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初中音乐与环境教育的有机融合
DOI: 10.12721/ccn.2025.157004, PDF, 下载: 52  浏览: 530 
作者: ​程雯
作者单位: 重庆滨江实验学校,重庆,400020
关键词: 初中音乐;环境教育
摘要: 音乐是沟通人类和大自然的主要媒介,抒发人类不同的情感,记录人们的喜怒哀乐以及见证社会变迁。相比于其他学科的教学,音乐教育更偏重人文艺术教育和美育,因此在新时代教育的发展改革下,将环境保护教育与音乐教育相结合,可以体现出音乐教学的多样形式与音乐学科的综合性、育人性。在音乐教育中融入环境教育理念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还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发掘音乐的本质,发展音乐学科核心素养。音乐教学中结合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与拓展,能够促进学生对艺术的感受和发现能力,并且在自然中去领悟美、创造美和保护美,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

初中音乐教学与多元化教学模式相结合,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知识的学习。具体而言:

首先,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其可以借助各种各样的音符表达自己的情绪及思想情感,可以通过聆听音乐缓解自己的压力,而且音乐有着一定的美感,所以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意识及观念。教师通过将初中音乐教学重视起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对学生予以引导,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在探究思考的同时理解知识、掌握知识,从而形成较强的学习能力,使教学效率、质量得到提升。其次,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能够通过新颖的教学方式以及内容来吸引学生,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对音乐知识学习的欲望,激发学生的音乐思维,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以学生为出发点,充分地发挥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更好地体验音乐,就能让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满足,推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最后,运用多元化教学模式能够丰富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在一个更加愉悦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从而确保学生在思考中树立正确意识及观念。

所以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以及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以学生为出发点,在掌握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需求基础上进行教学方法的引入,为学生带来更加丰富并且具有实际教学意义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内容,让学生获得更多的音乐认知以及个人的成长。

一、在音乐教育中融入环境教育的路径

立足教材,挖掘环保教育内涵。学校教育以课堂教育为基础,课堂教育以教材为导向。中学音乐教育应当围绕音乐教材内容进一步挖掘课程中的环保教育内涵,选择知识教育与环保教育的最佳结合点,通过认真落实音乐新课标知识课程内容、环保知识教育和环保意识的培养三大效应,实现环保教学任务。例如,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歌曲《彩色的中国》生动地描绘出少年“轻轻打开地图册”时起伏的思绪和“看到了彩色的中国”时而外在时而内在的喜悦、赞美之情。针对本课体现的思想内涵,将音乐教育与环境教育、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在提升学生艺术情感的同时,提高学生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向往,激发其对未来生活的希望,让我们的少年不仅珍爱地图册,更珍爱图中的祖国。

结合环境保护的音乐教育丰富了其教学价值,对于教材中与环保相关内容的挖掘既帮助了教师更好地理解教材的内容和编排立意,又有效地实现新课标下音乐教育以学科为主体,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充分发挥协同育人功能,传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加强教研,拓展教师环保知识。音乐教师在自身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的基础上,更需要不断加强教育理念的更新,将教育放到社会层面进行人文、社会、经济、历史等多方面的结合,开阔自身的思维深度和广度,以更好地开展环保教学与音乐教学相融合。每一位音乐教师首先应当学习环保理念,提升对环保教学的理解,用实际行动去指导学生。只有储备了足够的环保知识,音乐教师才能发掘音乐课程中的环保教育内涵,找到知识教学和环保教育的最佳融合点,实现环保教学任务。

开展多样化教学,合理融合环保教育。教师根据学科的特点以及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应善于尝试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探索求知欲,使学生在轻松自然的课堂氛围中丰富环保教育知识。融入环保教育的音乐课堂,在运用多样化教学模式的前提下,要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使学生在以艺术体验为核心的多样化实践中传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二、在音乐课堂上进行环境教育的策略

巧妙导入,唤起环保意识。在实际的音乐课堂教学中,为了避免刻意地生搬硬套,音乐教师要懂得把握时机,巧妙渗透,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去领悟环境保护意识。如《彝族舞曲》这一课,细腻空灵的音乐处处描绘的是彝族山乡之美。教师通过音乐元素的运用及图片展示彝族美丽的人文风情时可以设问:如果作者在彝族采风看到的不是风景如画的景象,而是大自然遭到过度开采和破坏,那还会有这首经典民族音乐的问世吗?在积极思考、探讨的过程中唤起了学生的环保意识,也让教师的教学水到渠成。

以情动人,激发环保责任。在音乐教学中进行环保教育时应通过思想性和艺术性的融合,用聆听、观赏、比较等方式使学生从音乐作品中获得感悟和内心的震撼,从而调动学生喜爱自然、保护自然环境的情感,进而培养学生保护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以达到真正实现艺术育人的目的。积极开发校内、校外活动,引导学生感知音乐与环境的联系。例如,可以歌舞剧、辩论赛、情境表演、分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联系自身生活实际增强音乐体验感,引起情感共鸣和思考;结合环卫实践、访谈实践、社会调研等多种具体实践活动,了解音乐与环保在更多方面的联系,给学生留出充足的自我发挥想象空间,通过学生对于音乐的艺术感知与体验去加强环境保护意识。

鼓励创编,参与环保实践。2022年版《艺术课程标准》的课程基本理念强调:要重视学生在艺术活动的艺术感知及情感体验,鼓励学生在欣赏、表现、创造、联系与融合的过程中多样化实践,能根据“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原则,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在音乐创作的环节,可以鼓励和发动学生改造废弃包装盒,饮料罐、吸管等材料,让其变成音乐课堂上的打击乐器、音乐卡片等。在课堂上将“变废为宝”的理念融入教学活动,既能激活学生音乐艺术的创作灵感,还能促进他们在生活中养成减少浪费、节约的好习惯。另外,在音乐活动中应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当代的部分初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演奏、演唱、作曲等技能,因此教师可以鼓励这部分学生发掘才能,大胆创作与自然环境相关的歌曲在班级中推广,推动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环保理念。

三、结语

立足于音乐教育核心素养的培育,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融入环保元素,既有助于学生在音乐中去感悟大自然的美丽,又丰富了音乐教育的精神内涵,促进音乐教育在新时代的多元发展。随着新课改对音乐教育要求的逐渐提高,未来还可以继续加强相关的教育实践,促进环境教育更好地融入音乐学科。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2-7.

[2] 牛瑞飞,毕梦瀛,刘慧.多国注重加强环保教育[N].人民日报,2022-06-09(017).

[3] 郎立夫.环境音乐与环保音乐之对比——评《音乐与环保》[J].环境工程,2020,38(12):211.

[4] 简洁.音乐教育中环保意识培养的融入研究[J].环境工程,2022,40(4):333-334.

[5] 王莺然.浅议儿童音乐剧在环保教育中的作用——尝试编演环保主题儿童音乐剧《新编皇帝的新装》[J].文教资料,2017(26):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