取治疗措施,对于是否存在血压波动过大、贫血、发热等情况,注意其尿量、尿液的变化,提醒患者适当摄入蛋白质,尽可能避免使用损伤肾功能的药物。

1.2.3心理支持

在每位患者入院时给予有效的心理疏导,积极与患者家属进行交流、沟通,为患者介绍具体病情,并指导家属进行入院手续的办理,与其建立和谐关系,待患者清醒后,与其主动交谈,可将一些成功案例分享给患者,予以鼓励与支持,从而树立治愈信心,促使治疗依从性的提升。

1.3观察指标

1.3.1认知功能、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指标评价

对于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认知功能、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分别采用MMSE量表、NIHSS量表、ADL量表进行评价,其中MMSE量表内容涵盖地点定向、时间定向、言语表达、短程记忆、语言记忆、图形描画等多个方面,总分30分,其得分与患者的认知功能呈正相关;NIHSS量表内容涵盖视野、上下肢运动、语言构音障碍、面瘫、意识水平等方面,总分45分,其得分与患者的神经功能呈负相关;ADL量表涵盖躯体生活自理与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总分64分,其临界值为22分,其得分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呈负相关。

1.3.2并发症率控制指标统计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将研究数据录入于SPSS19.0统计学软件中予以分析并处理,计量类型资料(认知功能、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指标评价)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达方式,经t值检验,计数类型资料(并发症率控制指标统计)采用例数(%)表达方式。P值<0.05,反映组对比具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记录两组患者认知功能、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指标评价

从下表1数据能够看出,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指标评价分值接近,P值>0.05,对比不具统计学差异;护理后,研讨组患者认知功能指标评价分值高于参照组患者,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指标评价分值则低于参照组患者,P值<0.05,对比具统计学差异。

表1:记录认知功能、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指标评价(x̄±s,n=42,分)1.png

2.2统计两组患者的并发症率控制指标

从下表2数据能够看出,护理后,研讨组患者的并发症率4.76%低于参照组患者的并发症率30.95%,P值<0.05,对比具统计学差异。

表2:统计两组患者的并发症率控制指标[n(%)]2.png

3.结论

脑梗死主要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而产生局部脑组织缺血性坏死表现,前驱症状不明显,极易受到忽视,如未及时有效的治疗,病情急剧发展,临床中发生急性重症脑梗死的风险极高[7-8]。在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优质护理干预具有重要意义,细致化护理在临床中尚属于创新型护理理念,主要从细节方面入手,充分体现优质、全面、高效、仔细等优势,相比常规护理,能够有效扩大护理服务干预范围,不断细化流程,达到稳定患者病情,提升安全的目的[9-10]。在护理过程中,加强并发症的防控,将呼吸道内分泌物及时清理,降低肺部感染风险[11-12]。为患者定时叩背,预防压疮发生,为患者实施尿道清洁,防止泌尿系统感染,加强训练指导,减少肌肉痉挛情况的出现[13-14]。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给予患者心理上的疏导与支持,促进患者积极配合医护工作的开展,达到共赢的目标[15-16]

研究结果所示,护理后,研讨组患者认知功能指标评价分值高于参照组患者,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指标评价分值则低于参照组患者,研讨组患者的并发症率4.76%低于参照组患者的并发症率30.95%,P值<0.05,对比具统计学差异。综上所述,将细致化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急诊重症脑梗死患者可谓“对症良药”,充分保障患者疗效的提升与安全性,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尹月萍,余叶嫦,杨艳青,等.急诊重症脑梗死患者应用细致化护理的作用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21,19(16):108-110.

[2]徐秀珍.细致化护理对急诊重症脑梗死患者的护理效果评价[J].中国社区医师,2021,37(25):154-155.

[3]刘颖.细致化护理用于控制急诊重症脑梗死患者并发症的临床效果分析[J].健康必读,2020,21(10):222-223.

[4]陈青,邱阳.细致化护理用于控制急诊重症脑梗死患者并发症的临床效果分析[J].心理月刊,2020,15(16):36-37.

[5]王娟.分析急诊重症脑梗死患者实施细致化护理对并发症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8,16(80):383-383.

[6]钟颖珠,林苑珍,马秀霞.细致化护理用于控制急诊重症脑梗死患者并发症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学创新,2018,11(20):77-79.

[7]徐露.急诊重症脑梗死患者应用细致化护理对并发症及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0,13(1):109-110.

[8]边雅荣,刘少银,陈云风.细致化护理对急诊重症脑梗死患者并发症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20,24(18):2563-2564.

[9]王红.细致化护理对急诊重症脑梗死患者并发症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9,16(82):423-424.

[10]刘娟.细致化护理对急诊重症脑梗死患者并发症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2(28):162-163.

[11]朱燕,周利华.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采用细致化护理对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分析[J].养生保健指南,2020,18(39):195-196.

[12]陆俊,王俊玫,李玉.细致化护理对急诊重症脑梗死患者并发症的影响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14(2):206-207,208.

[13]雷杰,凌步娇,黄宝红.观察细致化护理对急诊重症脑梗死的护理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17):164-165.

[14]徐子惠.细致化护理对急诊重症脑梗死患者并发症的影响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9,19(27):254,257.

[15]高艺文,鲁凯悦.分析急诊重症脑梗死患者实施细致化护理对并发症的影响[J].医学美学美容,2019,28(21):112-113.

[16]哈尼克孜·阿卜杜热合曼.细致化护理对急诊重症脑梗死患者并发症的影响[J].养生保健指南,2019,12(37):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