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诗词魅力--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有效性研究
DOI: 10.12721/ccn.2023.157166, PDF, 下载: 129  浏览: 1367 
作者: 姜学敏
作者单位: 贵州省剑河县城关第四小学,556400
关键词: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摘要: 古诗词一直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师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质量的古诗词教学是夯实学生语言积累、培养学生良好情操的重要途径,小学语文教师要全面透彻地认识到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性,积极更新教学理念,不断优化教学方法,进一步把握小学语文古诗词高效施教的基本规律,助力学生高质量掌握古诗词内容,不断提升自身的语文综合素养。因而,利用文本组织好古诗词教学,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和教育显得尤为关键。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体会,提升语文古诗词教学质量,本文对古诗词教学教法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和探究。

长期以来,课改的脚步从未停止过,但是小学阶段仍有不少语文教师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古诗词教学形式比较单一、呆板,为教诗词而教诗词,机械背诵、反复默写是古诗词教学最常见的形式。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貌似掌握了知识,能在各种考核检测中正确填写相关内容,然而,学生对古诗词的内涵却无法深入体会,更无法领略传统文化之精义所在。所以,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需要以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出发点,利用好古诗词这些特殊的文本,推动学生的综合发展,增强其古诗词理解和鉴赏能力。

一、强化基础知识讲解,有效拓展学习视野

从实际的古诗词教学情况来看,部分小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不够透彻,对基础知识的把握也不到位,而且学生的古诗词知识面比较狭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古诗词教学质量和效能的提升,需要语文教师进行反思和改进。一方面,需要小学语文教师积极地在日常的古诗词教学过程中强化对基础知识的讲解。例如,在学习《夜书所见》这首古诗时,需要教师向学生细化讲解该首古诗中所包含的生字词、诗句意思、主要意象等,如对《夜书所见》题目进行解释:夜是指夜晚,书是指写、书写,所见是指所看到的,总结起来就是在夜晚将自己所看到的事物记录下来,而这首古诗中包含“促”和“深”两个生字,需要语文教师进行认真讲解,此外要求教师对诗歌每句话的意思进行翻译,还需要教师对作者叶绍翁和写作背景进行简要介绍,从而较好地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储备。另一方面,需要小学语文教师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学习,如可以鼓励学生在课下学习叶绍翁的其他诗歌,还可以搜集一些介绍叶绍翁的资料,并在这个过程中总结叶绍翁诗歌的特点,从而让学生能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不断地提升小学生古诗词学习的效果。

二、合理应用信息技术,注重诗词意境构建

中国诗歌意象雄浑,可以说每一首古诗词中都呈现了一幅幅唯美的画面,而信息技术在展示上具有十分突出的优势,小学语文教师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积极地在古诗词教学实施过程中构建诗词意境,给予学生更好的学习体验,助力课堂古诗词教学效能的提升。例如,在学习《赠汪伦》古诗词内容时,语文教师要积极地为学生构建良好的诗词意境,如可以借助微课短视频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一个逼真形象的动画情境:河面涟漪微荡,远处桃花绚烂,李白初上兰舟,正欣赏这曼妙风景时,忽然听到岸边有人踏歌而来,原来是汪伦带着众多好友亲朋前来为“我”送行,顿时泪眼婆娑,这桃花潭水深有千尺,可怎能比得上汪伦对“我”的深厚情谊呢?并配上适合的背景音乐,让学生观看这唯美的画面,聆听这动人应景的音乐,来思考这种美好的感情,从而让学生受到更美好的感染和熏陶,给予学生一种美好的体验,自然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首古诗词所表达的意思,以及所传达出的深厚情谊。当然,要想创设动人的意境,还需要教师深化对古诗词内容和创作背景的了解,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给予学生感染,进而不断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效能和质量的提升。

三、积极开展多样活动,强化高尚情操培养

古诗词中传达着古人的情感和思想,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在具体的古诗词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多样化和丰富化的小活动、小游戏,有效强化对学生高尚情操的培养和美好人格的塑造,进一步提升古诗词课堂的教学有效性。例如,在学习《示儿》古诗词内容时,语文教师不妨组织开展“诗歌朗诵”活动,让学生自由结组,并选出自己的小组长,之后在组织的组织和协调下一起讨论诗歌朗读的有效方法,如怎样读准生字词、怎样更准确断句、如何较好地抒发作者陆游那种爱国的思想情感等,让学生积极地进行讨论研究,而语文教师则可以为学生进行示范性朗读,进一步助力学生掌握朗读的方法和技巧,最后可以让每个小组的学生派代表上台进行声情并茂的朗诵,在朗诵的过程中让学生投入情感,更好地感受诗人陆游的情怀,不断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格,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

四、注重对古诗词历史和背景分析

诗词对于古人而言,就像今天的日记,是某些特定的场景下,作者内心状态的一种写实反应,通过对历史、对写作背景分析,使学生对整个诗词的理解更加准确,使一些晦涩的语言变得更加生动。以宋代诗人李清照为例,李清照的诗词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因为国家时局和家庭变化,其个人的心境也出现了较大的变化,两个时期的诗词风格与内容也完全不同,前期主要是描写自己婚后幸福的生活,讲述小女人内心的心思,如:《一剪梅》中“花自漂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则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女人待字闺中对于爱人的思念。而其后期诗词则由于丈夫去世,国破家亡,整体创作风格更显悲婉凄凉,内容也从女人的小情感,上升到对故国的怀念,如:《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中“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沈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则通过场景的对比,描述了作者对于自己故乡的思念,不由得发出“我的故乡在哪里呢?”的感慨。

 五、适度挖掘背景资料,关注情感表达

选入教材的古体诗文,在选编时编者都充分考虑了这些诗文的积极意义,对其特殊的创作背景都做了详细考究。一般来说,这些古诗词在当时的社会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并承载着作者丰富的情感。只有理解了这些背景,学生才能真正悟得字里行间流淌的诗情。所以,语文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中需要注意基于教材,适度挖掘古诗词创作的背景资料,这些背景资料的介入将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比如,《春望》一诗饱含着爱国诗人杜甫强烈的爱国情感,单看字面意思,因为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如果以传统的教学方式展开,学生对诗的理解势必浮于表面,遗忘也较快。因而,在教学时,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该诗特殊的时代背景:安史之乱前后,社会动荡,曾经繁华的唐朝,国运不复当年强盛,已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百姓生活颠沛流离。年轻的杜甫看在眼里,忧愁、感叹各种情愫掺杂在一起,融入文字中,创作了《春望》,字字含情,表达了他伟大的抱负和殷切的期望。学生理解了这些背景资料,也就能进一步走进诗里,与诗人共情,在朗读时也能做到情绪饱满。这说明,历史背景对古诗词教学有着积极的意义。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要全面认识到古诗词教学的重要价值和作用,积极地对古诗词有效施教的方法和策略进行研究和探索,不断学习其他小学语文教师好的教学经验积累,并积极地在具体的古诗词教学实施过程中强化基础知识讲解,有效拓展学习视野;合理应用信息技术,注重诗词意境构建;积极开展多样活动,强化高尚情操培养等,进一步掌握小学古诗词有效施教的方法和策略。

参考文献

[1]杨进芳.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13):50-51.

[2]胡田田.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有效教学策略探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11):135.