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复杂变化,使得水文水资源环境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洪涝灾害频发,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不仅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强化水文水资源环境管理与防洪减灾工作迫在眉睫。在这一背景下,深入研究和分析水文水资源环境管理和防洪减灾措施,对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水文水资源管理的防洪减灾作用
1.1有效预测洪水
水文水资源管理体系通过多种监测与预测手段,可以及时提前预警,给人们预留更多逃生时间。在灾害来临之前,提前启动防御机制,有效减轻灾害损失,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水利工程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水文水资源管理系统可以对整个流域进行规划设计,建设抗洪防洪工程,加强对洪涝灾害的防御和控制,降低洪灾损失。洪水虽然有很大破坏力,但同时也包含着宝贵的水资源,通过优化调度,控制水资源的分配,将洪水水资源化利用,为农业生产、旅游等行业提供必要的水资源,实现防洪减灾和资源利用的有机结合。水文水资源管理的防洪减灾作用不容忽视,通过有效预测洪水,规划设计水利工程,实现洪水资源化利用,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最终能够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人民安居乐业。
1.2提高防洪救灾质量
预测洪水是防洪减灾的基础,加强水文水资源监测站的建设和提高预警技术的能力,可以更加精准地预测洪水,及时启动防洪措施,保障人民的安全,一旦发生洪灾,有更强的应急管理能力和处置能力,及时调动相关力量和资源,进行救援和抢险,防止灾情扩大,减轻灾害损失,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提升自然灾害总体防控力,进一步推进现代化水利工程的建设,对薄弱环节进行改造和加固,打造自然灾害防控新体系。加强自然灾害的基础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开发出一批紧急救援和预警系统,提高水利工程的安全性。水文水资源管理需要各个环节之间紧密协作,整体协调,相关机构和人员要加强工作日常沟通,做好协调工作,确保灾害防范的全面、有效和全程性。特别是针对跨区域流域性灾害,做好国家层面的资源统筹和管理。
2水文水资源管理在防洪减灾中的应用策略
2.1加强社会宣传和风险意识教育
首先,应该开展针对不同人群的宣传和教育活动,普及水资源管理和防洪减灾的基本知识。面向学校开展课程教育,加入相关内容,培养学生的环保和风险意识。同时,在社区、企业等场所举办讲座、展览,通过生动的形式向公众传达防灾减灾知识,提高大众的科学素养。其次,要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平台,如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广泛传播有关水资源和防洪减灾的信息,制作宣传片、海报、微信公众号等,通过生动形象的内容引发公众的关注。同时,及时发布天气预警和防灾信息,提高公众对灾害风险的认知,引导防灾行为。最后,要鼓励社会组织、志愿者、政府相关部门、抢险队伍等积极参与社会宣传和风险意识教育工作。组织宣传活动、义务讲座,动员更多的人参与到水资源管理和防洪减灾的行动中。社会力量的参与可以拓展宣传覆盖面,增强社会的整体风险减轻能力。
2.2水文水资源管理的整合与优化
首先,要建立统一的水资源信息平台,整合水文、气象、水质等各类数据,实现数据的实时采集、传输和处理。通过信息共享,不同部门和地区可以共同参与水资源管理,加强对洪水、干旱等灾害的监测和预测能力,从而提高防灾减灾效果。其次,应该建立科学的水资源管理规划和调度机制,根据水文特点和供需情况,合理制定用水计划和调度方案。通过区域性和流域性的整合,协调不同用水领域的利益,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高效利用。最后,还要将生态保护与灾害应对整合起来,通过生态修复和建设,提升水体自然保持能力,减缓洪峰流速,降低洪灾风险。同时,制定一体化的灾害应对预案,并建立流域内以及跨流域的联动机制,确保及时有效地应对洪水、干旱等灾害,提升水资源调配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
2.3完善群众性防洪减灾机制
为全面提升社会防洪减灾能力,必须健全覆盖社区、企业和居民个人的群众性防灾减灾体系。1)健全社区防洪减灾体系,各级政府要推动成立覆盖所有社区的防洪减灾工作组织,明确防洪任务,并保障工作经费,加强内部协调和与上级部门的沟通联动。还要扩大民间力量参与,发挥志愿者、退休防洪专业人员等群众智慧与力量,共同把好社区这道防洪线。2)落实企业防洪减灾责任,各级政府要制定法规政策,明确规定不同规模和类型企业的防洪减灾责任,督促企业建立健全防洪减灾管理机构,制定应急预案并开展演练。此外,要推动和支持企业开展防洪减灾科普宣传、技能培训、志愿服务等活动,提高员工和社会公众的防洪减灾意识。3)培育全民防洪减灾意识和能力,要通过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多渠道普及防洪减灾常识,教授必要技能。各级政府还要举办或支持举办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公众的防洪减灾动手能力。4)建立防洪减灾贡献奖励机制,在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内广泛设置防洪减灾贡献奖,对在防洪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以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防洪工作。
2.4搭建水文预警预报体系
搭建水文预警预报体系是防洪减灾工作的重要环节,能够为灾害预警和快速响应提供有力的支持。1)建设完善的水文监测网络。通过布设密度合理、技术先进的水文监测站点,实现对水文数据的全面、实时监测,为预警预报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支撑。2)引入先进的水文预警预报技术和模型。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建立精准的水文预警预报模型,提高预警预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3)加强水文预警预报信息的发布和传播。通过广播、电视、手机短信、社交媒体等多种渠道,及时将预警预报信息传递给相关部门和公众,提高灾害应对的效率和民众的知晓率。4)建立水文预警预报体系的运行管理和维护机制。确保体系的稳定运行和数据质量,及时对设备进行维护和更新,保持体系的良好状态和功能。搭建水文预警预报体系能够为灾害预警和快速响应提供有力支持。通过建设完善的水文监测网络、引入先进的技术和模型、加强信息发布和传播以及建立运行管理和维护机制等措施,可以进一步提高水文预警预报体系的能力和服务水平。
结束语
在不断变化的社会和环境背景下,水文水资源环境管理与防洪减灾仍然面临着多重挑战。然而,通过加强技术应用、改善管理能力等一系列综合措施,我们有信心能够实现更有效的水资源保护、环境管理和防洪减灾。这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形成合力,为当前和未来的社会创造更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只有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为子孙后代留下更美好的生存和发展条件。
参考文献
[1]李斌,马廷成.水文水资源管理对防洪减灾的意义及措施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3(27):199-201.
[2]闵倩.水文水资源环境管理与防洪减灾措施探讨[J].水上安全,2023(6):46-48.
[3]廖治棋,范北林,黄莉.浅析水文水资源防洪减灾与环境管理措施[J].农业灾害研究,2022,12(5):1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