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政府经济责任审计检查风险的防范对策
DOI: 10.12721/ccn.2023.157228, PDF, 下载: 202  浏览: 2116 
作者: 宋怀强
作者单位: 济宁市兖州区审计局
关键词: 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因素;防范对策
摘要: 经济责任审计是当下的政府工作当中一项重要的项目,其内容是对党政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人在一定的任期内对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所进行的审查和统计,进行审计的目的是判定经济责任人在职期间的责任履行情况,并对人事部门和纪检部门的人员审查工作提供依据。在政府部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过程中,许多风险因素的作用都会干扰经济审计工作的进行。比如,缺少独立性的审计部门会被其他部门的行政工作干扰,缺少方案指导的审计工作会影响审计结果的准确性。本文在分析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因素的基础上,探讨了风险防范对策。

引言:

政府经济责任审查是我国独有的一种审计形式,这种审计形式不但是对企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审查统计,要对经济责任人的责任履行情况进行评估,这就给经济责任的审查带来了两个特点。一方面,经济责任审查必须要保证正确率,为评估提供准确的依据。另一方面,经济责任审查必须要重视“尺度”,要用合理的标准评价经济责任人的责任履行情况。这两个方面的特性决定了经济责任审查制度必须要加强建设。本文以风险防范为中心,从分析经济责任审查的风险因素出发,探讨了政府经济责任审计检查的优化策略。

一、政府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

(一)审计信息失真

政府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首先应当面对的问题就是审计信息的失真问题,企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项目多、内容丰富,既有数额较大、资金流向清晰的经济活动,又有数额较小,资金流向多,不方便统计的经济活动。因此审计部门在进行政府经济责任审计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审计信息失真的问题。造成审计信息失真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审计人员的会计素质有可能造成审计信息失真,如果审计人员的素质较低,那么在经济责任审计当中不但有可能出现核算错误,还有可能因为审计对象的复杂和多样导致审计的遗漏或重复,影响审计结果;其次,有时一些外界因素的干扰,也会导致审计信息的失真。比如,有的经济责任人在接受审计时,担心审计结果“不好看”,就会通过种种手段干涉审计工作的进行,导致审计过程出现隐瞒、舞弊,造成审计信息失真。

(二)审计控制薄弱

当下,在政府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进行过程中,审计控制措施的薄弱也导致了审计过程存在风险。审计过程控制薄弱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当中。首先,审计部门缺少合理有效的审计控制制度,在审计工作的进行过程中没有事先设置好审计方案,这就导致了在审计进行的过程中,审计人员容易抓不住重点,安排不好先后,容易出现混乱;其次,政府经济责任审查的工作过程缺少稳定的审计环境,不良的审计环境,容易给审计人员和审计部门带来较大的诱惑和压力,导致审计人员在审计时不由自主的失去独立性和公正性,造成政府经济责任审查工作失去独立性的原因就在于审计控制的薄弱,没有相应的制度为审计部门提供一个独立的、不受干扰的审计环境。为了提升审计工作质量,减少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就应当加强审计控制制度的建设。

(三)审计标准存在欠缺

政府经济责任审查不单是对企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的工作,更是对企事业单位的经济责任人进行评价的工作。但是,在对经济经济责任人的履责表现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审计部门往往缺少对履责表现的审计标准,导致对经济责任人的评价不准确。这种问题表现在两个方面当中。首先,经济责任人的履责表现往往很难通过审计数据来表现。比如,某一个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在经过审计之后发现问题较多,其原因既有可能是经济责任人在工作中因为经验不足造成了疏忽,主观上没有故意,也有可能是经济责任人为了自身利益舞弊,主观上是故意的,这两种不同的情况就不能得到相同的评价。其次,在对经济责任人的履责表现进行评估的时候,往往缺少评价履责情况的标准,对经济责任人的履责情况的评价几乎只有“好”和“不好”两种评价,不能反映不同经济责任人之间水平的高低,也不能精确的描述经济责任人的履责情况。

二、政府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防范措施

(一)提升审计人员素质

在政府经济责任审计的过程中,人员的素质是规避审计工作过程中的风险的决定性因素,如果审计人员的素质高,那么他们就能在审计进行中主动的规避风险,识别审计对象的干扰因素,在审计的过程中抵制住外界的诱惑和压力,提供准确的审计信息。反之,素质低的审计人员则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提升审计人员的素质应当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首先,要加强对审计人员的考核工作,用制度督促审计人员主动对审计工作进行控制,在考核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精确责任,保证审计工作的每一部分都能够精确责任,都能够将审计中存在的的问题或成绩精确到具体的工作人员身上,让工作人员切身感受到制度的约束;其次,在提升审计人员素质的过程中,还要让审计人员总结工作中的经验,边做边学。

(二)建立审计控制制度

在政府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防范中,还应当建立审计控制制度,保证审计工作按照标准流程推进。审计控制制度的建立应当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首先,是保证审计工作有一个独立的、稳定的环境,这就需要用制度保证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应当在企事业单位内部设计专门的审计部门,用制度规定这些部门在进行审计工作的时候不能受到其他部门的干涉;其次,是为审计工作的进行设定标准流程,政府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审计对象比较复杂,容易让审计部门抓不住重点导致审计工作的混乱。针对这一问题,审计部门就应当结合过往的工作经验,设计审计工作的标准流程,安排好审计工作应当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保证审计工作的条理性。

(三)创新审计标准

在政府审计控制的进行过程中,对经济责任人的表现进行评估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难题,主要原因在于经济责任人的行为性质很难通过审计数据进行评估。针对这种现象,审计部门有必要创新审计标准,精确评估经济责任人的履责情况。比如,审计工作可以拓展审计对象,将经济责任人在履行经济管理职责时的应对情况也纳入审计当中,检查在单位经济活动中出现了多少次错误,经济责任人在面对这些错误的时候又是否迅速,举措是否合理;在对经济责任人进行审计的过程中,还应当结合企事业单位的反腐倡廉,检查经济责任人是否存在舞弊现象。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政府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关系着对经济责任人的评估,重要性显著。在审计工作的实践中,有关部门要以制度建设为中心,防范风险,提升审计工作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郭鹏真.浅谈政府经济责任审计检查风险的防范措施[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9(08):244-245.

[2]张淮河.政府经济责任审计检查风险的防范措施[J].现代商业,2015(12):223-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