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是中老年群体中发生率非常高的慢性疾病,并且研究发现,冠心病群体中,有超过一半的患者容易出现心绞痛的情况[1]。心病的危害在于会导致患者的心脏、全身动脉血管出现硬化和狭窄的情况。并且还有冠脉粥样硬化斑块出现,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心血管健康,导致患者心肌缺血,并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症状[3]。关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护理也受到广泛关注,此次研究中,随机纳入我院6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探究优质护理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详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8年5月~2020年5月期间开展本次研究,观察对象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一共60例。通过动态随机化分组的方式,在保证公平、随机的基础上,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比女性多2例,分别为16例和14例,这组患者的年龄分段为63~79岁,计算平均年龄值为(71.5±2.3)岁;在3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和女性患者的病例数相同,均为15例,纳入的患者年龄在62~80岁,计算得到患者的平均年龄在(71.2±2.5)岁。通过统计学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基础资料后得到P>0.05,差异不大。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根据患者病情,安排患者在院内接受治疗,期间密切观察患者血压、心率等情况,有异常及时处理。
观察组:采取优质护理干预,成立专门的冠心病心绞痛护理小组,每个组员对于冠心病心绞痛知识、健康保健等有详细了解,首先,为患者调理饮食,做到营养均衡,为患者适当补充蛋白质,饮食中多选择鸡肉、蛋类、鱼肉等;护理期间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理状况,患者心理状况不佳也会影响身体状况,需要结合家属作用,多多询问和了解患者的需求,并多陪伴患者,帮助患者保持身心愉悦。在患者接受治疗的过程中,了解记录患者的病情进展,每日心电图、血液变化情况等等。并且在进行应用护理的过程中,要凸显优质护理的优势所在,通过语言沟通、日常交往的方式,与患者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让患者积极学习有关冠心病心绞痛的知识,并努力改变自身的不足之处,长期以往改变患者的生活习惯、营养调理依从性等。为每个患者拟定护理目标计划,让患者在护理人员的协助下,朝着目标进行自我完善。对患者开展一对一健康指导,针对患者具体情况,并反复强调知识点,如饮食注意事项、用药指导、并发症防范、环境管理等,适当组织患者参加血液透析营养护理交流会,相互理解,互相督促改善身体营养状况。
1.3观察指标
生活质量:在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前后,调查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情况,根据SF-36量表[2]中的内容,由患者自身和护理人员客观评价的方式,综合性评估患者的各项生活指标,并对比两组间的差异。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9.0处理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合直接概率法校正检验卡方值(X²),比较两组的计数资料(%);再通过检测T值来对比分析两组的计量资料(x̄±s)差异,最终评定指标为P值,满足P<0.05的项目即具有显著差异。
2.结果
根据生活质量评价表的得分来看,在护理干预前,患者的生理机能、社会功能等,均较差,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差异也不大(P>0.05);在护理干预指导下,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精神、心理、机体状况,均有一定提升,并且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评分结果,P<0.05,差异显著,见表1.
表1.干预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
3.讨论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冠心病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对于中老年群体来说,由于年龄、身体功能退化、外界环境影响、肥胖等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血压升高,冠脉粥样硬化情况出现[3]。冠心病的危害非常大,如果没有及时控制患者病情发展,一旦心肌严重缺血,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加强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护理干预非常重要,本次研究对60例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进行分组实验,结合数据分析,在优质护理干预下,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更优,护理效果理想。
综上所述,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针对患者不具体情况进行护理干预,有助于患者治疗的进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推广价值高。
参考文献:
[1]魏淑萍.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心理月刊,2020,15(16):60.
[2]金腾,石留皓,祝雪花.中医护理干预对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生活质量、心功能及负性情绪的影响[J].新中医,2020,52(14):139-143.
[3]张卉,李中华.全面系统化护理在心电图检查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25):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