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的社会以及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都发生了巨变。移动网络的产生为信息交换提供了条件和便利,也为诸多行业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如今,人们的交际、购物和日常生活都离不开网络和大数据,如今的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借助网络学习到国内、国外的优秀线上课程,人们的思想和观念也随着大数据的产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从现实来看,人们对数据的依赖程度远超预期。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的教学管理必须要基于大数据视角,以大数据思维不断进行自我革新和发展,将大数据思维更加深入地应用在教学管理中,只有这样才能更加灵活、高效地开展各种教学管理活动,使大数据服务于学校的管理,也服务于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
1.大数据在高校教学管理体系中的作用
教育信息改革很早实现了在高校管理理念内的融入。大数据时代实行信息改革潜移默化中也对高校管理模式具有一定影响。数据是学校发展中重要资源,学生所掌握的信息越多,高校就必须随着学生的需求相应地对高校自身获取有效信息途径进行完善。[1]
在高校教学管理中,大数据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只要高校教学管理者能够深入理解大数据,并将大数据思维贯穿高校教学管理的全过程,那么从招生到录取,从选课到评教,从授课到考试,从科研到管理,处处都能够体现大数据思维,彰显大数据时代带给高校管理的新契机。
2.大数据思维的具体应用
2.1大数据思维在招生、录取中的应用
招生工作是一个学校的重点工作,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招生数据既是做好学校招生工作的重要信息来源,也是学校内部管理各项数据的基础来源。[2]高校在招生、录取环节都会涉及到海量的数据。学校以大数据思维创新工作方法,就可以对数据进行有效分析,能够对考生进行更加细化的分类,以提高招生录取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2.2大数据思维在选课、评教中的应用
高校课程除专业课外还设有各类选修课,不同专业的学生在选课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明显的倾向性,专业选修课和校级公选课等课程的设置如果想趋于合理,就要对学生的选课数据进行分析,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课程设置并增设选课限制。大数据背景下,学生选课较以往更加便捷,学校课程设置也逐步得到优化。评教环节涉及到教师所授课程的教学评价,所产生的数据十分有价值,可以作为课程优化、教师考核、学生成绩分析等方面提供参考。
2.3大数据思维在授课、考试中的应用
近些年我国逐步加强了对线上教学资源的建设。庚子年初,线上教学正式进入了人们的视野。经过几个阶段的磨合,其优势逐步显露,并逐渐为国内各高校所重视。教师在高校课堂中对线上资源的利用也越来越积极和多样化。学生对线上教学资源适应的速度非常快,有些专业课堂上甚至会出现学生自行查找网课资源,课上自行观看而忽视教师授课内容的情况。这类情况也促使教师反思自身的课程内容设置,也推动学校和教师进一步用好大数据思维,主动为学生推送高质量资源、设计高质量的线上线下结合的专业课堂。
在考试阶段,考试的方式可以采取线上、线下两种形式,线上形式也就不可避免地要利用到大数据。在学生答题以及产生成绩的过程中又要产生海量的数据。高校教学管理者在对这类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后可以对教学设计的优化和教学管理整体流程的革新进行反哺。
2.4大数据思维在科研、管理中的应用
利用大数据思维为教师建立科研数据库是促进高校科研管理的重要方法。以大数据的方式收集、整理教师研究方向、申报意向,有助于专业及学院把控教师科研动态,细化科研管理。
与此同时,利用大数据思维建立教师个人档案、学生成绩档案也将有助于学校进行人员管理。由大数据平台衍生出的各类信息将帮助学校完成诸多方面的数据分析,由此能够直接提升高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水平。
3.高校应有举措
为使高校管理者不断革新思路,深入理解大数据思维,同时使高校教师能够接受大数据思维,并真正应用到工作实际当中去,高校应充分理解贯彻大数据思维对提升教学管理水平的重要意义,应该从基层工作抓起,努力搭建平台、创造条件,为落实大数据思维提供政策和财力上的支持。
与此同时,高校还要充分重视大数据方面的交流和培训,不断普及技术,培训技能,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提升高校教学管理队伍的学习能力、综合素质以及专业化水平,为学校整体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源动力。
结语
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既是高校教学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契机,也是一次不得不面对的挑战。只有乘势而上建设一支高素质信息化的教学管理队伍,才能帮助高校迅速形成自身管理优势,从而不断完善管理体系,深化管理层次,进而提升教学水平和育人质量。
参考文献
[1] 程晓光.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创新发展路径[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Z1):53-54.
[2] 王彦敏,殷洪杰.基于高校招生录取数据的招生信息管理系统的实现[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6(03):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