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大,出现就业心理焦虑。我们分别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了解了三百名即将毕业的山东省内普通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本科生。
一、研究结果
通过问卷调查三百名学生可知,多数人对就业形势比较了解且呈乐观态度。疫情期间,大部分学生的就业目标没有改变;他们认为自己专业能力一般;国家政策对自己就业影响较大;多数学生想通过网上招聘的方式就业。
笔者又在参与问卷调查的学生中随机选取三十名进行访谈可知,他们虽然对国家政策了解不多,但对自己未来就业状况比较乐观,认为自己能找到理想工作。通过大学四年的学习和对社会现状的了解,很多人在这个行业工作一到两年后就会转行,只有部分人想留下。究其因是幼师工资待遇低、付出多收入少,不足以支持基本生活消费。最后在提及如何在疫情期间改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就业现状时,她们从不同方面给出不同回答,总的来说共分为自身、社会和政策三个方面。具体有提高自身专业技能;社会用人单位应增加薪资待遇;政府要有针对性地颁布就业扶持政策。
二、疫情期间该专业大学生面临的就业问题
(一)疫情期间缺乏自主学习意识和良好学习氛围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大学生长时间无法回校上课,各高校采取线上授课方案。学生在家学习,缺少在校集体授课的氛围,导致一些自主学习意识不强的学生不认真对待。特别是对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高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来说,脱离了实训课和练课环境,从而影响专业能力的提高。
(二)学校的网上就业指导体系尚未完善
高校的就业指导大都在线下进行,线上就业指导体系和就业信息系统的建设尚不完善,在疫情影响下,更使得高校就业工作推进困难,学生对疫情下就业动态的了解也不全面。
(三)学校对就业政策落实不到位
国家政策是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向导。大学生可从最新颁布的就业政策中明确当前就业形势,对自己的就业做出更好规划。学前教育是新兴专业,近年来虽已出台相关就业政策,但仍存在学生对这些政策认识不到位,高校不重视、没有落实好等方面的问题。
(四)薪资待遇较低
薪资待遇是影响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经调查可知,大多数幼儿园给予教师特别是刚入职毕业生的工资是比较低的,每月大都集中在1000—1800之间。且幼儿教师既承担教育工作又兼顾保育工作,这种保教结合、责任心重、工作量大且强度高的工作性质与该专业毕业生预期的工作状况有较大差距,导致他们的工作压力大,因此有转行的想法。
三、疫情期间大学生就业问题解决对策
(一)树立正确就业观念,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能力
正确的就业观念是就业成功的重要因素。幼儿教师是一个对实践能力要求高的职业,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要树立正确就业观念,冷静分析并做好就业目标定位,提高科学文化素养与专业技能,增强实践能力和就业自信心。
(二)高校及时调整课程设置结构并制定就业指导方案
各高校应根据疫情期间暴露出的就业课程设置和就业指导等方面的问题,积极采取措施及时调整。课程设置改革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大学的课程设置应根据社会需要进行调整,如增加蒙台梭利、瑞吉欧课程等,调整主修与选修课程比例,让学生具备多项技能;针对疫情期间学生不能及时返校上课的情况开展线上就业指导课程。充分利用网络做好就业数据的精准分析、完善学校网上就业信息,为学生做好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高校还要制定帮扶政策,为疫情重点地区和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减轻心理压力,保障其顺利就业。
(三)政府针对疫情期间就业现状出台相关政策促进就业
政府就业政策是大学生就业的向导,也是高校改善就业管理机制的重要依据。各部门应严格落实各项稳就业、促就业政策,为大学生提供公平竞争的就业环境;制定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就业帮扶政策,为自主创业或建园的大学生提供经费保障等。
(四)新闻媒体应把握正确就业舆论导向促进大学生就业
各大新闻媒体应发挥自身舆论导向作用,对大学生就业竞争的报道应详实、客观、全面,探究造成就业难的原因和解决对策;如实发布就业招聘信息,拓展大学生就业渠道,缓解就业压力;连续、准确且正式报到国家相关就业政策,让学生明白国家一直在关注就业现状并采取有效措施和大家共渡难关。
参考文献:
[1]岳昌君.疫情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有何影响[N].中国青年报,2020-03-09(008).
[2]高晓琴.论舆论导向对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影响[J].教育与职业,2012(32):101-102.
[3]郑锦华.浅析高校就业指导课的现状与改进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4(23):454.
作者简介:刘婕(2000-),女,山东省济南市,山东现代学院;陈露露(2000-),女,山东省济南市,山东现代学院;指导教师:李金华,山东现代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学前教育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